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雪词笺注》立体封 珂雪词笺注(清代名家词选刊) [清]曹贞吉著;段晓华笺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版 定价:66元;ISBN 978-7-5675-7225-6/I·1838 《珂雪词》四库总目提要 本书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清代名家词选刊”最新品种,为清初著名词人曹贞吉词全集点校笺注整理本。曹贞吉词与纳兰性德、顾贞观词并称“京华词苑三绝”。乾隆间编《四库全书》,馆臣于清词别集独收曹氏《珂雪词》一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许其词曰:“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不必模周范柳,学步邯郸,而自不失为雅制,盖其天分于是事独近也。”从创作看,《珂雪词》既无阳羡派率意之弊,又能避免浙西派雕琢之病,兼采两派,去糟粕而取精华,不主一家,又自出机杼,不仅是一部出色的清人词集,更是关照填词创作大发展时期的重要参考,具有文学与文献双重价值。《珂雪词》自清代刊行后,向未出版过较为完善的整理本。本书特约请当代诗词名家、南昌大学教授段晓华整理,除勘校各本异同并作辑遗外,对词作所涉及之人物、时地、本事、辞藻、典故等,均详作笺注,仍保留曾遭四库馆臣删削之每阕词所附王士禛、朱彝尊、陈维崧等八家清人评语,又辑得部分词作补评附于原评之后。至于曹贞吉之传记序跋、珂雪论词、词话辑评等相关材料,皆附录书后,俾便读者参考。本书面世,不仅填补中国古典文学整理出版领域一大空白,实亦为广大诗词爱好者之福音。 曹贞吉像 曹贞吉(1634—1698),字升六,号实庵,山东安丘人。清康熙三年(1664)进士。考授内阁中书,历官徽州同知、礼部郎中、湖广学政。终以疾辞官归里。既工诗,为“金台十子”之一。今人论清初词坛,则将其词与纳兰性德、顾贞观二人之作并称“京华三绝”,又与嘉善词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所著有《珂雪诗》、《珂雪词》等。清代词坛,在乾隆朝之前,百多年间诞生了很多名家,但是编订《四库全书》的时候,选入的清人词集,却只有曹贞吉《珂雪词》一种,这便使得《珂雪词》既在当时,也在后世,一直被词坛乃至整个文学界瞩目。 珂雪词之享誉甚隆,被誉为与顾贞观《弹指词》一起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珂雪词的造诣与成就,虽然主要源于曹贞吉个人的非凡才华,但也还有当时文学创作大环境尤其是词坛影响的重要因缘。《珂雪词》诸作,绝大部分创作于曹贞吉在京为官的时期。康熙十七年时开博学鸿词科,一时天下英才聚首北京,曹贞吉结识了阳羡派领袖陈维崧与浙西派魁首朱彝尊两大词坛巨擘,并重逢诗友李良年。阳羡与浙西两大词人群体在当时推动了频繁唱酬的词坛风气,那一时期的文坛上,词的创作形成一个高潮,曹贞吉参与其间,可谓亲历风会兴盛。 今天的文学研究讨论清代中期的词,喜欢划分门派,然在当时,却恐怕作者心中并无界限与成见。今日文学史所谓的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派”,与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俨然殊途,但在当时,却并非拘囿门户,并且,有些创作者与两派都有交流,风格也能自成一家,这无疑是讨论词史乃至文学史时,所必须要特别予以关注而不能轻易忽视的。《珂雪词》就是清代中期词坛的这样一个典型。曹贞吉在当时,与阳羡派领袖陈维崧过从甚多,而又与浙西派的诸人常相唱和,其词学观念或许均受到了两派的影响,但他并非理论家,而更多的是一个创作的实践者。考察这种关系,不妨认为这就是作者之间的一种交往互动与技艺切磋。纵观《珂雪词》,无论是赠答应酬还是怀人忆往,是纪事还是抒情,在词体这一种文学体式下,都表现得较为出色,显现出其才华的横溢与学识的渊博,在清初以来的词坛上,卓尔不群,显而易见具备一种特有的风格,值得深入研究与总结。 