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

 渐华 2018-09-20

本人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多次谈到了甲骨文和金文对于我们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对甲骨文和金文的深入研究就不可能在探索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有所突破,即使是感觉上有所突破,而在实际上这种看似漂亮的突破也是一种无效的假突破。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在文字产生后才得以腾飞和加速的,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加速器,文字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反映,没有文字研究做基础的文明研究,终将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

中华汉字产生于科学,来自于历法,是科学的说明书,是文明发展的见证人。在我们对甲骨文文字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甲骨文并不是中华汉字的始祖文字,早在甲骨文之前,早在废规编绳之前,还有一种包含有“规”形的“规文”存在,其在文字的结构构成上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截然不同,却又有着同一种构字原理,表达着同一个科学理念,由此说明我们的中华汉字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在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中不断的发展和前进的。规文何时演变成甲骨文的,已经无法得到具体的考证,但根据文字演变发展的规律来判断,规文最早在中华产生的年代大概可以上溯到距今四万五千多年前,大概在距今三万年或两万五千年左右演变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甲骨文。

规文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形式,我们不清楚,我也只是看到了文字,而没有看到具体的载体。但甲骨文是一种刻制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十分清楚的,有大量的甲骨文残片可以证明,或许正是因为有了龟甲和兽骨的载体,文明才得以高速发展,思想才能够被一代又一代的固定与传承。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发展又带动了文字的发展,甲骨文在大概距今一万两三千年左右开始了向金文的转变!这是一个对我们中华文明发展极其关键而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正是因为这个转变使我们的中华文明在经历了长达几万年的发展与积累之后,展翅腾飞,一发不止!思想、文字、文明的同步发展,使得我们的中华文明在距今六千年左右达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巅峰状态!

这个文明、文字与思想的巅峰究竟有多高,我们今天无法判断,但通过道的思想高度和金文的超级发达程度,我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判断与认识,那就是我们今天的汉字和思想发达的程度都远远的落后于六千年前的那个巅峰状态!并且落后的不是一步两步,而是根本就不在一个层级之上!或许这个六千年前的巅峰状态,就是我们人类未来几百年或几千年后所要追求或达到的目标!

大洪水过后,中华文明重新起步,虽然前期文明的精华尽皆被毁,但文字的残留和文字构成的理念却在史无前例的大灾难中保存了下来。这种保存不是一种系统性的保存,而是通过不断的搜集整理,以及原有前期文明边缘人员的迁徙带来的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文明的种子在新的土地上不断的开花结果,前期文明巅峰状态下的金文逐渐的得到恢复和运用。至距今四千七八百年左右,前期文明巅峰状态下的金文在新的土地上,在新的文明发展环境中再次爆发,成为了人们的通用文字,金文的超级灵活性和随意构字的特性再次被激发了出来,或许用不同的形式书写金文的文字就是那个时代最有趣的游戏,和最时尚的文化!

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距今4300年左右),金文文字的高速发展与恢复,以及不同地域的不同书写习惯,很多的金文文字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准,甚至于左看右看不知道其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的地步。同为金文,同为汉字,在没有制度和规定的自由发展之下,同一个汉字却出现了几十种或上百种的写法,有的一眼便知其意,有的就像是猜谜语,却怎么样也猜不透,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出书写者的高明之处。

文字的转变是文字高度发展的结果,当一种文字在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从成熟走向巅峰之时,就是其要发生转变之处。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上的文字来看,其文字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大篆特征,虽然没有了金文的圆润和饱满,但金文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依然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说,我们既可以将秦始皇诏书上的文字视为金文,又可以将其视为金文向大篆转变的前身。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国力如日中天。为了让政令能够贯彻执行,为了消除故弄玄虚和故作高明的各种文字写法,秦始皇作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天壮举--统一文字!那么,秦始皇是如何统一文字的呢?统一之后的文字是大篆吗?

我们中华先祖的智慧无可限量,能够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更非常人所能比肩!在金文已经有了向大篆发展的趋势之时,并不代表大篆文字已经成形,也不代表大篆文字已经产生,大篆是大篆文字成熟后,后人对其的称谓,而处于文字转变之中的秦始皇并不知道有大篆这种文字形态的存在,所以也就不可能有秦始皇做出决定将金文与大篆的混合体全部统一为大篆的说法。一种文字转变为另外一种文字,从文字的改变上来说,工程量和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不但要造出所有文字的对照表,而且还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新的文字要有一个充分的学习期和过渡期。

由于金文的高度发达,其灵活性和随意性被人们肆无忌惮的尽情发挥,从而造成了同一种文字却相互不认识的混乱结果,所以我认为,秦始皇统一文字的目的并不是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字来取代过去或现在正在使用的文字,而是为了结束这种文字混乱和相互不认识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关键就是金文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只要限制住了金文文字的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文字的混乱状态就可以立刻得到纠正!那么,怎样来限制金文书写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呢?

请看该青铜器铭文上的金文文字,几乎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坑,一不注意就掉了进去,这就是金文文字书写的灵活性和随意性的代表。我本人在解读该铭文时就曾经几次掉到坑里,然后又一次次的爬了出来。

由于本人曾经解读过一些青铜器上的金文铭文,在金文的各种变化上吃了不少的苦头,所以对于金文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我认为,要想限制金文书写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只要在写法上做出规定和限制即可。即简单笔画的文字只允许一种变化,复杂笔画的文字可以有两种变化,最多不能超过三种。另外还可以加上一条,就是无论你怎么变,文字的主体结构不能变,就像是疾病的“疾”字,无论你怎么变,疾字头不能变,意思不能变!

因此,我认为秦始皇的统一文字,不是以一种新的文字来取代现有的文字,而是在文字书写的方式上加以规定和限制,从而达到了文字的统一,和消除了文字的混乱状态。秦朝初期的大篆文字,不是文字统一的结果,而是文字发展的必然,只能说秦始皇对于文字书写方式的限制和规定,加速了文字的转变,促成了大篆的早日成形。

结论:秦始皇统一文字,没有文字的取代或替代,也没有大量的编制工作,更没有新文字的文字对照表,只需要一道关于文字书写限制规定的诏书就能够立刻实现文字的统一,而且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文字因随意性和灵活性而造成的混乱状态,使得自己的政令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由于汉字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是汉字造字本意的充分体现,所以在灵活性和随意性被限制之后,汉字的本意体现逐渐走向了消失或衰弱的过程,至小篆之时已经很难从文字中发现汉字本身的造字本意是什么了,至隶书时期,汉字的造字本意则基本上消失殆尽,从此汉字的形和意被固定了下来,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够读懂大篆之前的文字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不认识中国字的根本原因。

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壮举,推动了文明的高速发展,但却在文明的发展中丢失了我们中华汉字最宝贵的造字本意。凡事有利就有弊,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在这种利弊交替的过程中才得以持续向前发展的。

通过对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分析,更加证明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是在金文应用的年代,因为只有金文的灵活性和随意性才能造成文字的混乱,其他的任何文字都不可能造成这样的效果。

不要忘记转发或分享到朋友圈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