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的后宫:扶苏与他的母亲(1)

 金色年华554 2018-09-22

01

在始皇帝的多位儿子当中,长子扶苏,能力最强,声望最高,是为始皇帝所看重,是帝国上下最为看好的接班人。

然而,始皇帝始终没有正式册立他为太子,由此导致胡亥篡位,种下亡秦的祸根。

秦国的王位继承制度,很早就已经确立。在位的秦王,正式册立王太子,王太子的继承人,也预先确立。制度保证了秦国政权的长期稳定。

比如始皇帝的曾祖父秦昭王在位时,始皇帝的祖父安国君就被册立为王太子,同时始皇帝的父亲嬴异被确立为王太子继承人。秦昭王去世后,安国君即位,后来安国君去世,嬴异即位,嬴异去世,嬴政即位。

即使有种种不测和意外,安国君即位三天就死去,嬴异在位只有三年,但都没有出现继承人的纷争。所以始皇帝没有立太子一事,不但在政治上有极大的隐患,也是一件不合制度的异常事件。

这个事件的原因,首先得从扶苏身上入手,因为他是距离皇太子位置最近的人。同时他的母亲也是距离始皇后最近的人。

扶苏第一次在史书上出现,在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这年始皇帝48岁,扶苏大概不到30岁。

扶苏的出现是与一件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相关,就是所谓的坑儒事件。请注意“所谓的”,就是指被说成这样子的,是想要说明所谓的坑儒时间,与历史事实不一致的地方。

02

晚年的始皇帝,惧怕死亡,他的精力都放在追求长生不老上。

在古代,修炼长生不老之术、提炼仙丹仙药的人,被称为方士,身兼气功师和化学家两种角色。

秦始皇28年,开始第二次巡游天下,抵达琅琊台。始皇帝在琅琊台整整住了三个月,快活得不想离开。在琅琊台,始皇帝第一次见到了方士徐福。

徐福告诉始皇帝说,大海中有三座神山,一座叫作蓬莱,一座叫作方丈,一座叫作瀛洲,神山上有仙人居住,仙人们吃着仙药,过着极乐生活。

始皇帝大为心动,接受徐福建议,派遣童男童女数千人,随同徐福一道入海求仙。秦代方士的兴盛,由此开端。

此后,为了迎合始皇帝的喜好,大量方士被召至咸阳,数量有三百人以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两个人,侯生和卢生。

找不到仙药的卢生等人对始皇帝说:“我们为陛下寻找仙药和仙人,经常遇不到碰不上,看来是有恶鬼在从中阻拦。为了避开恶鬼,请陛下外出时秘密行踪。行踪秘密以后,恶鬼消失,真人才能到来。神灵的真人,入水不湿身,入火不感热,高居于云气之上,与天地共长久;要求仙药,首先就要与真人相通。如今陛下治理天下,未能恬淡隐逸,自然不能通于真人。所以希望陛下不要将停留的宫室居所让人知道,只有这样,真人才会出现,不死之药才有可能得到。”

始皇帝还真信了。他宣布说,以后我就自称“真人”,不再称“朕”了。始皇帝的做法执迷而荒唐。在他晚年的心境里,生命比权力更重要,神仙比皇帝更迷人。

他的行踪,从此成了绝密,有敢泄露者,以死罪论处。

始皇帝是严厉认真的人,他按照你的话办了,他就要求你兑现了。秦是法家治国,重视实践,对待方士,“不得兼方,不验,辄死”。

卢生一帮人确实玩不转了,串通起来大逃亡。始皇帝大怒,将此案交由御史台追究刑事责任。

在追查的过程中,在咸阳的各种方士、部分言论文学者都被牵连进去,最后的结果,判定其中四百六十余人有罪,被活埋于咸阳东郊。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坑儒”事件的来龙去脉。