从创作实际上看,曹贞吉词既无阳羡派率意之弊,又能避免浙西派雕琢之病,兼采两派,去糟粕而取精华,这种不主一家却又自出机杼的取径与成就,就文学创作而言,无疑更具特别意义。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再结合曹贞吉本人的才华,使得《珂雪词》不仅是一部出色的清人词集,更可谓是关照一个填词创作大发展时期的重要参考,具有可观的文学与文献的双重史料价值。 《珂雪词》刻本 然而,尽管《珂雪词》版本渊流情况并不复杂,但是此前并无一种较为完备的整理与注释之本,可供诗词研究者与爱好者采揽,这不得不说是颇为遗憾的。长期以来,对于《珂雪词》,现代学科规范下的整理性成果暂付阙如,这在其同辈优秀词人如纳兰性德、顾贞观等都早已有词集整理笺注成果问世的今天,显然是与曹贞吉及其《珂雪词》的历史地位所不相匹配的一个尴尬。如今才始得补足。 本书整理笺注者南昌大学段晓华教授,系学界知名的高校古典文献学学者,且身兼当代诗词创作名家,具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深厚的诗词创作功力。编著有《中国历代词学论著选》、《清词三百首笺注》等书,并主编大型地方文献《豫章丛书》,曾整理点校《青原山志》、《遍行堂集》等古籍多部。今以积年之功,首为笺注《珂雪词》,发覆词中时地、人物、本事,尤见功力,洵为创举,功在词林矣。 《珂雪词》原分为上、下二卷,共收录曹贞吉词250馀首,曾有康熙十一年《珂雪集》本、康熙十五年单行本等刻本,今则有《文渊阁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珂雪集》的影印本。另外,各清词总集中对曹贞吉词也多有选录,可据以辑遗。又值得关注的是,《珂雪词》原有王士禛、朱彝尊、陈维崧、彭孙遹、张潮、李良年、曹勋、沈凤于等八家清人评语列于每阕之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是“文社陋习,最可厌憎”而悉数删除。《珂雪全集》则保留了原帙全貌。 《珂雪词》自清代刊行后,向未出版过较为完善的整理本,更无校释笺注。本次出版,底本采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珂雪集》中《珂雪词》,校以张潮本、《四库全书》本及清代各大型词总集,如《今词初集》、《百名家词钞》、《瑶华集》、《昭代词选》、《国朝词综》、《箧中词》等,系首次对曹贞吉词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笺注出版。《珂雪词》原有上卷134首,下卷104首,补遗9首,在点校笺注过程中又辑得佚词10首,存曹贞吉词257首。 本书的内容方面,在对各版本的珂雪词进行勘校的同时,对珂雪词中人物、时地、本事及词题中述及事物,均作详细笺释,以阐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缘起,并征引或过录交游者相关词作,以考作品本事,并见当时风会。在注解上,对于生僻的典故均予出注,并酌情加注部分辞藻语词与常用典故,既方便读者阅读,也避免过分冗琐。另外,据《百名家词钞》、《瑶华集》、《国朝词综》等各种清人总集予以辑遗曹贞吉未编入《珂雪词》中的作品。而《珂雪词》每阕原有的八家清人评语,亦予还原收入。又辑得各家补评,附于原评之后。而关于曹贞吉传记序跋、珂雪论词、词话辑评等,则皆附录于书后,便于读者参阅了解。
◆本书菁华选读◆ 留客住·鹧鸪 瘴云苦。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行人今古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空祠废驿,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 风更雨。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秪今惟剩汝。