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帽子很重要,不同品级官员佩戴不同品质的帽顶

 笑谈人生iavo6h 2018-09-20
文/吴 江
图片
图片
元成宗像
图片
明宪宗像
帽顶作为一种帽饰品,当它被赋予权力的象征时,它就开始承载起广为大众所熟悉的权力寓意。当我们一提起红顶商人,大家自然会想到和官员权力相捆绑的商人。在清朝,不同品级的官员佩戴不同品质的帽顶,那个年代,开启了帽顶的权力之路。
在秦朝之前,官员等级相对比较模糊,俸禄高低并不决定于权力的大小。秦汉时期开始用俸禄规范官员等级和权限,如当时所表述的千石、万石官吏即指官员大小。官员的品级,产生于三国曹魏政权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其最初的制定是用于选官。公元220年由曹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其制在西晋渐趋完善。九品十八级的官员划分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并开始用帽顶来规范官员品级。
帽顶一词最早见于唐,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张老》中有:“张老尝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线,以红线缝之。线色手踪,皆可目验。”观全文此“帽顶”是指唐朝的席帽,类似现在的斗笠,意思是帽子顶端漏了用红线修补过。
帽顶作为一种帽饰出现的时间比较晚,最早源于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传统服饰形式,通常情况下,这些少数民族的贵族和首领往往会在帽子顶部镶嵌宝石帽顶作为装饰,有别于中原地区的帽子装饰风格。最后演变成了等级身份的象征。从元代服饰历史来看,皇帝和一些皇室成员、贵族都将特制的宝石作为帽顶装饰,《老乞大》中记载有西番莲金顶、羊脂玉顶、金顶、琥珀顶等诸帽顶。全国各大博物馆所藏玉炉顶,一部分就是当年元朝消亡后被挪作他用的帽顶。元人被朱元璋驱逐后,朱元璋诏令“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可事实上明代冠服制度还是沿袭了很多元代的制度,而帽顶在使用上也有相关规定,比如庶人帽不得用帽顶,贵族们也沿袭着部分元朝的习惯。
图片
明代金镶无色蓝宝石帽顶
图片
明代金镶蓝宝石帽顶
图片
明代金镶宝石白玉镂空云龙帽顶
2001年,湖北钟祥市发掘明代永宣时期梁庄王墓,共出土金帽顶6件,梁庄王墓所出帽顶当时应该嵌于何种冠帽之上,墓中所出无由得解,所幸从存世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等画作中,我们得以一窥真相。
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部建立后金,开始完全抄袭模仿明制,其后,随着全面占领辽东地区,后金天聪四年(1630),皇太极接受明降官宁完我的建议,改革官制。《清史稿》卷一〇三记载崇德元年开始厘定亲王以下文武官员、公主至乡君、皇子福晋至民公夫人及命妇等的帽顶诸制。帽顶正式开始演变成了等级身份官位的象征。对投降的明降官,没有过多要求,还可穿明官服袍帽。
1644年清人乘李自成攻入北京灭亡明朝之机挥兵南下,击破李自成部占领北京,后武力统一了中国。为巩固政权,清人入关后对全国下达了“剃发易服”的法令,顺治九年颁发了大清《服色肩舆永例》,开始严格对文武百官的服饰等进行强制规范。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多次对帽顶的使用进行了规范。至清中期基本形成定制,并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修订了五次会典颁布执行。
在会典中,上到皇帝下至王公文武百官,对其帽顶形制、镶嵌都做了规定。帽顶的形制分为朝冠顶和吉服顶。
朝冠顶为帝后臣僚在穿朝服时所带帽顶,为进行嘉礼庆典和吉礼祭祀活动所戴。皇帝、后妃、皇子、公主、亲王、亲王世子、郡王、贝勒、皇孙、贝子、固伦额驸、镇国公、和硕额驸、辅国公、民公、侯、伯及其配偶嫡子女等朝冠,以朝冠上镶嵌东珠数量区分尊卑,皇帝为东珠15颗分三层,皆承以金龙四条,其他亲贵福晋后妃依次递减,上衔红宝石。文武一品官、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爵的朝冠为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上衔红宝石。文武二品官、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的朝冠为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上衔镂花红珊瑚。
文武三品官、奉国将军、郡君额驸、一等侍卫的朝冠为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上衔蓝宝石。文武四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的朝冠为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上衔青金石。文武五品官、三等侍卫、乡君额驸的朝冠为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文武六品官、蓝翎侍卫的朝冠为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上衔砗磲。文武七品官的朝冠为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石,上衔素金。进士、贡士的朝冠为镂花金座,上衔三枝九叶。状元的朝冠顶为镂花金座,上衔水晶石。举人、贡生、监生的朝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生员的朝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银雀。外郎、耆老,冠顶以锡。文武八品官、从耕农官的朝冠顶为镂花金座,上衔阴文素金。文武九品官及未入流小官的朝冠为镂花金座,上衔阳文素金。