03

坑儒这件事,最早见于《史记》。两千年来,我们相信此事,是因为我们把它看成是始皇帝暴政的罪行之一。其实坑儒是一桩伪造的历史

简单说,坑方士这件事情,本来就是编造的故事,是西汉初年的方士们编造的,为的是将自己打扮成暴政的受害者,便于自我吹嘘,游说权贵以博取利益。

西汉中期,太史公编撰《史记》时,为了警告怂恿汉武帝求仙求药的方士,将这个不可信的故事写到了书中。

到了东汉初年,儒家的经师为了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为了将儒家的经典塑造为殉教的圣徒,他们将坑方士的故事改造成为坑儒的故事,在得到官方认证后,作为“历史”一直流传下来。

不过在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扶苏对于始皇帝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的做法有不同看法,也可能对父亲过于急切的施政表示担心,曾经劝谏始皇帝。

大概这个时候的始皇帝服用了仙药后,性格变得暴躁,当即大怒,发落扶苏出京,到上郡蒙恬所统领的北部方面军中出任监军。但是贬斥出京不等于废黜。

这件事情是一个信号,显示了始皇帝在继承人问题上出现了犹豫和摇摆,表示他还想继续观察和考察。

第一,上郡地区的重要性。

上郡紧邻秦国内史地区,是秦帝国北部军的总部所在。

北部军由蒙恬所统领,击败过匈奴,占领河套,修筑长城,在帝国的北部构筑起坚固的防线。

北部军的任务,是防御匈奴南下入侵,它的总部在上郡,又是拱卫首都的外围部队。蒙恬兼任首都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内史,完全掌控者首都和北部的军政大权,其地位之重要,非同寻常。

始皇帝派扶苏至此,贬斥中有重用。

第二,扶苏到上郡后形成的局势。

扶苏善于取信于人,善于与人相处,到上郡后,与蒙恬共事,关系融洽,合作非常好。蒙恬的弟弟蒙毅受宠于始皇帝,多年以来,一直在始皇帝身边担任要职。

扶苏是皇帝长子,众望所归的帝国继承人,蒙恬是帝国北部军统帅,兼任首都地区的军政长官;蒙毅是内廷中枢政要,始皇帝最亲信的侍从大臣。

扶苏与蒙恬共事,内有蒙毅的支持,皇长子与蒙氏兄弟在政治上携手联盟,事实上成为始皇帝之下最大的政治势力。

晚年的始皇帝虽然暴躁,却不糊涂。始皇帝一生性格鲜明,果断而急切,怒气之下常常有过激举动,一旦省悟又马上改正,毫不优柔寡断。

唯有继承人问题上,表现出处处的矛盾和彷徨。他贬斥扶苏,当然是明确的政治态度,表示他有意对继承人问题作重新考虑,表示了警告性的惩罚意图。

然而让扶苏去上郡,就近掌控帝国最大的军权,又是一种温存的布局,事实上为扶苏造成一种实力继承的态势。看得出,始皇帝犹豫于两可之间。

晚年的始皇帝偏爱胡亥,曾经考虑立胡亥为太子,他在扶苏和胡亥之间矛盾彷徨,犹豫于立长子还是立幼子。

04

三十七年,始皇帝开始了第五次巡游。这次巡游,他带上幼子胡亥同行。这个举动,无疑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就是向天下显示可能立胡亥为继承人。这个意图,可以说是公开的意图。

始皇帝这次巡游,还有一个隐秘的意图不为人所知。

始皇帝第五次巡游天下,从三十七年十月开始,持续整整十个月之久。

在这十个月之间,帝国的大臣分成两套班子。以李斯为首的一帮大臣随同出行,政府的种种任务,主要在行旅途中处理。在这种安排下,始皇帝将胡亥带在身边,也是有意考察,考察他是否能够胜任未来皇帝的重任。

最终考察的结果是什么?不合格。

这个结论是始皇帝经过十个月的考察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出来的。这个结论就在始皇帝临终留下的遗诏当中。