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 【补评】 谭献《箧中词》卷一:投荒念乱之感。 沈轶刘《繁霜榭词札》:发思古之幽情于草长莺啼之外。「处」、「羽」、「汝」诸韵,寝寐难安。一结突出鸪去鹃生、江天失色作意。 【笺注】 作于康熙十七、十八年。此为《乐府后补题》五首之一。见前《惜秋华·牵牛花》笺注。 康熙十七年戊午,李良年举鸿博入都,与曹贞吉把晤。十八年春,有《鹧鸪怨》三章,怀念远陷滇南、生死不明的曹申吉,题下小注云:「李子梦闻鹧鸪声,醒而作诗,遂以名篇,怀渠丘公也。」同时又有此《乐府后补题》之《留客住·鹧鸪》。曹贞吉此作,凄惋哀痛,并寄难以言说之深衷。故历来选家,多以此词为其代表作。参见前《减字木兰花·杂忆》笺注。 五溪:西南地区五条溪流的统称。汉属武陵郡,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郦道元《水经注·沅水》:「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一说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越王春殿: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低头臣甫:杜甫《杜鹃》:「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秋兴》:「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王夫之《鹧鸪天·杜鹃花》:「红泪滴,血函埋。他时化碧有余哀。伤心臣甫低头拜,为傍冬青一树栽。」 李良年《与曹澹余》:「忆岁在癸丑,载德东还,惊飙顿起,音尘河汉,断絶七霜。回思夙夕追随,眷拂挚深,绵绵寸心,感知己之难,时萦天末也。戊午秋复赴都下,与中翰先生晤对,共话情曲,日望瘴云开朗,曾赋《鹧鸪》篇三章,以当左券,至今在箧。」(《秋锦山房外集》卷二) 李良年《鹧鸪怨》五古三章,选録其一:「山川何处险,乃在西南陲。剑芒互崱屴,羊肠自委蛇。鹧鸪一小鸟,其声如有知。荒荒云木暗,听者生嗟咨。美人昔同车,揽袂前相持。但歌行路难,讵识别离时。瘴雨方毒淫,一朝限天涯。年华同逝水,会合未有期。平生苦忆往,仿佛梦见之。鹧鸪忽告我,声较昔年悲。亦知行不得,醒泪如悬丝。」(《秋锦山房外集》卷六) 李良年《留客住·鹧鸪》:「楚天杳。凭笋舆、羊肠似发,荒烟坠叶,一片軥辀蛮鸟。南飞故唤行客,占断千里,秋山吟不了。芦衰竹苦,正听残野店,酒旗风袅。 江细绕。笮渡人稀,但横斜照。解语参军,愁里暗欹乌帽。记得郑家留句,花落黄陵,雨昏湖外草。更堪何处,镇清猿杜宇,和他凄调。」(《秋锦山房词》)按,同时李符、沈皞日、龚翔麟、沈岸登,皆有《留客住·鹧鸪》之作。
八归·题其年《填词图》 散圣安禅,乌衣白袷,淡宕[一]风流如许。酒旗戏鼓人间世,博得萧然驴背,须眉尘土。凌轹词坛[二]三十载,写六代兴亡无数。翻墨渖、历落嵚崎,看海奔鲸怒。 谁拂生绡作照,维摩清冷,坐对散花天女。三迭霓裳,一声河满,曲项琵琶金缕。问英雄红粉,可到相逢断肠处。想歌阑、深巵微劝,银甲春寒,水沉香慢炷。 【笺注】 作于康熙十七年戊午(一六七八)。是年夏,陈维崧赴鸿博试入京,携带释大汕所绘《迦陵填词图》,遍征题咏。此图历康熙至嘉庆四朝,其间一百五十多年,续有翻刻与题咏。 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卷六:「康熙朝,海内老辈传有三图。一为朱竹垞《烟雨归耕图》,一为李秋锦《灌园图》,一为陈迦陵《填词图》。盖三君皆命世才,仗剑出门,穷老尽气,所交皆天下奇士,胸中郁律不可一世,一题一咏,其诗词尽古今之瓌宝也。三图今不知落何许,以康祺所闻,惟《填词图》流传最久,其题咏补续亦最多。」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迦陵填词图》为释大汕传神,掀髯露顶,真有国士风。旁坐丽人拈洞箫而吹,恍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大汕,字石濂,江南人。又曾为先生作《天女散花小像》。」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一:「《迦陵填词图》,作于戊午闰三月廿四日,盖举鸿博之先一年也。乾隆末,其从孙药洲中丞缩本刻之,袁简斋为之序。」 河满:即《何满子》,舞曲名。段成式《酉阳杂俎·贝编》:「荆州贞元初,有狂僧,些僧其名者,善歌《河满子》。」 酒旗戏鼓: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校】 [一]淡宕:《百名家词钞》同,《瑶华集》卷十七作「淡荡」。 [二]词坛:《百名家词钞》同,《瑶华集》作「词场」。
