分享

【技巧】三步快速区分强化和惩罚

 拉普拉丝 2018-09-18

转入正题。

理论基础

这个图是根据各个名称的操作定义进行的整理。从图中我们可以把四种现象放在一个坐标系中,然后我们赋予每个维度以一定符号,符号的赋予都是很自然的,给予、想要的都是积极的、正向的,所以属于“ ”,取消、不想要的都是消极的、负向的,所以属于“-”,根据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原理,只要是强化(正强化、负强化)都是“ ”,只要是惩罚(呈现性惩罚、取消性惩罚)都是“-”。

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先判断出结果是“ ”是“-”,就可以判断是强化还是惩罚了。如果是强化,接下来就要再具体看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如果是惩罚,接下来就要具体看是呈现性惩罚还是取消性惩罚。完成这项工作,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看一下你做判断时的第一个符号是正是负就可以了,也就是说,看一下第一步操作是给予还是取消就可以了。如果第一步操作是给予( ),那最终结果就是正强化或呈现性惩罚;反之,如果第一步操作是取消(-),结果就是负强化或取消性惩罚。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下。
小刚一按时做完作业,家长就不再批评他,使他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第一步:找出操作过程的正负号。
这个题目的操作过程是“不再批评”,其中“不再”是取消,为“-”,“批评”是不想要的,为“-”,这样我们找出了两个操作过程的符号“-”“-”

第二步:判断是强化还是惩罚
通过“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原理,第一步中是同号(- -),结果是“ ”,因此属于强化。

第三步:看第一个符号,作进一步判断。
本题中第一个符号是”-“(即第一步中确定的”不再“的符号),因此属于负强化,本题选B
 
做多了,过程就可以很简化了。
再看一个例子
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老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这属于 (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第一步:找出操作过程的正负号。
“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让”( ),“做十遍”(-)
第二步:判断是强化还是惩罚
异号得负,属于惩罚
第三步:看第一个符号,作进一步判断。
第一个符号(“让 ”)是正号,因此属于呈线性惩罚
 
 
再看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星期不准玩电脑,这种做法属于
A.呈现性惩罚B.取消性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
 
第一步:找出操作过程的正负号。
不准(-)玩电脑( )
第二步:判断是强化还是惩罚
异号得负,是惩罚
第三步:看第一个符号,作进一步判断。
第一个符号是“-”,因此是取消性惩罚
 
 
相关练习
1.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2.教师采用减少课后作业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强化方式是(   )
A.奖励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3.某同学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学习成绩得到很大提高,该教师采取的手段是()。
A.负强化 B.正强化C.惩罚 D.一级强化

4.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5.当学生上学不迟到时,教师取消了前期对他的惩罚,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5DCBCB

6.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  )行为原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呈现性惩罚   D.取消性惩罚

7.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要他写“我上课讲话,真丑”1000遍,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替代强化

8.家长要求孩子快点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看电视对孩子来讲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没有任何影响

9.妈妈与小明约定,只要小明本学期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就奖励他最喜欢的坦克玩具,这在心理学中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逃避    D.消退

10.自古以来对“戴罪立功”的人一般会“从轻发落”,这种“从轻发落”是()
A.消退B.惩罚C.强化D.分化

6-10 DCAAC


韩庆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