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孩子数学应该怎么学?

 卡卡2FM4 2018-09-20

以下是小编的解答,欢迎点赞、评论和转发,期待与您共同进步!

很多小学数学基础差的孩子到了初中后,明显跟不上老师步伐了,数学成绩越来越差,逐渐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首,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那么那些数学不好的孩子,初中该这那么进行补救呢?小乐总结了以下几点,只要同学们能按小乐说的去做,定会有所成效。

利用好课前课后,做好学习规划

课前:一定要抽出时间提前预习课本,“笨鸟先飞”这句话不假,如果你的数学天资不够,那就靠勤能补拙吧。提前预习第二天学习的基础知识,做一些课后练习题加深巩固,遇到不会做的题标记出来,第二天课堂重点学习。

课上:课上是同学们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同学们要跟紧老师思路,及时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提出疑惑,老师说的关键解题思路,要及时做好笔记,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保证课堂效率。

课后:除了认真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外,还要买一些其他辅导资料,多做一些题,哪些题掌握的不牢固,就需要重点去复习,争取吃透每一个重难点。

利用好学习的这三个关键阶段,培养好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你的数学成绩后续会提高得非常快。

数学学习一样要标本兼治

所谓“标”就是指:多背基本概念、背常用结论、背经典题型。

虽说数学需要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但是有时候还是需要用记忆法进行学习的。基础概念,重点结论必须要熟记于心,这才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当然一些常考必考的题,如果你经常出错,那么就需要在这类题上下点功夫了,不妨把这类题的关键解题思路重点去记忆,争取做到再遇不错。


“本”指的是:注重方法总结(一题多解)、看透问题本质(多解归一)。如果你的“标”掌握好了,再去做数学题就容易多了。平时听课或做题时,还注意总结学习方法,进行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数学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演绎和推理能力,最后还要回归到数学本质上,透过多种解法看透数学本质。

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一个孩子数学成绩的高低首先由计算能力决定,而一个孩子数学自信的高低也体现在计算能力上。而大部分的孩子,计算能力都不是很熟练,做题也总是粗心马虎,成为了他们学习路上的一个拦路虎。

其实计算能力不过关,计算粗心的关键原因就是解题技巧不熟练,那么怎么提高计算能力呢?

▶培养仔细审题的习惯

看到题后,不是马上去做,而是应仔细读清楚题干,划出重点信息,仔细思考后再去动笔。

▶ 培养检查习题的习惯

做完题后一定要培养检查答案的习惯,看看有没有漏掉了哪个步骤,将答案代入题目验算一遍,看看是否正确。

▶培养认真写字的习惯

很多同学说自己粗心马虎,其实就是计算步骤写的太过潦草,自己都看不清,写着写着就错了。因此书写过程一定要保证整洁。

培养做笔记的好习惯

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即使你在课堂上听懂了,如果不及时做笔记,过几天也会忘记解题步骤,因此一定要培养做笔记的好习惯。这里,小乐推荐同学们采用“三色笔记法”

黑笔抄题、蓝笔写过程和红笔写总结( + 荧光笔审题、铅笔作图添辅助线+ 绿笔补充细节)

做好笔记的三个标准:重难点一目了然,笔记全面不遗漏,思维过程可视化。

当然做笔记也是有重点去记的,并非上课老师讲的,全都记下来,要有重点有选择性的记,比如一道题的关键解题思路或者考点在哪,也或者学生最容易掉入的陷阱在哪,这些需要去重点记笔记。做好这些笔记后,课下再去复习就容易多了。

有一个属于自己错题本

大家都知道,初一初二是学习新知识的积累过程,而初三基本就不在学习新内容了,都是在进行复习总结,由此看来复习这一过程很重要,而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本,实质上就是复习加深记忆的过程。同学们在学习中不难发现,同样的数学陷阱很多同学会经常掉入,明明老师讲完了听懂了也会做了,可是下次再做又错了,所以说把错题写入错题本,很重要。课下没事的时候,拿出错题本翻一翻,多看几遍,既加深印象了,又能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循序渐进。如果孩子一开始很难坚持做到这些,家长也可以适当引导,陪着孩子学,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再放手,相信这时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培养出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