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大法,鉴歙砚

 沙漠无涯 2018-09-19

歙砚品种繁多、千差万别,根据人们千百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的来说,在徽文化保护区域范围内所产的砚石当中,以婺源砚山「龙尾石」、济源坑「鱼子石」、歙县溪头坑「龙潭石」、歙县岩源坑「彩带石」、休宁县「流口石」为佳,尤以「龙尾石」为上。在「龙尾石」当中,以「眉子坑」、「罗纹坑」、「金星坑」和「水舷坑」的砚石最佳,这四个坑被人们俗称为「四大名坑」。


  准确判断出砚石的坑口只是砚石鉴定的第一步,其次是砚石质地的评价与纹饰、色泽的鉴赏。质地是砚石的内在质量,纹色则是砚石的表面特征(有些纹色只是质地优劣标志之一)。辨别砚石的优劣,一般可采用「看、摸、敲、洗、磨、刻」这几种方法来鉴定。


  看:这是鉴定砚石的重中之重,包括坑口的判定,纹理是否清晰,质地是否无瑕(无石筋,无裂纹,无杂质夹层),砚石的厚度与形状等。有经验的人还可以判断出砚石是否为含粉砂板岩或粉砂质板岩,云母、石英含量的多寡,砚石折光的强烈程度等。


       摸:即用手抚摸石体,感觉细润,如婴儿的肌肤般柔嫩(古称「孩儿面」、「美人肤」)为上品;手指按上去即有汗印,呵上一口气,能出现许多小水珠,说明砚石结构紧密,不吸水。

  敲:就是用手将砚石托空,用木棍轻敲或用手指轻弹,如声音清脆,「声如磬」,说明石质结构紧密;反之,出现瓦声、木声则说明石质结构粗糙松软,「卜卜」声更说明石有裂隙或暗伤。


       洗:砚石中的微小裂隙肉眼不易察觉,经水冲洗后晾几分钟,微小裂隙处会有明显水迹出现,有利于进一步判断。同时,湿水后的砚石更利于观察其纹理色泽,此时更能看出石中金刚砂点的分布状况及多少。晾干的过程也可以判断砚石是否吸水。

  磨:砚石进行打磨后其纹饰、色泽突显,打磨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砚石的细润程度以及各部分的硬度是否一致。如在野外可采用河中的自然砂代替金刚砂进行水磨。

  刻:通过刻刀可以感受石头的硬度,砚石纹饰的石质与砚石底色的石质基本硬度不能相差太大,石质太软或太硬的不是理想砚石。如在野外可以采用指甲、硬币、小刀或玻璃等在砚石上刻划几下,也能大致测出砚石的硬度。


  以上方法也可用于成品砚的鉴定。

  我国地大物博,砚石产地分布极广,石品种类繁多。与歙石(主要是龙尾石)纹色极为相似的有:江西玉山罗纹石,江西九江星子县的金星石、眉纹石(俗称九江石),还有湖北大沱石,山东砣矶石、淄石等。特别是玉山罗纹石、九江石与歙石有很多相似之处,几可乱真。

  仔细比对玉山罗纹石与龙尾石中的相似石品,可以发现玉山罗纹石石色偏淡,纹理单一,石质较松,敲击如瓦木声,下墨、发墨较慢。

  九江石与龙尾石中相似石品相比,其石色偏淡,石质莹洁度、折光度均亚于龙尾石。九江石磨出的石浆和铲出石粉颜色一般较龙尾石的深些,呈灰黑色。石中的金星一般圆而大、偏黄而无光泽;其银星坚硬而颗粒大;其眉纹无明显折光,多数不清晰。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认真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就能够比较准确的加以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