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剥皮实草”第一人

 神仙湾老宋 2018-09-22
杨照林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县,幼时家贫如洗,父母去世都因家贫无法安葬。无依无靠的他讨过饭,入皇觉寺当过和尚。朱元璋幼年生活在社会底层,所以对贪腐现象深恶痛绝。二十五岁时他参加郭子兴的反元起义军,经过十六年的征战,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就制定了三部律令,其中的《明大诰》就是专门惩治贪官的。诰令规定:凡贪污受贿银子60两(一两银子约合现在的150元)以上者,立斩。为了增强震慑作用,后又规定对这些贪官施行“剥皮实草”的刑法,也就是将贪官处死后,剥皮塞上稻草,悬挂于公堂之侧,用以儆告后任官吏,不再重犯。
这个严酷的刑罚,首先用到了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这个武夫身上。朱亮祖是个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他曾参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等战役;洪武元年(1368年),他又取得了两广;洪武三年(1370年),因战功被封为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洪武四年(1371年)平定了四川;洪武八年(1375年),奉命镇守北平;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奉调镇守广州,朱亮祖当时可谓南部位高权重的军政大员。
据《明史·朱亮祖传》记载:“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知法。”朱亮祖生性骄横狂暴且战功显赫,所以不把人放在眼里。当时广州番禺县(今广州市番禺区)县令名叫道同,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由于他执法特别严厉,与当地的恶霸、土豪、劣绅们发生了矛盾。土豪劣绅拿道同没办法,他们就设法拉拢朱亮祖,给其许多好处,大肆行贿,希望朱亮祖站出来整治县令道同,为他们撑撑腰。头脑简单的朱亮祖,收了人家的银两变成了劣绅们的“保护伞”。而知县道同却依法行事,不合理的事一律抗拒,朱亮祖用权势威胁他,道同毫不屈从。有几十个土豪恶霸在集市上强行低价收购货场,道同就派人把为首的几个抓了起来,用铁链缠身锁在大街上示众。土豪劣绅们纷纷贿赂朱亮祖,请求他出面干涉,赦免被锁人犯。头脑简单的朱亮祖准备了丰盛的酒席,宴请道同,并在宴会上为罪犯们讲情,要求道同立即放人。道同不卑不亢,历数了土豪们的种种罪恶,当面严厉地斥问朱亮祖道:“您身为朝廷的大臣,怎么却受小人的差使而为他们效命!”朱亮祖虽然无言答对,但罢宴后怒气冲冲地派士兵到街上打坏了锁链,把罪犯们全放了。从此,朱亮祖便与道同发生了正面冲突,谁也不让着谁。朱亮祖多次干涉道同的正常执法,有时还指使黑社会偷袭道同。道同也不屈服,继续与朱亮祖进行斗争,双方矛盾进一步升级,终于达到了顶点。广州有个姓罗的富户娶了朱亮祖的女儿,罗氏的兄弟们就依仗权势为非作歹,道同再次以法处理,将这几个恶霸抓捕关押起来。朱亮祖竟然派军队包围了番禺县衙,冲进监狱,公开将人犯抢走了。道同积累了这些不平之事,诸条列出上奏明太祖。奏书未到南京而朱亮祖却抢先弹劾道同,诬称道同对上级长官狂傲无理等等。道同的奏书是通过驿站传送,而朱亮祖的诬告奏章则是用他掌管的军队快马速送到了南京。朱元璋是个头脑容易发热的人,他看到了朱亮祖的奏章后,在不了解实际情况下就派遣使臣去广州处死道同。使臣出发后,道同的奏书也送到了,太祖阅后,明白了一切,认为“道同职位卑微,却敢于指责大臣的不法行为,是一个有骨气而正直的官员,可以重用”。立即又派使臣快马出发去赦免道同。两名使者前后同日到达广州,后到的使者抵达时,道同已经被朱亮祖处死了。道同处死时,广州市民挥泪前往刑场送行,民众又在家中供上了道同的牌位,进行祭祀。朱亮祖自以为官高爵显,杀一个小小七品县令,太祖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太祖朱元璋了解到实情后,下决心惩治贪腐,就派大理寺的官员手持朱元璋亲笔书写的手谕到达广州,首先剥夺了朱亮祖的军权,令他立即随行赴京,此时,朱亮祖才傻了眼。紧接着大理寺的官员又命朱亮祖的儿子——时任广州府军卫指挥使的朱暹,共同进京,这时,朱亮祖才感到问题严重,因为他深知太祖这个人的为人处事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农历九月初三,朱亮祖和儿子朱暹被押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一句废话不说,手执皮鞭猛烈抽打,旁边的侍卫们一看皇帝亲自动手,也就纷纷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就鞭死了他们父子两人。其后,被押到京的广州恶霸土豪劣绅们,都通通被处死。最后朱元璋考虑到朱亮祖生前有重大战功,给他留下了全尸,以侯爵之礼安葬,太祖还亲自为其写下了《墓志铭》。至于朱暹和其他恶霸人等通通被“剥皮实草”,朱暹皮囊悬挂于广州府内,其余的悬于街市之上,以儆效尤。朱亮祖一案开创了明代反贪腐案“剥皮实草”之先例,其后,处理贪官亦有很多被“剥皮实草”的后来者。这一峻法酷刑确实对贪官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使洪武一朝吏治清明之风往后延续了长达百年之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