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彧凡:理想之所,格物的日常

 柳浪闻莺眺西子 2018-09-22












艺术家陈彧凡





动荡和焦虑是切实的,甚至可被激发为创作的灵感,但正视需要更大的勇气,而回避往往容易得多,如若回头,问题仍在。在话语权为主的时代,总有人在做着一些对抗。社会学只是表层的存在,那么如何从切近的生命经验,拓展既有的艺术形态?9月16日在AYE画廊揭幕的“理想之所”最新个展中,陈彧凡直面更为基本,却也更难以解答的本体——艺术的作用和意义,并在人与物性的连结中寻找答案。





踏步展厅,《理想之所》所虚构出来的冥想空间,跟大展厅所营造的现实空间,落寞和神性被并置在一起,个人和集体的记忆勾连让观者可以通过自身经验把它和它所隐藏的内部空间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了空间本身所具有的可能性和人与空间的关系在同一个场域中激发出更多的情感共鸣空间的、结构的、意象的,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视角相互启发的,形态丰富的同时,呈现了艺术家思维结构的连续性,充实和丰富的语态和表述形式,把整个展览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脉络。




1
对抗的边缘


在观众的印象中,陈彧凡的创作似乎还停留在“木兰溪”“化一”的阶段,但表相的变化并不是架空的,虽然此前的创作更多是在一种个人情感和空间中进行,但深入体会挖掘,冷暴力元素潜藏已久,譬如画面中的一些“烧焦”,就更多地表现出了艺术家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些焦虑和心态。


很少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缺乏批判性,如今,陈彧凡的创作愈加打动人心,超出技法范畴的是艺术家的人生境遇、生活的态度、修养与思想。


陈彧凡 理想之所 

180x180cm  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2015


在创作初期,个人和社会交杂的渺茫,使得陈彧凡的作品在相对平和的表面下隐藏了丝丝的焦虑。进入正轨后,清晰的方向导向了平稳有序的创作,倾向具有个人性、形而上的私密空间,跟社会没有太多牵涉。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在最新创作阶段,陈彧凡走出真空,直面生活,虽然创作方法有所延续,但艺术家注入其中的思想已然不同。


阅读更多反映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所涉的时代,图像先于观念。不断辗转迁移的经历,使得陈彧凡敏于个体身份的认知,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人往往被选择,焦虑甚至是愤怒,却无力改变,此时作品成为一个表达的出口。


陈彧凡 衍生物  

100x100x17cm 原木+综合技法  2018

画布被绷紧的瞬间形成的弧度,这种柔韧性和弹性的弧度是可以呼吸的,是活的,经过了这一阶段再转为木头拼接,榫卯结构所形成的对称感,跟墙体也形成一种对抗。有异于绘画的平稳,表现出了一种触角的感觉,没有中心点,是一个物,一个整体。



但相比较更为猛烈的抨击,陈彧凡用委婉克制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理解,这跟他过去作品的抽象内敛是贯穿的。对社会和现实的批判性思考有时候甚至是必要的,但直接的愤怒,并非艺术家的本职工作,即便经历现实的各种状况,陈彧凡的画面仍能转换出一种温情的能量,当然这种美并不仅仅是审美上的愉悦,更是为观者找到一个支点,唤醒人内心的温暖和美好。在丧气流行的时代,即便这种美好甚至需要通过悲剧来传达,但这种“幸存”的温暖仍然珍稀可贵。


陈彧凡 把它抛向空中-五 

163x122cm 纸上综合技法 2017



陈彧凡  把它抛向空中-界域三  

139x181cm,木板丙烯综合技法 2018

把一块瓷砖扔到空中,没有预设,坠落形成碎片。物体自由落体的物理运动不受艺术家掌控,决定不了它的图形与方向,但可以决定要不要。客观和主观,有很多都是我们所决定不了的,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很多都是被选择,延续了《木兰溪》中新一代移民的无力感和破碎感。艺术家用各种方式来呈现这一命题。



超前,往往在人们既有的框架边缘,甚至以外,不能占据主流,“很多都认为我应该是在那一个路子往前走,但我喜欢换一个方式。”放弃了走潮流的那条路,陈彧凡把重点移至“之间”的领域——在物质与思想之间,隐藏的赋予生命意义的内核。有价值的东西,并不一定会马上被认可和追捧,即便信息如此发达,回到基本的物质和人生命题上,看似基本,背后却异常丰富。胡适言: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与物相伴,是领悟世界与生命的方式,在一块小木头中,我们看到了陈彧凡的大格局。



2
 格物的日常


格物,犹如一座神坛,太过于形而上,很多人都在谈,但少有深入到位的。实际上“格物”是一种方法。如果说新世纪初期使用现成物是挑衅艺术的边界,那么陈彧凡的并置表达则是重新修复,陈彧凡的“格物”并非是高级概念的拿用,只是一种感悟,从自己的处境和遭遇出发,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这跟古人所谈论的,有共通关系,仅此而已。


所有的创作都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颈,得益于“格物”的工作方法,以物观物交叉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陈彧凡的转变——从二维平面绘画到三维立体装置,思维被有效地打开,此外,各种思维的链接,也使得作品的理解并不局限于某一角度。