图片
清代贵族与大臣像
图片
清代状元用指日高升文银鎏金朝冠顶
图片
清代一品红碧玺莲瓣纹银鎏金朝冠顶
吉服顶为帝后臣僚在穿吉服、常服、行服时所用。皇帝的吉服顶为满花金座上衔大东珠一颗。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等未封爵者用红绒结顶。亲王、亲王世子、郡王、贝勒、贝子以及入八分公者、固伦额驸均为红宝石顶珠配镂花金座。未入八分公及和硕额驸、民公、侯、伯、文武一品官、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爵为珊瑚顶珠配镂花金座。文武二品官、辅国将军、县主额驸为镂花珊瑚顶珠。文武三品官、奉国将军、郡君额驸、一等侍卫为蓝宝石顶珠配镂花金座。文武四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为青金石顶珠配镂花金座。文武五品官、三等侍卫、乡君额驸为水晶顶珠配镂花金座。文武六品官、蓝翎侍卫为砗磲顶珠配镂花金座。文武七品官及进士为素金顶珠镂花金座。文武八品官、贡生为镂花阴文素金顶珠镂花金座。文武九品官及未入流小官为镂花阳文素金顶珠镂花金座。监生、生员为素银顶镂花银座。外郎、耆老以锡制吉服顶。
图片
清高宗薰貂朝冠
图片
清代皇贵妃夏朝冠
图片
清代一品红尖晶莲瓣纹银鎏金朝冠顶
图片
清代二品仿珊瑚缠枝牡丹纹银鎏金朝冠顶
图片
清代亲王朝冠顶
图片
清代二品红珊瑚八宝纹银鎏金朝冠顶
图片
清代三品仿蓝宝八宝纹银鎏金朝冠顶
图片
清代四品仿青金莲瓣纹铜鎏金朝冠顶
图片
清代五品水晶莲瓣纹银鎏金朝冠顶
图片
清代六品砗磲寿比南山文朝冠顶
图片
清代一品仿红宝石四艺纹银鎏金吉服顶
图片
清代七品素金镂花银鎏金吉服顶
图片
清代二品象牙染色双龙戏蛛纹银鎏金吉服顶
图片
清代二品仿珊瑚盘长蝴蝶纹银鎏金吉服顶
图片
清代三品仿蓝宝福寿双全纹银鎏金吉服顶
图片
清代五品水晶福寿如意纹银鎏金吉服顶
图片
清代六品仿砗磲镂空连环纹银鎏金吉服顶
图片
清代四品仿青金石累丝炸珠工艺吉服顶
由清代典制和现存各级帽顶实物来看,其主要分为两大类造型:一类是以柱式为主的朝冠顶,一类是圆球状的吉服顶。帽顶座子的材质包括金、银、铜、锡、木头等。从帽顶上镶嵌的宝石来看,目前实物能见到的有红碧玺、红尖晶石、红芙蓉石、东珠、蓝宝石、红珊瑚、青金、砗磲、水晶、染色象牙等,但最多的却是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产的仿各类宝石的玻璃。所以,雍正朝以前会典中明确所说的一品帽顶用红宝石、三品用蓝宝石,现在看来值得商榷。
在古代,通常所说的红宝石、蓝宝石是泛指红色、蓝色的宝石。在十九世纪以前,人们对红宝石的认识出现了很多混淆。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时所戴的大皇冠上,也有一颗重398.72克拉的红色宝石。当1676年俄国特使从北京花2672枚金卢布购得它时,当时的宝石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颗旷世罕见的大红宝石。在总共镶嵌4836颗钻石,总重2858克拉的俄皇大皇冠上,这颗红色宝石被装饰在最顶端,享受众星拱月的待遇。现在想来,当年的买者和卖者其实都没法区分尖晶和红宝石。
此外,在博物馆所藏考古出土明确纪年的康熙时期随型花蕾朝冠帽顶,所用蓝宝和红宝,除了红色尖晶和碧玺外,玻璃也已经出现(康熙三十五年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建立)。早期玻璃帽顶因为技术原因,气泡一直不能很好地去除,造办处不能大量制造优质玻璃,红蓝玻璃大概也被算为了红蓝色宝石。雍正朝后,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随着大量外国传教士的加入,玻璃制造技术取得飞快进步,按雍正谕令要求,帽顶开始大量使用玻璃,嘉庆朝设顶戴委署库掌官员。查阅清宫造办处档案,可以发现大量这类玻璃帽顶的制作资料,玻璃帽顶平时是用于赏赐官员的,同时期民间玻璃的制造技术是没法与其相比的。
图片
清高宗像
图片
清高宗朝冠顶
图片
清代东珠吉服冠顶
从工艺上来看,帽顶座的制作涵盖范铸、镶嵌、鎏金、錾刻、焊接、捶揲、炸珠、掐丝、拉丝、累丝、编丝、点翠、画珐琅、模压等首饰制作的所有工艺,处处体现了官器制品的精良华贵。
帽顶作为官器在加工制作上相当复杂,一方面体现了清代传统金、银、铜等器物的制造技术的最高境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领略了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玻璃制品的风采,造办处玻璃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当时国外玻璃制造技术的引入带动了中国玻璃工艺的发展。这些小小的帽顶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了那些逝去岁月的辉煌和流光溢彩的工艺。
本文作者为中国文物收藏家
满族文化网编辑出品,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