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风云9 供奉妈祖的蕃客

 金色年华554 2018-09-19

蒲氏父子为元代外贸从市舶司的建立到具体运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唐宋以来中国蓬勃开展的外贸事业发展到元代出现了鼎盛的局面。1284年之后,史籍上再见不到蒲寿庚的记载,但他的后裔依旧得享高官厚禄。其子蒲师文和蒲师武都被元朝授予高官,分别任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元帅兼福建道市舶提举和福建行省参知政事。蒲师斯被擢为翰林太史院官,蒲师孔“以荫补承务郎监福州水口镇”,蒲均文“诏为右谕德兼中书省知制”。后来蒲师文还继任泉州市舶提举司,兼海外诸蕃宣慰使,仍然专事招徕外商来华。

值得一提,至今广泛存在于福建、广东沿海及台湾一带的“妈祖”崇拜也与蒲寿庚蒲师文父子有关。妈祖本名林默,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她是莆田嵋州一位普通民女。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奉使高丽,东海遇险为“女神”所救,使团中莆田人李振称女神为妈祖,奏请朝廷后徽宗诏以庙额“顺济”,自此妈祖成为了钦定海上保护神。由于人们在险象环生的航海过程中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的保护,才能获取安全感和顽强的斗志。因而,人们对妈祖的崇拜也越来越强烈。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十四日,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这次制封即与半年前升任与 “行中书省事于福州,镇抚濒海诸郡”的蒲寿庚积极奏请有关。

丝路风云9 供奉妈祖的蕃客

到了至元十八年(1281年),新任“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道市舶提举”的蒲师文,以“有司”的名义正式奏请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诏书说:“今遣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帅兼福建道市舶提举蒲师文册尔为‘护国明著天妃’”。元世祖这两次册封,开启了加封妈祖之先河。此后,几乎历代皇帝都有加封,祭祀仪式也越来越隆重,妈祖(天妃)庙遍布沿海及运河两岸。而蒲寿庚、蒲师文父子二人作为“信主独一”的穆斯林,尤其是那个时代里,能够将道教天妃的信仰完美地与其他宗教、政治信仰结合起来——至少没有矛盾冲突,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奇迹。

但蒲氏家族终究是穆斯林。蒲寿庚的侄子(蒲寿宬的次子)蒲日和就出资重修了泉州清净寺。根据《蒲氏族谱》的记载载:“日和字贵甫,寿成公次子。秉清真教,慎言谨行,礼拜日勤。元至正间,清真寺损坏,里人金阿里与之共成厥事,重修门第,皆以大石板砌成之,极其壮丽。石匾额上,镌有文字,至今犹存。” 在泉州,蒲氏权势熏天,势必带来伊斯兰教的兴旺。留居当地的色目人数量比南宋时更多,泉州保留有大量阿拉伯人墓碑,绝大部分是元代的。色目商人势力发展得很快,以至有不少当地人转而遵其教,从其俗,成为 “伪色目人”,所谓“色目人来据闽者,惟我泉州为最炽……迨今虽入编户,然其间有真色目人者,有伪色目人者,有从妻为色目人者,有从母为色目人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