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从卢梭,比达尔文早50年发表进化论,他的思想价值1个亿

 张巍帐篷剧 2018-09-20

拉马克,全名:让·巴蒂斯特·拉马克

英文名:Jean-Baptiste Lamarck

拉马克是法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科学家、生物学家、博物学家。

什么是博物学家?通俗地说就是什么都懂,并且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当时法国的最高水平。

“生物学(biology)”这个词就是由拉马克提出并创建的,同时他还是卢梭最为得意的学生。

拉马克在达尔文诞生前的1809年,就在其著作《动物学哲学》中系统性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50年后达尔文才发表《物种起源》。

他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大量引用拉马克的理论,这些都很少有人知道。如果说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那么毫不夸张的说,拉马克就是进化论的祖师爷。

展开剩余90%

1、生平简介

拉马克出生于1744年,十几岁从军,最高军衔是中尉;

之后痴迷于文学,阅读了当时的大量文学著作;

这之后他进入银行工作,梦想当一个金融家;

于此同时,他迷恋上音乐,又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

他的哥哥实在看不下去了,让他学习医学,在拉马克学习了4年医学后,却发现自己对医学丧失了兴趣;

24岁时候,他在植物园偶遇卢梭,短短交流之后,卢梭就将其纳入麾下,之后开始潜心研究植物;

拉马克花了整整26年的时间,系统性研究了植物学,并在任职皇家植物园标本保护人期间,于1778年写出了著名的《法国全境植物志》;

之后拉马克又深入研究动物学,在1793年成为巴黎博物馆无脊椎动物学教授,于1801年出版《无脊椎动物的系统》,是无脊椎动物学的创始人;

1809年,拉马克在65岁时发表著作《动物学哲学》,这本书集合了他毕生的经历、学识和心血;

拉马克在《动物学哲学》中系统性地阐述了他的进化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拉马克主义”,但由于拉马克的理论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不变论相佐,并反对居维叶的激变论,这让他受到了残酷打击和迫害。

晚年的拉马克双目失明,在穷困潦倒中度过,死的时候尸首被扔到石灰坑里,他的女儿因为买不起坟地,只能租用了一个5年的坟地,到期后又将他的遗骨挖出来埋到公共墓地,以至于后人想要吊唁这位学者,竟然找不到他的墓。

直到1909年,为了纪念拉马克的名著《动物学哲学》出版 100周年,巴黎植物园向各界募捐,才为拉马克建立了一块纪念碑。碑上镌刻着他女儿的话:“我的父亲,后代将要羡慕您,他们将要替您报仇雪恨!”

2、拉马克进化学说

拉马克进化学说中最核心的理论就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

指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

后天获得性遗传(简称获得性遗传):

指生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带有适应意义和一定方向的性状变化,并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现象。

理论延伸:

拉马克认为物种是可以变化的,种的稳定性只有相对意义。同时认为,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并提出定向变异:生物的变异一定是沿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适应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过程。拉马克第一次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方面探讨了生物进化的动力。

拉马克断言:人类和猿类尽管在解剖学意义上的结构相似,但是智力和体质上,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可被解释为在极其长远的年代中,人类对这两种能力(体力和智力)的使用不断增长而遗传下来的。

拉马克甚至认为:具有神经系统的人类这种高等动物,后天获得性性格可以传到下一代。

3、拉马克VS达尔文

用进废退 + 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达尔文

在关于生物进化的命题中,基本问题其实只有2个:

1、“变与不变”

2、“假如变,那么如何变?”

