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到,秋季调理最重要的日子!“两注意”“三圣宝”“四谨防”要记牢!

 瞄标 2018-09-23

“暑褪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这是形容秋分气候特征的经典诗句。从秋分开始,天气将一天比一天寒冷,中老年朋友尤其要注意调理身体,有效的抵抗疾病侵袭,为来年的身体健康蓄积能量。



中医养生强调“秋冬养阴”的原则,而秋分时节的养生尤其注重一个“平”字,平衡身体阴阳变化,平补平调,平出健康。


此时节我们该如何养生呢?老年之声提醒大家,秋分养生有“两注意”“三圣宝”“四谨防”,一定要重视起来!




秋分节气的养生原则

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简单来说秋分就是:所谓的阴阳平衡点。


遇此一年一度的天地契机,秋季调理必不可少!


秋令当时,以燥邪为主,秋燥分温燥和凉燥,一般以秋分为界,秋分前偏温燥,秋分后偏凉燥。容易出现肺热咳喘,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宜用清热润燥为养生之则。


天干秋燥宜清润


宜多饮水,多食应季瓜果蔬菜,如梨、葡萄、甘蔗、荸荠等水分含量高,性偏凉润的食物。


推荐银耳雪梨羹,若脾胃虚寒、腹泻者加莲子肉、大枣、姜丝;虚烦不得眠者,加百合;肺热咳喘者,加川贝。注意最好温热或者常温食用,不宜凉服。



除此之外,由于长夏暑热,湿困脾土,至秋分湿邪虽去,脾胃尤弱,注意不要过食寒凉,肥甘厚腻等物,尤其今年秋分恰逢中秋佳节,如螃蟹这种寒凉之品,不应食用过多,月饼甜而油腻,也应少食,以免阻碍脾胃运化。



秋分一定要注意两件事

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几场降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凉爽的秋季。真正的秋高气爽也将在秋分过后拉开序幕。此时节应以“收”和“补”为主。


1、“别露肚脐,别贪凉”


这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切记不可贪凉,否则极易患上感冒,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2、“搓耳泡脚,可补肾气”


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所以要经常给肾“打打气”。



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常规方法以生艾叶20克,加适量水煮开约20分钟,放置至温热时泡洗足部约20分钟。如果是自觉体热汗多者,加黄芩10克;手脚冰凉者,加肉桂10克;乏力气短者,加生黄芪15克;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15克。


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



秋分养生圣物有“三宝”

01

三宝之:薯类


我们常常吃到的薯类食物有甘薯(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等)、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和芋薯(芋头、山药)等。


白薯中膳食纤维的含量较高,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白薯中含的脂肪低,仅为0.2%,碳水化合物高,达25%。白薯中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烟酸的含量也比谷类高,秋季很适合食用白薯。



02

三宝之:芋头


芋头又称香芋、芋艿。具有益胃生津、宽肠通便、化痰散结、补中益气等多种功效,非常适宜用来补虚。



03

三宝之:莲藕


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熟藕性温,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气的功效。



秋分有“四防”,一定要做好!

一防:防秋凉


秋分开始天气转凉,夜越深,寒气越重,也更易侵入体内,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防止寒气入体,埋下健康隐患。


1. 暖颈——寒凉让颈椎病雪上加霜

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就是带条围巾,保护好脖颈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气入侵。


2. 暖腰——肾喜暖怕寒

暖腰可以搓手按摩肾俞穴(俗称的“腰眼”),来疏解受凉带来的不适。


3. 暖脚——扶助正气抵御寒邪

做好足部按摩也能有效加快血液循环,可在泡脚之后,对足部进行点压式按摩。



二防:防秋乏


从中医来看,四肢无力、神疲懒言、咽干、口干、鼻子干都是秋乏的表现。


导致秋乏的主要原因是夏季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


天气凉快后,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也就随之出现,机体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除秋乏?


第一:要保证充足睡眠

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20分钟也利于化解秋乏。


第二:多做伸展运动

秋分来临,更应该多运动,尤其是做伸展运动,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



三防:防悲秋


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


此外,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也易使人的情绪受到消极影响,产生“悲秋”情绪。


第一:约伴出游

与朋友结伴出游,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第二:加强日照和光照

加强日照和光照是快乐起来的第一要领,好心情还要睡出来。睡前半小时应避免脑力和体力劳动,不要带着思考上床,避免夜长梦多。



四防:防秋燥


食疗推荐1:五汁饮


材料:准备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各一份。


做法:将5种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改小火煮30分钟即可。有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


食疗推荐2:百合无花果饮


材料:取百合、无花果、白茅根各5克。


做法:煮水或泡茶饮用,最后还可加入少量蜂蜜。有益肺养阴功效,可预防因天气干燥或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肺燥',对呼吸系统具有整体调理的作用。



秋分节气搞好养生,

对自己更好一点~

让我们健康欢快的

渡过每一天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