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树一帜的中国文明:中国古人的称谓

 云雾山中986 2018-09-19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人便于晚上区别彼此,将自己所在人群的标志"姓"与自己的标志“名”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姓名。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人们的称谓也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变换。


姓与氏的起源

姓氏起源:远古时,“姓”本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其后社会渐以男子为主体,故姓亦改从男系,“氏”则有时反为表女子家族之用,因此上古八大姓中,姬、姒、妫、姚、姜和嬴等字都以女字为部首。《春秋》所载:黄帝是姬姓(周姓),炎帝是姜姓,少皞是嬴姓(秦姓)。

后来,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家族的分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取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例如 周人是黄帝后裔,姬姓不变。下面又分孟氏、季氏、孙氏、游氏。 陈国的陈完以陈为氏,出奔齐国后便由陈氏改为田氏。再如楚文王把他发现的玉石名为“和氏璧”。

人的名与字

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孔颖达疏:始生三月而加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可见古时候的名和字是分开的,婴儿出生3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取名的规范还有“五法六忌”,一丝不苟。名只供长辈恩师和自称,自称其名表示谦逊。

“字”即表字,即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 在古代,男孩子长到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冠”之礼以示成人,并取“字”。女子则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字”通常是在社会上与人交往时彼此称呼的。不少历史人物的表字广为人知,本名反而隐没于世,这种现象称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今天大家都知道孟浩然,很少人知道他也叫孟浩。表字的传统在20世纪逐渐式微,现在已很少人会在成年后取表字了。

自号与谥号

号,即是别名,古时又有自号、尊号、谥号、庙号、年号之分,本文只浅谈自号和谥号。

自号乃自取的外号,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他在《五柳先生传》中有解释︰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另一例子是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他也在《六一居士传》中加以说明︰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至于谥号,则是后人依死者生前的事迹所给予的称号。《说文解字》记载︰谥,行之迹也。《礼记.乐记》亦记载︰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古时通常只有王、公、卿、大夫等社会上层人物,才可在死后得谥号。而后人给皇帝取的谥号,也往往寄托了对该皇帝的评价,如褒扬的会用︰文、武、成、桓、昭、穆、景、明等;至于贬损的,则用厉、幽、畅等。除了褒贬,有时也可寄予同情,如冲、哀等。字与号在清末以后,随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很少再有人沿用,而逐渐被笔名、艺名、绰号等取代。

当然古人的称谓不仅类别多,起法和用法也颇为讲究,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