三十七年七月,始皇帝在芝罘乘船射杀大鱼以后,沿海西行,踏上了归返咸阳的回程。抵达平原津时,始皇帝突然染病。卜卦的结果,有北方的山鬼作祟。始皇帝紧急派遣心腹大臣蒙毅前往代县一带,替代自己去祭祀名山大神,祈求消灾除病。

车驾渡过黄河抵达沙丘平台时,始皇帝病情急遽恶化,不得不停驻下来。始皇帝预感不详,紧急在病榻前口授遗诏,安排后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始皇帝遗诏。

这件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关系帝国命运的如此大事,寥寥数语,而且语焉不详。被称为遗诏的只有七个字,“与丧会咸阳而葬”。始皇帝身前厌恶谈死,也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谈有关死的事情。

他一直怀着不死的期望,不懈地与死神搏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决定安排自己的后事。他将后事托付给长子扶苏,诏令扶苏从上郡回到咸阳,主持丧葬等一切事宜。

始皇帝口授遗诏时,幼子胡亥是唯一在身边的儿子,也是他有意立为继承人的爱子。然而,在最后的决定关头,他没有将后事交代给近在身边的胡亥,而是交代给了远在上郡的扶苏。

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只能作这样的解释:经过十个月的亲自考察,始皇帝最终认为胡亥不适合做自己的继承人。

始皇帝口授遗诏时,在场有三位重要人物,胡亥、李斯和赵高。

胡亥本来是没有政治能力也没政治野心的年轻人,他坦然接受父亲的决定,没有多余的遐想。但是赵高却另有想法。

赵高是中车府令兼行玺符令事,始皇帝的遗诏笔录下来以后,要由他加盖皇帝玺印,封口送出。他扣留遗诏,说动胡亥和丞相李斯,销毁遗诏的原本,另外伪造一份新的遗诏,诏令长子扶苏自杀,立幼子胡亥为继承人。这件事,史称“沙丘之谋”。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遗诏就是一个不断出现而又始终说不清的复杂问题。

所谓遗诏,因为是先帝的临终之言,留言人已经死去,死无对证;接受遗诏的人,往往只有先帝临终前围绕在病榻边的寥寥数人,他们都是深深卷入政治旋涡中心的枢要人物,当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处置先帝遗留的种种问题,也包括所谓的遗诏问题。

从历代的事例来看,所谓遗诏问题,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本无遗诏,后来出现的所谓遗诏,是由处理临终事宜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出来的。

二、本有遗诏,遗诏的内容也符合处理临终事宜的人的利益,于是遗诏被宣扬,被执行。

三、本有遗诏,但是,其内容不合于处理临终事宜的人的利益,于是遗诏被销毁隐瞒,再伪造出一个新的来。

始皇帝的遗诏问题属于第三类。突然死亡的始皇帝临终前匆匆留言,将后事托付与长子扶苏,由于笔录的遗言已经被销毁,所以只留下一句意向性的证言:“与丧会咸阳而葬。

与,参与。丧,丧礼。会,会合。

扶苏是长子,他参与丧事就是主持丧葬仪式。始皇帝死在沙丘,遗体将运回咸阳,扶苏在上郡,所以召回他到咸阳,为灵柩会合,为父亲送终。

这句意向性的证言究竟是谁留下的,已经无法知道。不过,始皇帝赐书扶苏的重大政治意义,当事人之一的赵高曾经作过一个比较明确的解释。

这个解释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文中叙述赵高扣留了始皇帝的遗诏以后,直接来见胡亥说:“

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

这句话说:“皇上过世,没有诏书封赐诸位王子,只有一封书信单独赐予长子扶苏,长子扶苏到了咸阳以后,当即立为皇帝,而公子您则连尺寸的封土都没有,如此一来您怎么办?”

赵高所说的“赐长子书”就是被销毁的遗诏,内容尽管不详,但扶苏将由此即位成为皇帝的事情却是明白无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