理想之所”展览现场


新作品的木元素运用仍然比较突出,莆田木雕和福建的大漆是当地的特色,陈彧凡每次回乡都能看到大量的传统工艺,如何跳出木质和雕工的困窘,跟当下做结合?木头以及榫卯结构的应用,成为艺术家观察和思考的切点。跟过去跨越十年的创作《木兰溪》中的木和纸本元素的表达有所不同,新阶段的创作更多体现出一种“把玩”“玩物”的气质——具有一定的手感和阶级功能,精致地带出了身份问题的讨论。


陈彧凡  江湖2  

179x121x7cm 原木+综合技法 2018


《江湖》从最初的棱角,到圆润、华丽,每一个木块都跟人有关,代表一个个体身份的可打磨性的,这种个人的私密感被提纯放大,注入了艺术家的观念以及情感,扩散为一种公共经验。此外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作品的背后是一个磁性贴板,每一个貌似锁定的木块实际上都是可以移动的(艺术家目前所排列的样式是最为基础的隔空对称),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去排列,决定作品的形式命运。


物品依赖人类存在的,但其独特的意义在于其耐久性,在于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物品依然如故的事实,没有任何技巧是不朽的,“使用过”的痕迹或个性化的特征带来记忆,与时代错位而存,正因古旧,才能长新。这也是陈彧凡在不安的现实中,最终回归物性的原因。


与物的情感,是在人和物体之间一种联系和平衡。艺术能改变社会吗?至少我们可以谈论一些事情,给出另外一种看待的方式,让遭遇的沮丧和快乐都变得具有诗意,给人以心灵的安慰和出口。




3
 理想之所


在中国的当代进程中,不管是景观还是建筑都经历了几次颠覆和改造,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更是迎来了高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文景观以及古建筑破坏严重。从“地缘”脉络延展出的“居所”问题,在陈彧凡的新作品《盆栽》中表现得尤为纯粹——每一个社区、建筑、个体,都像是社会的盆栽,不断地被塑造、摆设,就像一道风景。


陈彧凡  盆栽系列1(方向1) 

194x18.5x18.5cm 

原木+鹅卵石+钢板+工业霓虹灯 2018


当代人似乎偏爱造景,各种奇怪的建筑层出不穷,就形态而言,从空中俯视城市建筑,就如同大大小小的盆栽,一个巨大的装置。作品材质上,既有切割的自然表皮,也有人工元素的拼贴,两者相结合,体现了整个社会的变革,也暗示了大面积的破坏与重组。作品中的红色光源来自于较为刺眼的警示灯,表达了警示的态度。


陈彧凡 不确切的风景6  

200x425x30cm  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2016-2017


陈彧凡特地为展览创作的《不确定的风景6》,其中红色和金色对应着画廊窗外的风景——皇家园林、古建筑和地坛。反映在作品上,画面中都有一个模糊的景物,树枝或某景物的实体,山树的并置表达了一种不可变的永恒,画面勾画的景观则慢慢被覆盖淡化,物是人非,追忆和留恋都一去不复返。


在创作方法上,画面中勾勒出山水的轮廓,然后颜料一层一层的挤下来,失去了依靠的颜料慢慢地往下流淌,把原有的图像覆盖掉,充满了变化和过程——建立起来的概念或者一切,都随着岁月的发展,不断地被切割重组,如同画面中的颜料的层层叠加,让记忆慢慢模糊淡化,只有伤感和萧条被强烈地包容在极简的外表下。


陈彧凡 不确切的风景-春  

212x152cm+46.5x28x24cm 

布面丙烯综合技法 2017


在这种不可控之下,出身绘画的陈彧凡仍会强调一定的绘画性,添上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小方块”,带着想法和人为的痕迹,如同对某个事物、建筑或地点留下的印记,在可控和不可控之间,就达到了一种丰富的程度。


这种克制的温情还在与物的并置的“仪式感”中得以升华,佛龛、十字架,不限东西古今,吸收的历史和记忆都艺术家所提取的部分。这或许跟福建的宗教传统有关,妈祖、菩萨、佛道鬼,烧香拜佛是陈彧凡幼年生活的常态,虽然现在已经脱离了那个语境,但泛宗教的状态延续为一种道德底线,在命运基调的伏笔下,作品自然而然的就渗透了一种敬畏感。


理想之所”展览现场


艺术的界定很窄,但外延却前所未有地宽广,这让人浮躁,认真解决一个问题的耐心是今天所缺乏的品质,陈彧凡对物的耐心和爱,就如策展人许晟所言:

陈彧凡的新展以“理想之所”为名,是因为在今天,每个身处此地,此岸,此刻的人,面对现实世界,都需要为自己的身心寻找一个支点,一个归宿,或者一个避风港。“理想之所”,就是“那个理想中的地方”,就在他所选择的那些“物”里面,那些毫无来由的,不合时宜的,却陪伴他很久的东西里面。他将“心”投射在里面,这些作品就像是他心的容器。自“木兰溪”项目之后,他不再只为自己的故乡歌唱了,他更加关心一个可供当下的所有人立足的,心灵的故乡。



理想之所——陈彧凡新作展

Ideal Places – Chen Yufan New Works

开幕:2018年09月16日 15:00 -18:00

展期:2018年09月16日-2018年11月16日

地点:AYE 画廊


文/李嘉慧

图/AYE 画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