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罕篇第九·二二(227)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钱穆译】先生说:“年轻人是可畏的呀!哪知后一辈的将来定不如今天这一辈的呢?若到四十五十岁还没有令闻在世,那就不足畏的了。” 【杨伯峻译】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也就值不得惧怕了。” 【傅佩荣译】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重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会比不上现在的人呢?不过,到了四十岁或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好的名望,也就不值得敬重了。” 畏,敬重,敬畏。闻,闻名,出名。 前后两个畏在这里都指敬畏的意思。后生可畏,是指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因为他们将来有无限的可能。这个成语就源于这里,不过这个成语的产生有个故事,倒也有趣,我们看一下。 传说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碰到三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说:“激烈的打闹可能危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害人的身体;退一步说,就是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这个小孩用泥土堆了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儿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小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小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真是后生可畏(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啊!” 后生可畏,一是人小鬼大,天资聪颖,也懂得颇多道理,俨然小大人的模样;二是有这样的资质,将来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所以不能断定他们的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他们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超过现在的人。但是如果一个人到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闻名于世,说明这个人资质平平,没有经天纬地之才,没有治国安邦之能,所以就不足以敬畏了。 |
|
来自: 背后国文 > 《《人生路上学〈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