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放下成见,你的心才真正敞开

 毓真 2018-09-21


我们只关心自己,

以及周围极其有限的空间里的几个人、几件事。

在这个小圈子以外发生的事情,

不过是又一条新闻而已。



当你放下成见、伪装和打算,

不再牵挂、焦虑和希求,

你的心才真正敞开




身体的行为主要由心决定,
我们如果能够调伏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思想,
外在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
负面情绪是指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内心活动,
如愤怒、仇恨、嫉妒、贪婪以及焦虑、抑郁、恐惧等等。



即使出于善意,
我们说话、做事的方式也可能给他人造成伤害,
不过我们总以自己发心好为理由忽视这种伤害。
事实上,这样做只说明我们并没有准备敞开心胸,
在内心深处并不想要与他人交流。


我所理解的修行,

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为获得某种超常的功能。

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

与人为善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

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

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无常乃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质,
可是人们往往要到迫不得已的时候,
突然遭受变故、生病、别离,才会去注意它的存在,
所以人们误认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
而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
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因果一旦成熟,
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
如果痛苦、尴尬在所难免,
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


当人生走到尽头,

除正法外,什么都帮不了你。

纵然富有四海,也带不走一针一线;

位高权重,也带不走一奴一仆,

就连最为珍爱、精心保护的身体也不得不舍弃。

那时,唯有恶业对你有害,

除此以外哪怕整个世界都与你为敌,

他们也无法向你射出一支寒光闪闪的箭。



三宝的护佑和加持,
不是要强化自我和安全的幻觉,
让我们相信自己套上了一个“金钟罩”,
从此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怀着这种心态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
我们只会更脆弱。



如果我们不去努力证悟无我,
而只是把无我的观点当作一种知识储备在脑子里,
就好比一个病人把医生开出来救命的药方当文章欣赏,
而不去按方抓药、治病救命。


每个人都有良善的一面,
也有黑暗的一面。
只要内心还有执著,
就不能避免对人对己的伤害,
所以嫌恶那些无明习气更重的人,
就像是五十步笑百步。
一个人不会因为贴上了道德或不道德的标签,
就能解脱或不得解脱。
解脱超越了这些。
慈悲行者坚信一切众生解脱的潜力,
因而不肯舍弃任何众生。



痛苦普遍存在,
生活不可能完美无缺或总是称心如意。
由于这个见地,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下来,
不再急于逃避和指责,甚至不再想尽办法化解,
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有这个身体在,
我们就必定经历衰老、病痛、死亡;
只要心里还有贪执、嗔恨、困惑、傲慢,
我们就必定感受痛苦。



有时候,善良的举动会招来质疑甚至毁谤,

如果我们的目标不是解脱,

如果解脱之道不是远离贪、嗔、痴,

不是众恶莫作、众善奉行,

我们很容易便会迷失在对贫穷、蔑视、

责难、羞辱的恐惧和对富贵、尊崇、

荣耀、赞美的向往中。



人生苦乐参半,

有足够的痛苦让我们生起对解脱的向往,

又不至于太过痛苦而无力无暇朝解脱的方向努力。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的、悲惨的、

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

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



物质的确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
但仅限于感官上的满足,
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而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
却在于他不仅需要感官上的满足,
还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