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末茶在中国式微,朱元璋其实很无辜|声音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选读



极具特色的宋代末茶茶艺为人们习用了数百年,其后在明初太祖朱元璋下诏罢贡团茶之后正式消亡。

 
此后,虽然陆续仍有一些文人玩习末茶茶艺以为雅事,但在整个的社会习俗与观念中,末茶茶艺都只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不再在中国人的饮茶习俗及相关观念中占主导地位了。
 
从表面上看,末茶茶艺的消亡,似乎是明政府行政政策干预的结果,其实不然。深入地研究宋代末茶茶艺及相关的社会现象与观念,就会发现,宋代末茶茶艺消亡的某些内在原因早就已经蕴藏其中。
 
宋代末茶点茶及斗茶茶艺中,茶汤之色皆尚白,为了使点饮斗试时茶汤呈白色,就要求在茶饼的制造过程中,尽量榨尽茶叶中的汁液,这就造成末茶之饼在色、香、味诸方面与茶叶原本的自然物性相违背的现象。
 
徽宗《大观茶论·色》言:“压膏不尽则色青暗”等等,都是说如果不将茶叶中的汁液压榨干净,就会使茶末在点试时味、色浊重,达不到要求。
 
在中外茶叶历史上,宋代大概是唯一的曾经要求将茶叶中汁液榨干净的一个时期与个例,因为茶叶的色与味全都溶含在茶叶汁液之中,宋以外各代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要做到的,是如何在制造、饮用茶叶过程中保持茶叶的汁液和激发茶叶之绿色与气味,宋人却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地认为榨尽茶叶汁液才能保持好的茶色与茶味,实在有点让人感到奇怪和匪夷所思。
 
为什么不是通过适当的制造技术使味道的浓淡保持在一个适中的程度,而是榨干汁液才味道最好呢?不知当时的建茶茶力浓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以至于要将茶汁榨干才味道好。
 
宋代的末茶从根本上违背了茶叶固有的自然物性,而违背自然物性的东西,其中所必然蕴含的对自我否定的成分,总有一天会使得其自身即末茶这一物质形态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下去,而最终被茶叶所取代。

其中究竟,还是明代田艺蘅一语中的:“茶之团者片者,皆出碾硙之末,既损真味,复加油垢,即非佳品,总不若今之芽茶也,盖天然者自胜耳。”

                        

关于《茶与宋代社会生活》


物质是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基础,但物质之于精神的意义又不仅局限于此。某些特定的物质,在适当的社会历史机缘下,自身也进入了精神文化的领域,成为兼具物质与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现象。茶便是这样的一种物质。

茶在为人类提供物质消费与享受的同时,又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触发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诸多方面发生了密切的关联,它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艺术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书通过梳理、考究宋代茶艺、茶与宋代政治生活、茶与宋代社会生活、茶与宋代文化,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比较不同时代茶文化现象,仔细分辨宋代不同地区的多种饮茶方式与主导茶艺形式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以此说明宋代的茶文化,阐明了宋代末,茶艺在中国茶文化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尽可能为读者勾勒出最接近茶与宋代社会生活的历史真实概貌。


关于作者

沈冬梅: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看完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