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做有“根”的教育,做中国人的教育!

 昵称32937624 2018-09-23

做人

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

有人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首属于自己的诗词。

于是,我们在刚刚启蒙的时候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读,“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我们在春日来临的时候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们在秋之将至的时候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有了这一首首诗词,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的孩子在长大的时候,不管走到何地,不管遇到何事,才会心有所念,意有所感,才能在一个个场景,与我们的祖先在情感上遥相呼应,才能有身份文化上的认同,“我是中国人!”

早读:|做有“根”的教育,做中国人的教育!


1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幼儿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教会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即在于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上海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顾问龚珮珮说,在“童蒙养正”的幼儿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亦如陈先生所言:一是培养文明修养,让孩子在幼儿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做人”;二是文化认同,即对民族文化产生亲切感、形成归属感,让孩子确立“我是中国人”的观念,为培养“现代中国人”奠定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也提到了“要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优秀,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当下幼儿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有三个任务:首先,让孩子亲近、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化常识,形成文化积淀,使其受益终生;第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早读:|做有“根”的教育,做中国人的教育!


2

爱家,爱园,爱故乡,爱中华

“先要让孩子喜欢传统文化,也就是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其次要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不同于其他学段的最大特点是,更适宜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孩子亲身操作、体验。在让孩子喜欢传统文化、产生亲近传统文化的意愿之后,还要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选取孩子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内容,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而不是把成人的理解强加于孩子,让孩子感到高深、畏惧,这样才能保持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即使是在同一个主题或核心经验之下,小中大班开展的内容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应按照《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由近到远,由熟悉到陌生,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的社会性要求设计课程——我爱我家(小班)、我爱幼儿园(大班)、我爱中华(大班)。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对家的依恋非常强烈,要求他们“爱幼儿园”是不现实的,可以给他看爸爸妈妈照片,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和家一样温馨;中班孩子有同伴交往的需求,才能做到“爱幼儿园”;大班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对国家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做到“爱国家”。

早读:|做有“根”的教育,做中国人的教育!


3

做教师,做中国教师,做现代中国教师

“提升幼儿教师核心素养,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直接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成效。要让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教师应该先“做教师,做中国教师,做现代中国教师”,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师的核心素养密切相关。

教师的核心素养分为两部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喜爱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将传统文化分享给幼儿;关键能力是指文化启蒙的能力,包括文化启蒙的意识、方法等。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教授姜勇这麽表述,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学习。他说,我们在教师文化养成的实践研究中,以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形成了三种集体养成模式——“文化阅读与分享模式”、“文化欣赏与体验模式”、“文化探究与展示模式”。

“文化阅读与分享模式”主要是以优秀的人文类电视节目、书籍和人文风俗等作为主要阅读分享的内容;“文化欣赏与体验模式”立足于对教师生命质量的关注,鼓励他们欣赏与体验书画、戏曲、民乐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审美经验、获得愉悦体验、提升精神境界;“文化探究与展示模式”以教师主动建构、共同建构为活动方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底,研究者与教师共同制订主题,进行一系列有关古典诗词、节日风俗、民间艺术和服饰文化的探究展示活动,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传统文化素养。

早读:|做有“根”的教育,做中国人的教育!


4

大教研平台,回归教育的本质

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众所周知,从2017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政的实施,标志着咱们学前教育正式进入下半场,下半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已经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什么是“好不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讲话中指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明明教育大教研平台,正是基于此,从1+5+T幼儿园课程模型的建立,到以精细化定制教研为核心的大教研平台的成立,从陈鹤琴活教育思想,到做中国人的教育,明明教育致力于,提升园所教学教研水平,提高园所师资水平,回归教育的本质。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将对幼儿一生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时至今日,幼儿园或多或少都开展过形式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似乎还缺乏来自于我们学前教育人的冷静思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教育目标是什么?哪些活动形式真正适合孩子?怎样开展活动才具有实效?

更多内容,且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