在第1点上拉马克和达尔文一致,并且也符合客观事实,但对于第2点则出现了分歧,两人对生物变化的机制做出的解释不同。

本质上,两位学者都用的是归纳推理法,都有过大量的考察和实际案例。拉马克主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强调环境变化在生物变异方面所起的“诱导”,但却主张变异是以生物本性为主要动力。

达尔文则认为,生物性状在环境发生作用前变异就产生了,环境只是对变异的选择,而且认为生物的进化没有方向,史称“自然选择”。

4、拉马克进化学说的遭遇

由于当时生产水平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拉马克在说明进化原因时,把环境对于生物体的直接作用以及获得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了。同时,拉马克的进化论经不起遗传学的推敲,最终导致被世人所不认同。

20世纪,分子遗传学再次证明,生物的形状功能无论再常用或使用,也不会编码到染色体中。由于基因在拉马克的学说中不符合20世纪的遗传学,拉马克的理论也逐渐被人否定和遗忘。

5、拉马克进化学说复苏

近年来,随着反转录酶的发现和表观遗传学的深度研究,拉马克进化学说再次被世人关注。

反转录酶:

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只有 DNA→RNA→蛋白质,这一个方向。实验证明:RNA→DNA方向是客观存在的,这个过程就是依靠反转录酶实现的。

也就是说DNA、RNA、蛋白质之间处于完全平等的相互作用的链条关系,基因中心法则被推翻,人类的某些特征,可以通过先天习得进而遗传给后代。这促使获得性遗传理论重新获得解放,并逐渐被科学研究所重视。

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并能够在代与代之间传递。同样的意义是,你的某些后天习得特性,在不改变基因的情况下,是可能遗传给后代的。

表观遗传现象:

科学实验已经证明:线虫的饥饿可以长寿,这个机制可以遗传;科学家在小鼠、线虫和猪的研究中都发现表观遗传学改变可以传递到下一代;而人类的哮喘、杀虫剂实验、巨人症、肥胖症等都具有表观遗传现象。

什么意思?

比如说你的父母都没有肥胖症,但是你由于好吃懒做得了肥胖症,那么你的后代很有可能会得肥胖症。

研究发现,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对基因影响极大;而且改变的部份在未来生育时,更有机会遗传到下一代,甚至于祖宗八代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有可能影响后代的基因,例如东方传统食物大豆中含有甲基成份,会因表观遗传让甲基成份遗传到下一代,进而导致痴肥的现象。

2008年科学家对荷兰出生于1944–1945冬季饥荒时期的人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在饥荒年间出生的成年人携带有独特的表观遗传学标志,饥荒导致他们体内减少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的合成,而这种性状改变能够在后代中保持几十年。

人类思维智慧的发展支持获得性遗传:

如果一切变异都是偶然发生的突变,那人类是如何使自身的心智达到了如此伟大的境界的呢?如果都是随机变异,那在数以百万计的动物物种中,为何只有人是如此幸运的呢?还有,为何人类文明在很短(相对于地质时间来说)的时间之内,如此日新月异地不断迸涌,并实现了令人如此惊叹的巨大进步?

人从古猿脱胎之后,一直还是那个人,但是现代人的心智已经远远跟最初的智人不同了。这都是人的心智在不断地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并被遗传逐渐固定从而改进。

6、生命智慧

生命 = 人的记忆 + 个体的学习

对生命中的大多数事情来说,人类所能遗传的只能是一些构成法则或原则的物质性基础,这仍然需要个体出生后在现实世界中去学习、记忆与发展,才能获得一些有效的生存技能。

人是后天学习的顶级高手!近200年来出现的人类科学知识的飞速积聚,都是世代间学习传承的极致演绎,这是通过长期而系统的教育来实现的,它一般会花费掉人的1/3~2/5的生命时间!当然人类的大脑已具备了实现这种学习目标的生理基础。

人的这种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在通往人类的进化分支中,先天的本能和习性在后天的学习中,不断推动人类理性的发展。而这种理性就是在感性的基础上,运用智力进行判断与推理的能力。

此外,理性与本能、习性、知识等也无法割舍。试问,如果没有一种获得性的遗传机制,人类的理性能够提升到现在的高度吗?

综上,可以看出:拉马克式进化对人类思维理性和智慧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完成拉马克式的进化,将是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最有有力的思想武器。

丛林学院原创作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