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 旭 民
文化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它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并是能够被传承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也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归纳和升华。其大致可表述为两点:一是广泛的知识且能将之活学活用;二是人的内心的精神和修养。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了,才能做到自尊自信,才能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谓文化人,乃是对知识分子的总称。现实生活中人们把具有学识、懂艺术、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的人都称为文化人,这与知识分子是近似词。 然而,文化人还有另一层含义。其一,是指“变化、转变”,也就是“变成”的意思;其二:是指“教化”,如“以文化人”的意思;“人”在这里应该这样理解的。文化人对个人而言,就是将“文化”融入自己体内,变成自己的一部份;文化人对他人而言,就是用“文化”引导他人,融入到“文化”中去。说的通俗一点,界定这种文化人,并不是看其识多少字、有多高学历,而是看其有多少良好素质、懂得多少为人之道和处事哲学。 一名真正的文化人,应当具备以下四点: 一、扎根于自身内心的修养(涵养);二、勿需他人提醒的自觉性;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观念;事事能为旁人着想的风尚、气度。 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当年因病住院,在协和医院做手术中被医生将应该切除的左肾未切,却误切了右肾导致死亡。临死前,梁先生没有咒骂医生,而是叮嘱家人:“千万别跟媒体说,不要公布。老百姓刚刚开始相信西医,如果让他们知道我的事,难免就会退却”。 著名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病痛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夏衍睁开眼睛,叫住秘书艰难的说:“不是叫,是请”,随后就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梁启超、夏衍二老不愧为有文化的人,他们的言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堪称文化人的楷模。 此时此刻,我一下子又想到了老父亲的遗言:“我走后不要让孙子孙女们来,不要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不要告诉干休所老同志,他们年龄都大了,行走不方便……”,这种离世前总考虑旁人方便与否的思想,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我可以自豪地宣告,敬爱的老父亲应该也是一名真正的文化人!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令人尊敬的现象,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病弱老残孕者让座,在公共场所主动捡起垃圾扔入收贮桶里,在交通十字路口主动搀扶老人行走等等,这些应该也是属于文化人范畴。相反,也有令人寒心或者厌恶的现象。如插队抢购或者聚众观看斗殴,在演出场所或在球场上狂呼乱喊吹口哨,遛狗不处理狗粪,到处乱扔垃圾,饭店酗酒闹事,醉驾车辆行驶等等,这类人即使读了多少书,认得多少字,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因为他们缺乏人文道德的基本知识。 毛泽东主席曾经讲过:“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 人们明白了“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就应当从基础做起,从小孩子抓起,培育人对美的感知,强化人的良好素质,不仅仅学好书本知识,更要掌握社会知识,为人处事应为他人多想一些,强烈遏制个人私欲,争当一名受人敬仰的真正的文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