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9.23) 本章主旨,正如《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贾宝玉所言:
贾宝玉的这段串讲其实是源自朱熹的《集注》:
据《新序》记载,齐国的闾丘邛,年十八岁,半路拦住齐宣王,毛遂自荐而出仕,孔子因此而有后生可畏之语。 年轻人,如果天资聪慧,能够勇于进取,其未来自然不可限量;即使天资鲁钝,如果能扎营盘,打硬仗,其将来也是不可估量。再次引《中庸》之言:
后生可畏,也要看是怎样的后生。如果只是逍遥度日,蹉跎岁月,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四十五十,但是自身的本事却依然如旧,甚至退化得不如以前,则只能是一庸人、一俗人而已。倘若这时翻然悔悟,想要大器晚成,也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方刚血气,纵然有所成就,恐怕也有限。况且几十年的积习岂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此间所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不是你我所能想象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大势所趋。宁欺白头翁,不欺少年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年轻人不可陷于眼下的处境,而要眼光长远,有效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踏实走好现在的每一步,在方富之年、方刚之力,趁早精进。 孔子在此的议论重在鞭策年轻人,并不是说人到四十五十发愤没有用。闻道不在早晚。《说苑》云:
当然,正如李零先生指出的:倚老卖老可恶,倚小卖小也可恶。后生可畏,后生亦有可恶者。败家子都是惯坏的孩子。后生当引以为戒。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956357037 传承经典 涵养性情 温故知新 |
|
来自: 新用户7922tYM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