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习如何转?

 慎不二 2018-09-19

我们无始劫来,一直被自己所造作的业力习气牵引,轮转于六道之中,不能自主。我们的生命,非是自己能够做主,是业力习气做主。自己的生命自己不能做主,是以人生充满了诸多缺陷,充满了太多的烦恼。业习不转,轮回不息,舍生受生,无有了期。欲了生脱死,得人生大解脱大自在,须有能力转自己的业习。然业习坚固,大如须弥,如何转得?

我人的业习之流,自无始劫来,状如瀑布,飞流直下,其力甚巨。若欲使此飞流逆转而上,非大英雄大丈夫不能。除了具备大丈夫之无畏气概,亦须有方法有能力,且须工夫纯熟,方能转得。是以学佛人须发勇猛精进之心,誓与自己业习打一场恶仗,任凭业习状如奔雷,势不可挡,亦要拼死一战,决不退却。此勇猛精进无畏心若具,修行才有无穷之动力。


而又须具备方法能力,才能打好这一仗。方法即是止观,能力即是善于调心。须先观自心,于自心微密观照,先自甄别自心中动之心、相对不动之心、究竟不动之心,若于此三心,不能拣别明白,则止观不行焉。动之心为一切念头、看法、见解、思想、信仰,乃至幻觉、潜意识、无意识,此之心皆生灭变动不休。而此心虽然生灭变化,却为我人一一觉知,是以我们常说“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的信仰是什么,这是我的幻觉,我无意识便这样做了”等等,这样的表述说明我们有一个觉知的心可以觉知我们自己内心的一切活动,此觉知的心即是相对不动之心。


何以觉知之心相对不动?此觉知之心,觉知时,念头生灭来去,一切念头可为我人觉知,说明我人觉知之心并未随念头来去。若觉知之心随前念而去,后念来时,因觉知之心已随前念而去,对后念当自不知,然并非如此,我们觉知之心,前念来觉知其来,前念去觉知其去,后念来觉知其来,后念去觉知其去。可见,念自来去,觉知之心不动。而此觉知之心为能觉知,念头为所觉知,能所相对而立,无能即无所,无所亦无能,是以觉知之心相对不动。

而修行初步工夫,即是以不动觉知之心去观动之心。当念头生起时,当看法生起时,当情绪生起时,用不动之觉知心观,必要使每一个念头、看法、情绪皆观得分明,不可使自心随念头看法情绪而去,务必对自己起心动念一一分明觉知,不失觉知正念,安住于不动觉知之心,此为观行成就。若观行成就,则心便止,因止而心得清净,止而清净,则更加观得分明。此为止观法门,修行之要枢也。


而此能觉知之心,虽然相对于动之念头,是谓不动,然并非究竟不动,而是相对不动。因若无所觉知之动念,亦无无念之清净境界,则此能觉知之心,亦无从寻觅也。是以此能觉知之心,是相对而有,非是究竟而有。是以其所谓不动,亦是相对不动。


我人生命中自有究竟不动在,那便是我人本具之觉性。何为觉性?我人现前即在觉,此觉无时无处不在,即便大昏沉无知时,仍有觉在。可以说,我人之觉,从未有不在时,因觉未曾有不在,是以我人从未有死。我们所谓的死,只是我人之觉与肉体分离,非是我人之觉无有。我们如今,觉与肉体一体,是以肉体有觉,若某一天觉与肉体分离,则肉体无觉,此便是我人所认为的死。其实只是肉体无觉,并非我人真正无觉,是以非是真死,世人莫错认了。实际上,我人之觉,亘古恒存,是以我人从未有死。所谓的生死,只是我人意识心妄计罢了。

此觉超越能所,不管有无能所,皆在觉,为我人生命活动本性,是我人生命之本质,谓之觉性。觉性即是佛性,佛便是觉行圆满者,佛回到了生命的本质,回到了万法的本体,是以佛为究竟圆满的觉者,无所不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神通妙用,自在无碍。


我人当自精进,莫让自己随念迁转,随顺自造业习之流轮转,而要加功用行,止观观照,觉知分明,打破能所,方能转自己无始劫业力习气,返回我人本具觉性,成为如佛一样究竟圆满的觉者。如此,方不辜负此生人身难得也。切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