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核? 威廉·亚瑟·瓦尔德对教师有这样一段评价:“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是讲解,优异的老师是示范,伟大的老师是启发。”老师的启发,如同仙女手中的魔杖,轻轻一点,就可以开启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快乐学习。 但并不是学校里的老师都是一个合格的老师,那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当学校的教师出现教学质量不佳的时候,是否分析过教师个人和个人能力之外的原因呢? 对于教学质量的考核,一般会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解: 教师是教材的解读者。如果他们想让面向教材的的学生能读懂手中的教材,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这位“解读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对手中的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只有在深入的理解后,才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准确而清晰的表达出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的内容。 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当教师拿到教材并分析后,不能仅凭自己的想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而是应配合适当的教学目的来进行开展学习。教学目的不明确,容易导致教材内容的使用不当。 教师的处境,往往是一面教材,一面学生。一个包涵知识内容,却无法道出;一个渴求知识,却无从获取,教师是他们之间的桥梁。但即使是桥梁也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知识因素来架构,教师不能在海上架起石板小桥,更不能在小溪上架起铁架桥。一座适当的桥才能使得学生与教材之间无缝连接。 新教师往往对教材理解得很透彻,但缺少对教学具体要求和教学步骤的了解,结果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容易导致教学进度的不协调。对于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步骤的详细讲解,有助于这部分教师能尽快把握自己教学的进度和步骤。 往往有一部分老师更能和学生玩在一起,却不能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或者能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却无法走进学生,不知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同时,教师也应该要清楚的明白提高自身交流水平也是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能力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