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在想,人为什么要自杀? 自杀事件很常见,但人们都不太愿意认真谈及。作为生命终结的一种方式,在民间是沉重的禁忌,甚至是一种无法摆脱的“人生失败者”的耻辱。 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做到毅然决然地去自杀? 大家都熟知这句话:“蝼蚁尚且贪生,为人何不惜命。” 对吧,即使弱小、卑微如蝼蚁还在努力地活着,更何况人呢? 放弃活着,这个决定需要多大勇气和决断? 选择自杀,究竟承受了怎样的痛苦与绝望? 01 绝症晚期,自杀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
2018.8.8 凌晨 2 点,爸爸打电话给我:“四伯母一点多时候爬到庙边塘想投水自尽。四伯及时发现。不要太担心,我和你妈过去帮忙安顿好了。” “这么远的路,站都没力气了,要爬多久才能到池塘边,唉” “一辈子这么精明,这时候怎么这么糊涂,别人说闲话以后四伯怎么抬头做人?” “也是可怜,只能等死。儿子和孙子没能时时陪在身边。头发都白了,一个这么细心照料,一个却好几次寻死。” 爸爸连续讲了十分钟,语气中有说不出的难受和悲凉。 自从癌症复发,医生确诊表示已无好转的可能,四伯母生命便进入了倒计时。渐渐失去了行动能力,精神萎靡,吃不进什么东西,长时间需要躺在床上休息,且经常性高烧陷入昏迷。 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照顾着,在疼痛难忍的时候成把成把地喂吃着五颜六色的药片。 回老家探望,四伯母坚持要下床,强撑着枯槁的身子到客厅聊天。几米远的距离,搀扶着走了好多分钟。说话缓慢无力,带着重重的呼吸声。 没聊几句,她便要靠在躺椅上闭目休息,虽然极力忍受,也难掩脸上痛苦的表情。 病痛已经抽走了四伯母身上所有的气力,伴随着消逝的还有那为数不多的生命气息。只留下难以忍受的疼痛折磨。 看着她如此受难,我心里难受至极。 “多活一天算一天”“看最后一眼”的坚持,对立的是病痛交加、高额的治疗费用和心力交瘁看护的家人。 在这两难抉择中,可以看到无数中国人纠结的缩影。 绝症晚期的病人在病痛的折磨中往往早已丧失了生存的尊严,精神状态崩溃,生不如死。如果能够有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她平静地与亲人一一告别,然后安详离世,这于己于家庭何尝不是一件善事呢? 例如安乐死?例如之前多次未遂的自杀? 想及至此,我心中无比惶恐:这可是你的亲人,怎能有这样的想法? 02 想要自杀的人是不是都得了抑郁症?
第一次真切对抑郁症有认知是在 6 年前的大四。2012 年 3 月 8 日,一个即将同年毕业的女生自杀了。她发了最后一条微博:
事情发生后,引起轰动,无数网友奔赴该微博下留言,他们在这里诉说心中的迷茫与苦困,找寻归属与认同。 截止最近,留言已达 138 万条。或喃喃自语或倾诉失落,抑或是其他,堆积的文字汇聚成一个永恒的黑洞,吞噬着抑郁者的种种沉溺与挣扎。 世界卫生组织曾作出过预计,到 2020 年,抑郁症将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 11%,每十个人中间就有可能存在一个抑郁症患者。 在中国,自杀三大高危人群分别为:精神障碍者、感情危机者、经济困难者。而严重的抑郁症是导致自杀行为发生的首因。 抑郁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人人都有可能受其困扰。 抑郁症可能导致精神痛苦,学习、工作效率低下,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 抑郁症能让人感到彻底的失控感,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一般,只剩无尽的痛苦和孤独。 很多处于抑郁状态的人,直至现在仍然不被理解,或者恐慌自责、不敢求助,正在经历无助和痛苦。 当痛苦与孤独超过所能应付的极限,对生活、生命产生无意义感,很容易引发自杀的念头。 全民普及抑郁相关知识,对处于抑郁的人给予更多的关怀与谅解,及早干预和治疗,势必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生命只有一次,不该以自杀的方式落幕。不是么?
生活的本质,可能会很糟糕,或者更糟糕的在后头。 生命的路途,或许会布满崎岖,咬牙坚持走过一段,还有看不到边的荆棘。 如果一些事,一些人真的让你如此痛苦,不如就此放弃好了。没有人需要一直坚持和努力。放弃工作、放弃纠缠不清的感情,放弃心中的梦想。放弃这一切有何妨,我们至少还拥有生命,拥有彼此。 不妨活的庸俗一点,活的丧一点,没关系的,别忘记,你不会是孤独的,一定会有人在乎你,与你分担。 03 我想自杀,怎么办? 全球每年超过 80 万人自杀,秒针每走过 40 下,就有一个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以下图片详细地解读了自杀相关的事实和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