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皇岛港恢复正常作业 背后是第一大能源港的无奈与挣扎 丨港口圈

 板桥胡同37号 2018-09-23



港口圈当日晚间获悉,秦皇岛港从19时起,不再限制每日出港量,恢复正常作业。进港量随着出港量增加,后续也将逐渐恢复正常铁路点车数量。


据了解,此前秦皇岛港相关领导已赶赴北京,向发改委能源局进行申述。


而在此前,由于受环保影响,2018年秦皇岛港的吞吐量被“限定”在1.8亿吨。数据显示,去年秦皇岛港年吞吐量为21466.3万吨。截至目前,秦皇岛港的吞吐量达15212.5万吨,这也就意味着秦皇岛港每天煤炭吞吐量缩减近30万吨。


秦皇岛港在“1.8亿吨”的“紧箍咒”下,原本拥有强大作业能力的港口,煤炭运输出现进出双低现象。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被掣肘的秦皇岛港随即带来“蝴蝶效应”。秦皇岛港吞吐量减半,部分煤车由“大秦-迁曹线”运往曹妃甸和京唐港,但此时,两港库存也在高位,给接卸带来困难。环渤海港口出现265艘船舶压港状态,不但影响了大秦线的周转,也影响了整个沿海煤炭运输的畅通,造成北煤南运通道的堵塞。


为何秦皇岛港“咳嗽一声”,北煤南运通道应声“感冒”?港口圈此前曾分析,作为能源第一大港,秦皇岛港煤炭吞吐量虽然受到黄骅港的冲击,但是份额仍旧居高不下。同时,由于秦皇岛港地理位置优越,集疏运能力强,港口具有客户群范围广、煤种多等优势。秦皇岛港场地堆存着山西、内蒙、陕西、河北等地发运的140多个煤种,下游用户有电厂、冶金、化工、建材等客户。大型煤电企业如中煤、神华、伊泰、同煤、浙能、国电、中石化等均在秦皇岛港安家落户,秦皇岛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难以替代。此外,还有400多家煤炭贸易商在秦皇岛港开展煤炭交易。作为老牌运煤港口,秦皇岛港较其他港口具有中转能力强,场地垛位多,更适合贸易商交易,可谓煤炭市场的“晴雨表”


虽然在能源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河北省酝酿将煤炭港口从秦皇岛迁出,未来秦皇岛港将聚焦旅游码头和集装箱业务”这一说法却甚嚣尘上。此前秦皇岛港宣传部门曾对外回应表示“没有听到此类消息,目前没有收到任何官方信息透露给他们搬迁”。但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指示,秦皇岛市的全力推进下,秦皇岛港确实已在国际旅游港建设上有所动作。8月5日,作为河北港口集团建设国际旅游港起步区一期工程的秦皇岛西港花园正式开园,这曾是秦皇岛港最繁忙的作业区,也是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的集散地。


牵一发而动全身。5月9日,河北港口集团向下属各单位和部室发布的《“瘦身健体”工作框架方案》提出,到2020年,现有机构、领导人员、员工数量总体要减少20%。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河北港口集团在册员工有近1.6万人,这就意味着三年拟减员近3200人。据河北港口集团人士透露,集团1.6万人中,超1.3万人属于秦皇岛港,冗员也主要集中在秦皇岛港。


人员分流,旅游港建设工程的起步,9月份限制出港量等事件,似乎都从侧面印证了秦皇岛港搬迁传闻。


值得玩味的是,秦皇岛港搬迁是从环境考虑。但是,2016年,秦皇岛港六公司被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授予“亚太绿色港口”称号,成为亚洲首批入围“亚太港口绿色奖励计划”(GPAS)的中国煤炭码头。


再看用于置换秦港煤炭运量的曹妃甸港,运能也并不宽裕。目前,曹妃甸三港(国投、煤二期、华能)合计设计能力为2亿吨,富余运输能力9800万吨左右,而这9800万吨能力还不是一家企业管理,无法快速形成合力,三个码头争煤抢车亦是常态。今年年底,华电煤码头投产,短期内不会达到设计能力。


从宏观环境上看,当前,我国电力、油气两大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新能源补贴政策面临退坡转向,天然气消费近两年剧增,冬季紧缺成为常态。此前,交通运输部曾印发《环渤海地区液化天然气码头重点布局方案(2022年) 》,在环渤海的大连港、唐山港、天津港、青岛港、天津港等五个港口布局16个LNG泊位,以保障环渤海地区的供应目标。但是LNG码头从布局到建设,直至最终投用还需要较长时间。从短期来看,煤炭依旧是我国能源消费市场的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