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训教材(3)

 昵称57306308 2018-09-20
经腹超声及介入超声在腹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王彦冬


超声(ultrasound,US)作为一种实时、便携、多功能影像诊断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可以为临床提供基本的检查和诊断,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也可以成为解决重要临床问题的有效工具。尤其在腹部外科领域,在疾病鉴诊、分期评估、病灶定位、指导手术、介入治疗等方面,均具有巨大价值。


肝脏经腹 US 基本切面


1、分段:根据 Couinaud 分段法,将肝脏分为八段(SI~SVIII段) (图 1)。


图1  

2、肝脏的“肝门”是 BUS 扫查及肝脏分段的重中之重。第一肝门:横沟称为肝门或第一肝门(图 2);第二肝门:位于第一肝门上方 5cm 处,为上组肝静脉 (左、中、右三支肝静脉组成)汇入下腔静脉处(图 3);第三肝门:为下组肝静脉(肝右后静脉、肝短静脉组成)汇入下腔静脉处(图 4)。


图2


图3


图4 肝右下静脉汇入第三肝门


3、BUS 分段要点:肝脏分段要点为肝静脉与门静脉解剖肝静脉是分段的 “界标”,门静脉分段的“示标”,左叶分段一般以门静脉为主要依据,右叶以肝静脉—门静脉共同参与(图 5)。

图5-1 S1 段尾状叶横切面及纵切面


图5-2 S2段(左外叶上段)、S3段(左外叶下段)横切面


图5-3 S4段门静脉分支P4(a 左内叶上段;b 左内叶下段) 横切面


图5-4 S5段(右前叶下段)、S8段(右前叶上段)右肋下斜切面及右肋间斜切面,P5、P8 门静脉分支


图5-5 S7 段(右后叶上段)、S6 段 (右后叶下段)右肋下斜切面及右肋间斜切面,P7、P6 门静脉分支


总之,BUS 分段时应充分重视肝内血管的连续追踪扫查,从第一肝门处门静脉主干开始追踪扫查每一支门静脉分支,从第二肝门处三支肝静脉汇合处开始追踪扫查每支肝静脉走行区域,同时结合其他解剖标记(如胆囊、肝圆韧带、膈肌、肾脏等)来综合判断肝段位置。分段过程中,应重视肝内血管的变异所带来的分段变化。


BUS 在腹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当前 BUS 除了传统灰阶模式、彩色多普勒模式、能量多普勒模式之外,也可借助最新弹性成像(elastic imaging,EI)功能、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功能、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3D-US) 功能、融合导航功能将其临床作用发挥到极致。

BUS 在病变的检出、诊断与鉴别,病变的可切除性评估及病变的分期与分型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BUS 诊断思路:重点是需要具有临床思维,根据临床需求来实施精准的超声检查,而且检查过程中必须细致入微(图 6-图 8),培养发现和鉴别细微病变的能力。


图6 男,43岁,右上腹胀痛就诊,初次BUS显示胆囊轻度肿大,约9.3×3.8cm,腔内未见明显结石,胆总管 0.5cm,腔内未见异常,BUS 未明确病因。再次行肝胆专科 BUS,重点观察初次 BUS 忽略的胆囊管结构,最终在胆囊管内检出一个微小结石,φ0.5cm,经 CT 确认。


图7 男,47岁,胆囊切除术后三天,出现发热、右上腹痛,初次BUS提示肝周积液,胆囊窝少量积液,无其他发现,再次肝胆专科 BUS 扫查,重点观察肝外胆管,在胆总管中下部前壁发现一微小缺损,φ0.2cm,诊断为胆管壁损伤。



图8 女,57岁,黄疸7天就诊,初次BUS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肿大伴胆汁淤积,胆总管远端因肠胀气无法显示。再次肝胆专科 BUS 扫查,重点观察肝外胆管,通过调整体位至侧卧位,探头挤压腹壁等方式清晰显示胆总管远端低,回声占位,CEUS显示19s表现为低增强,60s、120s病灶内造影剂廓清,诊断为胆总管癌,经手术证实。

C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