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樟柯如何记录时间洪流中的江湖儿女

 老骆驼4753 2018-09-23

时隔三年,贾樟柯的新片《江湖儿女》终于上映了。《江湖儿女》在戛纳首映后,有媒体称这部电影为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中国版《美国往事》。

 

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上,《江湖儿女》是唯一入选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在著名电影网站 Ioncinema 列出的 “2018 最期待的100部影片”中,《江湖儿女》位列第9名。

 

“巴尔扎克式的编年史作家” “自《天注定》以来对犯罪题材影片最严肃的尝试” “贾樟柯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国外媒体对这部电影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在贾樟柯最近的文章《江湖从头说》中,他仔细讲述了《江湖儿女》的灵感来源以及拍摄缘起。


 

贾樟柯的童年时代,在家与学校的那一片,有一个江湖大哥小东。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很多年轻人像小东一样,都是待业青年。

 

这些人有的插队回来,有的中学毕业,一时找不到工作,街头就是他们的江湖。

 

在贾樟柯笔下,这些“大哥”都有特异奇才,也都有一颗文艺的心,他们蹲在马路边拿一支口琴,无师自通,很快就会吹《流浪者》、《啊,朋友再见》。小东就曾经自己做过一台幻灯机,而贾樟柯还参加过他幻灯故事的“首映”。


《站台》(2000)剧照

 

当然,他们的年纪,也正是血气方刚,总是靠拳头解决问题是少不了的。往往没有什么理由,只是相互间的一个对视,便会产生一场蔓延半个县城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小东从来不会逃遁,于是经常身负重伤。

 

后来,小东有了工作、也开始了恋爱。在70年代末,就开始跟女友同居。在贾樟柯的记忆中,小东经常骑自行车带着女友,不顾一切,坦然面对其他人的怀疑的眼光。

 

《小武》(1998)剧照

 

20多年后,当贾樟柯大学毕业回到汾阳,却无意间看到发福的小东蹲在地下,专注而与世无争地吃着一碗面。

 

贾樟柯把这一幕记在了心中,他说“我总在想,什么时候能拍一部电影,写写我们的江湖。不单写街头的热血,也要写时间对我们的雕塑。”


 

之后,就有了《江湖儿女》,贾樟柯在文中写到:


“江湖”意味着动荡、激烈、危机四伏的社会,也意味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儿女”意味着有情有义的男男女女。


写下“江湖儿女”四个字时,我好像潜到了自己的情感深处。我眼前一直是小东和他的女朋友骑着自行车的身影。他们以身相许,如此红尘笃定。

 

我们从《江湖儿女》的剧情简介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些“危机四伏”与“红尘笃定”。与贾樟柯上一部电影《山河故人》相似,《江湖儿女》以三段式的时间线,讲述了山西黑帮老大斌哥和他的女友巧巧的故事,两个人的命运因一把枪而波澜起伏。

 

《江湖儿女》(2018)剧照

 

在电影的第一段,赵涛饰演的模特巧巧和廖凡饰演的斌哥意气风发,他们痛快豪饮、快意人间,却敌不住更年轻一代的冲击。然后,巧巧为斌哥蹲了五年监狱。

 

第二段故事里她踏上孤独寻人之路,坐船来到了一片陌生的、正在建设中的新地方。

 

而在最后一段,巧巧在故乡迎回了斌哥,此时斌哥坐在轮椅上,失去往日气势。昔日爱人在兜兜转转之后,于故地再次和他朝夕相伴,彼此却互换了身份。人的命运就是一场巨大的流离失所。

 

《江湖儿女》(2018)剧照

 

《江湖儿女》不仅展示了一个逝去的江湖,更是将贾樟柯的电影世界进行了串联,讲述导演最擅长的,以电影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故事,构成了一个属于贾樟柯的的电影宇宙。

 

当然,《江湖儿女》也不止是“黑帮故事”或者“儿女情长”,关于为何拍《江湖儿女》,贾樟柯也曾给出过这种解释,像是在回应整个时代:


写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会想到我自己,这几年经历了什么。十几年中国社会变革的剧烈,个人的情感世界里也有很多被摧毁的,但也有许多值得保留的。社会和人都蛮辛苦的,所以就拍了这样一个电影。

 


对贾樟柯来说,最重要的是如实记录时代,以及时代之下那些真实、又容易被宏大叙事遮蔽的故事。让贾樟柯兴奋的故事,其实绕不开两个元素——或是发生于特定的太空,或是其中有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

 

比如2004年的《世界》,就发生在一个超现实的、魔幻的微缩景观主题公园中,2006年的纪录片《东》和剧情片《三峡好人》则都是围绕着长江展开的故事,整个中国最繁忙的一条河流两岸的太空给了贾樟柯最初的写作冲动。

 

《三峡好人》(2006)剧照

 

而比太空更重要的是人物,在贾樟柯看来,电影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归根结底是在描述人,电影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人的发现上。

 

例如,小武的形象就曾让贾樟柯写得很入迷,他是社会转型期的小镇青年,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的边缘人物,男主人公梁小武不谈理想、没有地位,对一切迷茫又愤怒,在接连失去友情、爱情和亲情后,最终失去自由。


《小武》(1998)剧照

 

在创作小武的过程中,贾樟柯甚至想象了他的容貌和衣着:


我记得给小武做造型的时候,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西装一定要大一号,而且吊牌不要拆,另一点就是他的眼镜。


我还记得,王宏伟(小武的饰演者)还说,这个眼镜不太对,像伍迪·艾伦的眼镜,我就说,谁说小偷不能像知识分子,我就是要拍一个像知识分子的小偷。

 

法国著名的《电影手册》主编夏尔·戴松看完《小武》之后,难掩激动之情,写了一篇《爱与微笑的季节》的长评,对影片的美学、镜头语言、剧作结构做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认为其打破了中国大陆电影的常规,有别于其他导演,他在拍的是生活本身。

 

 “知识分子小偷”小武的经典着装

 

当时还没毕业的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小武》在国际广受好评,获奖无数,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贾樟柯一举成名。

 

于是,《小武》之后,一部又一部的贾樟柯电影,《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都在尽力呈现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困惑的、焦灼的个体生命。


《任逍遥》(2002)剧照

 

在《江湖儿女》中,巧巧从山西出发,经过三峡,新疆,又回到了山西,穿越这段长达7700 公里的旅途,用了17年的时间。

 

熟悉贾樟柯电影的人一定可以在《江湖儿女》中看出,那些迪厅舞池、录像厅和KTV包房,对天鸣枪、矿泉水瓶、UFO划过天际的桥段……我们甚至可以以《江湖儿女》这一部电影,在贾樟柯20余年的作品中,任意穿梭。


 

《江湖儿女》中,女主巧巧留着齐浏海,身着《任逍遥》里同名角色的中国风服装在舞厅里欢快地踏着舞步,同样听命于混混男友。

 

当她遭遇了爱人的背叛却又坚决地前往三峡寻求答案,巧巧和《三峡好人》里的沈红一样,拿着矿泉水瓶开启了一段无畏的旅程。

 

 《江湖儿女》与《三峡好人》中相似的镜头

 

《山河故人》里的沈涛失去丈夫和孩子,也能在《江湖儿女》中找到参照。

 

贾樟柯说《江湖儿女》这部电影,凝聚了这些年自己的坚持以及对生活、对充满人情味江湖的感悟。江湖变幻,借助以往的作品元素,人物角色的重现,一切好像都就在昨天。

 

如他所说,“江湖代表奇异的旅程、险恶的世界;儿女是其中的人。古老的词组让我感觉到一种命运的延伸。”


End

来源:追梦编剧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