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从中医理论认识和治疗乳腺癌

 中医乃瑰宝哦 2018-09-22
乳腺癌在中医古籍中归属于“乳岩”的范畴。在经络关系上,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机能的平衡有赖于一身气血运行的调畅;乳房疾病的发生多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或冲任失调,气滞血瘀凝聚乳房成块所致;发病的基础与正气不足有关。
  很多患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担心放、化疗的副作用,要求仅服中药治疗。而纯中药治疗存在不足,应正确应用中药辅助西医,通过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方案,起到治“本”的作用。
  手术去除了乳房“有形之积”,而余毒仍在。中医认为化疗药属热毒,放疗射线为火邪热邪,耗伤正气、损伤脏腑,故治疗以“扶正培本、祛邪解毒”为主。中医药辅助治疗可以与手术结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帮助身体恢复;与放化疗相结合,减轻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肝胆系统损伤、呼吸系统毒性、低热、多汗等。可分别采用不同中药以减轻病症、巩固疗效;休疗期间中药治疗可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乳腺癌晚期应注重培补正气、抑癌止痛,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中药治疗的基本原则:扶正、祛邪。扶正药物对患者恢复很有帮助,但不能滥用、多用,应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使用。
  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均与饮食有关。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食物和药物一样,可分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以本身的性味之所偏,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状态。
  辨证配膳:是中医食疗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遵循“寒者热之”和“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和“实者泻之”的原则,调配恰当性味的饮食,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能运化水谷精微,故膳食要避免过于腻滞,以免困阻脾气;也要避免过用辛燥,以防伤阴耗气;还要注意调摄冷暖,适时进餐,以保持正常的食欲和良好的脾胃功能。
  膳食与服药禁忌:有些食物与药物的不当配伍能使药物失效,或产生副反应。例如一定要注意,服地黄、首乌、土茯苓时应忌茶;服人参(党参、太子参)、地黄、首乌等时应忌萝卜;服鳖甲忌苋菜;服桔梗、乌梅忌猪肉。
  《黄帝内经》的养生学指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从而使“形体不蔽,精神不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的是各种养生方法都应以保护和强壮正气为基本原则。所以要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
调情志,顺四季,做到精神安逸,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避免时令节气伤人。饮食有节,适度活动,可以通畅血脉,帮助消化,利于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