满庭芳·和锡鬯李晋王墓作 石马无声,饥乌作阵,白杨风急萧萧[一]。珠襦玉匣,曾此葬人豪[二]。河朔同盟藩镇,分带砺、只汝功高。真乐事,锦囊三矢,意气快儿曹。 银刀[三]。新霸府,十年征战,兖郓之郊。奈优伶日月,粉墨亲调。惆怅诸陵寒食,青青草、麦饭谁浇。丰碑卧,牛羊砺角,坏磴走山樵。 【评】 羡门曰:大为亚儿生色,然亦是定论不刊。 阮亭曰:有此见地笔力,可以吊古。 其年曰:每读《五代史》至《伶官传》,则为涕下沾裳也,今于此词亦然。 【笺注】 李克用(八五六—九八),神武川新城人(今山西雁门北),沙陀族,赐姓李。唐末将领。骁勇有谋,军中号「李鸦儿」,威名盖于代北,拜河东节度使。长期割据河东,与占据汴州的朱温对峙。因剿黄巢功居第一,封晋王。其子李存勖继位,建后唐,追谥武,庙号太祖。 晋王墓,位于今山西忻州代县七里铺村,北倚雁门,南向滹沱河。后唐同光三年,李存勖于墓侧建柏林寺。金天眷年间,墓被盗发。元至元十三年重修。《新五代史·唐本纪》:「天佑五年正月辛卯,克用卒,年五十三,子存勖立,葬克用于雁门。」《大清一统志》卷一百十四「代州」:「五代唐李克用墓,在州西八里柏林寺中。……其弟克谦、子嗣昭二墓俱在柏林寺东。」 锦囊三矢:语本《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银刀:晚唐王智兴所建衙兵名。《旧唐书·懿宗纪》:「王智兴得徐州,召募凶豪之卒二千人,号曰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军。」《新唐书·温璋传》:「银刀军骄横,累将姑息。」此处或指李克用长子李存勖的银枪军。《新五代史·唐本纪第五》:「王(李存勖)入魏州,行至永济,诛其乱首张彦,以其兵五百自卫,号帐前银枪军。」 霸府:势力强大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使三至,帝让,乃从之,遂选日受册,开霸府,建行台,如武德故事。」 兖郓:兖州,五代十国时治瑕丘(今山东兖州市东北),隶属河南道;郓州,治须昌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北)。李存勖与朱温等长期拉锯争夺于兖郓之间。 优伶日月:谓庄宗李存勖,宠信优伶。《新五代史·伶官传》:「庄宗旣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诸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朱彝尊《满庭芳·李晋王墓下作》:「独眼龙飞,鸦儿军至,百战真是英雄。沙陀去后,席卷定河东。多少义儿子将,千人敌、一一论功。争夸道,生来亚子,信不媿而翁。 前驱囊矢日,三垂冈上,置酒临风。叹緑衣天下,回首成空。冷落珠襦散尽,残碑断、不辨鱼虫。西林外,哀湍斜照,法鼓影堂中。」(《曝书亭集》卷二十四) 【校】 [一]《瑶华集》、《昭代词选》题为「和锡鬯李晋王墓下作」。 [二]白杨句:《昭代词选》作「白杨树风急萧萧」。 [三]曾此葬人豪:《昭代词选》作:「曾葬人豪」。 [四]银刀:《瑶华集》、《昭代词选》作「重开」,与下三字连为句,非二字短韵。 《珂雪词笺注》京东有售, 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前去购买。 乐府之妃豨谁和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微信联系:yfzfx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