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云雾山中986 2018-09-20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畲族是我国南方的游耕民族,一千多年来,畲民不畏艰辛险阻,从广东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

在不停的迁徙进程中畲族先民积累了丰富的山地民居建筑的经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比较落后,畲族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生活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其聚居村寨大多都坐落于离县城很远的大山深处。“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聚族而居。由于深居山区,交通不便,当地又没有可烧煅贝灰的原料,所以古时的畲民们物质生活尤为简朴,一般住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由于贫穷,古时的畲族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用黄土做砖砌墙,茅草为屋顶。因为这样的房子承受不了大风的压力,所以,除了房子盖得很低之外,还在村寨四周栽种松树,枫树等,房前屋后种毛竹果树,村口有树能挡风,屋后种树能蓄水,空气也格外的新鲜。因此便有了“造成风水画成龙”的畲族谚语。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畲村的房屋格局基本上有二种类型,分别是“竹竿寮”和“走马寮”。

“竹竿寮”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竹竿厝(cuo)。是一种潮汕风格的建筑,因房屋结构狭长类似竹竿,因此叫竹竿寮。走马寮的造型多为“日”字形,前后均有厢房,前厢称为“伸手”,后厢称为火厢。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山区畲族同胞传统建筑是茅寮,也称为“畲寮”。茅寮分为山棚与泥间两种,山棚,顾名思义就是山上的篷棚。通常以三、五根带丫的树枝或树干作为支柱,上面架上横条作为棚的主体架构,顶部成金字状,中间高而两边低,上面再用茅草或树皮覆盖以避风雨;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泥间,也称“土寮”,通常用小竹或芦苇杆编成篱笆状,拐角处用木头固定,然后涂上泥巴,做成“墙”。上面以三根木头横架,中间高而两边低,同样用小竹等编成篱笆状物铺在上面,盖上茅草或树皮,再用藤条将其固定而成。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山棚通常建在靠近劳动的田边或山地旁边,作为劳动中间的休息场所,或临时过夜的住所。而“土寮”通常建中村中,为畲族同胞的普通民居。而今随着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修小楼房的人越来越多。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畲族的另一大建筑特色就是火塘,火塘可以理解成“火坑”,是在房子内用土铺成的1米见方的土地。以前,火塘裏立有三块石头,用来做烧火煮饭之用。后来,都改用铁三脚架。主火塘裏终年烟火缭绕,白天煮饭,晚上烤火取暖。燃料为木柴。火塘是畲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平安和五谷丰登。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在建筑艺术上,畲族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早先的的茅草屋 “畲寮”,到后来的土楼 “土墙厝”,到今天的砖瓦房 “瓦寮”,始终保持一个特点——都是大聚居的户型。一般一座房子都住下了几户到十几户人家,这也印证了畲族团结和睦的民风。

畲族的故事(七):畲族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