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风茶俗】厦门茶桌仔(二)

 街心舞苑 2018-09-21

 

头遍水洗茶,仍然是茶仙的标准程序。第一遍茶倒出后,第二道水立刻冲进去,仍然要冲到壶盖盖下后,水有少许的溢出,仍然要在盖上盖后,再淋上一些开水,然后马上斟茶,不能延候,最忌讳浸茶,一浸就出茶碱,茶就苦了,味道就破坏了。


 

斟茶是很讲究功夫的,必须用一个手指头按住壶盖,将壶翻转九十度,壶嘴直冲下,迅速绕着已经排成一圈的茶杯斟下去,开始叫“关公巡城”,每一个杯子都要巡到;最后叫“韩信点兵”,那后边的几滴最是甘美,也是每一杯都必须点到。这样斟出来的茶,每一杯色泽浓淡均匀,味道不相上下。于是,主人开始请茶。亲密的茶友,以手示意,一声“请”,各自认杯;一般的友人,客气一点,则端起茶盘,请客人任选一杯。但绝不能端茶杯敬茶。这大约由于“小掌茶”的茶杯极小,水温又很高,两人以手交接,易于失手。


 

一杯茶虽然很少,却是不能一饮而尽的(一饮而尽也是有危险的,因为那水是才开的),必须先浅浅地抿一口,在口中稍留,再缓缓咽下。咽下后,不要急于饮第二口,不妨先“喷”几下,似在品味方才留下的余香。若真是好茶,这时就会有回味从喉中涌起。真正懂行的茶仙,第一口下去,就开始评点。一般的则在三四口饮完第一杯后,也要开始评茶。


 

这样,即使陌生的人也立刻就有了共同的话题。你若懂茶,尽可据实而谈,从茶的品种、茶叶的收藏到水质的好坏、茶具的趣闻等等,都可畅所欲言,话题相当广泛。高手甚至一杯茶就可以品出是春茶,还是秋香(秋茶)、雪片(冬茶)。若不懂,也不妨赞美几声“喉咙很舒服”,只是千万别嫌杯子太小,喝起来不解渴。厦门有句俗话“吃烟吐涎,饮茶流汗”,就是在嘲笑那些不懂品茶,却又要附庸风雅的人。


 

泡茶,一般冲五六次,讲究一点的,三四次就嫌冲出来的是“白水营”,要将茶叶渣倒出,重新烫壶、烫杯。茶喝多了,有时会引起“茶醉”。“茶醉”比“酒醉”还厉害,因此,厦门人饮茶,往往还要有“茶配”,一般是蜜饯、贡糖、生仁糕之类。


 

老厦门都会记得过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茶肆,俗称“茶桌仔”。“茶桌仔”往往又是“讲古”场。一壶茶,慢斟浅酌,听“讲古仙”讲《三国》讲《水浒》,不啻是消闲休息的好去处。不过,也有些“茶桌仔”变成色情场所,解放后就被取缔了。


 

提示:在厦门的名胜游览地,无不设有现代的茶肆,明窗净几,茶香四溢.特别是大德记、南普陀和菽庄花园的茶座,面对千顷波涛,海阔天空,邀几个朋友,一边品茶,一边听涛观海,不失为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文章转自“世界茶文化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