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白露,最容易生病的时候到了,养生做好这六件事,秋冬不生病!

 为什么73 2020-09-07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白露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由于夜晚水汽凝结而成,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出现许多露珠,故名“白露”。

加之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天属“金”,“金”为白色,故以“白”形容秋“露”,即“白露”。

白露至,天气渐转凉,有心人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玲珑剔透的露珠,它们在阳光下烁烁发光,煞是可爱。而这一切来自于夜晚的恩赐,这也是“白露”名字的由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在李白笔下的白露时节,相思是秋日里的片片黄叶,黄叶落不尽,相思亦迢迢不尽。相思泪化为白露,打湿了门外的青苔。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把乡愁化作白露,漫天漫地飘洒而下,落在游子心头,每一滴都是思念。

今日白露,宜思念。

白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1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2
二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3
三候:群鸟养羞。

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白露节气,民间习俗


1
白露酒

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旧时苏浙一带乡下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送到城里亲戚朋友家。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的酒店里还有零沽的白露米酒,后来渐渐销声匿迹。

2
收清露

《本草纲目》称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者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秋露寨具肃杀之气,宜于煎制润肺杀祟的药物。

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四川各地,秋天民间就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3
祭禹王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4
吃龙眼

福州地区的人有白露这天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俗称“桂圆”,是我国南方地区特产。古时有“南桂圆,北人参”的说法。

每逢这个时节,当地人家会在清晨喝上一碗龙眼香米粥。并认为在这一天吃龙眼对身体大补,有延年益寿之效。

5
采集“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气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喂乌骨白毛鸡(或鸭子)。

据说食后可滋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中带“白”字的草药,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节气,起居养生


从气候来看,这个季节的早晚温差大,白天气温可能很高,炎热,晚上气温又变低,感觉凉爽。早上起来,地面草皮和植被上,可能会有露水的形成水遇热成气,遇冷凝结为露。因此,早晚温差大,地面结露是这个季节的特点。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养生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
早睡早起,秋冻适度

如今我们会发现,天亮的越来越迟,阳气逐渐收敛,而阴气开始盛行,因此您的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尽量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并且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能够帮助肺气的宣发。还有就是,秋天的早上空气清新,早起有利于使肺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肺部活力。

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合起来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会因为受热而张开,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所以,坊间流传“春捂秋冻”之说,讲究“秋冻”。但是,健康人群可以这样,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但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起床后应适当添件薄衣,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睡觉盖好被子也很重要,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和关节病患者更莫盲目“秋冻”,以免旧病复发。

2
调理饮食,减苦增辛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或用中药食疗,如西洋参,沙参,杏仁,川贝等。白露时胃肠气血未充,此时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肝脾胃,也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3
温水泡脚,补养肾气

白露开始之后,天气就逐渐的转凉了,而此时不少的人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或者是四肢发冷、乏力等等症状,这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白露要注意补肾气。这时候晚上坚持泡脚,时间掌握在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之间,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4
动静结合,调养心神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此时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另外,进入秋季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5
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6
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正是说明这个道理。

白露节气,饮食养生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处暑还是很热,每天要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裸身体了,以免着凉。我们对您最重要的提醒莫过于——记得早晚加件衣。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个“虚”包含脾虚、胃虚和气虚,所以我国一贯有“秋季进补”的习俗,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

1
初秋养脾,少吃“瓜”字辈

夏季人们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几乎成为人们消解暑热的必备品。但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

西瓜性寒解热,食之冰凉,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呼。西瓜本来性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所致。

其实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2
应对秋老虎,多吃“豆”字辈

不宜吃瓜类,但是夏末秋初暑气逼人该如何应对呢?

绿豆:其实,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湿邪,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绿豆汤了。那汁液碧绿的绿豆汤不仅可解暑热之毒,还可化湿,助你的脾胃解围。

红豆:中医认为其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红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经常服用还有减肥的功效。对于爱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担心因“贴秋膘”而致身材变形的话,可以配合着多喝些红豆汤,即有消暑化湿,还可以维持你的曼妙身材,何乐而不为!

3
养脾润燥,多吃秋果

秋梨: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对于燥邪猖獗的秋季来说,是去燥的最佳选择。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阴润肺、润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将梨隔水蒸过,煮汤或者做成粥来吃,这样也可以将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来更加安全。

大枣:大枣有“木本粮食”的称呼,因为古人认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纲目》认为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对于“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坊间甚至流传有“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的俗言。用红枣加大米熬成粥,对保肝护肝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大枣不宜食用过多,“多食令人寒热,凡赢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枣不要超过50克为好。

4
初秋进补,鸭肉最佳

对于身体弱的人而言,秋季还是应该吃些肉类补一补的。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为最好。因为秋天的鸭子是最肥嫩的,而且还有一定的医疗功效。秋天燥邪严重,吃些凉性的鸭肉,对于体内有热、爱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饮食作为保健措施首先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为目的,而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保健预防措施。

凡是因过敏引发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白露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露凝而白,木樨飘香,白露,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气。《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白露,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此时阳气渐降,阴气渐升,虽然白天尚热,但清晨和傍晚会感觉到丝丝凉意,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此时气温变化较大,加上秋燥愈盛,因此,需要注意养生。如何养?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1
解秋乏

经过一个夏天的透支消耗,人就容易浑身乏力,总想睡觉,无精打采,出现一系列“秋乏”的不爽。

因此,在白露时节,不妨试试改变一下自己的作息习惯,少熬夜,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同时,需要养好气血,吃点红枣、枸杞、山药、阿胶等食物,有助于帮身体充电。

虽然秋高气爽能促进食欲,但是脾胃经过一个夏天的炎热+湿漉漉,刚进入恢复状态,所以不宜暴饮暴食、过食油腻。

2
防秋燥

“燥”是秋天的主气,秋气收敛,其气清。天气干燥,失水滋润,自然呈现出一种肃杀的景象,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干燥”的情况:嘴巴干、鼻子干、皮肤干、咳咳咳、便便干等等。

因此,防秋燥,是秋天养生的主旋律。

平时可以吃点滋润的食物,如玉竹、雪梨、银耳、莲藕、杏仁等等,有助于让肺宰相水润起来,赶跑燥邪。

3
小心寒湿

白露气温渐渐降低,此时不能再露肚脐、露脚踝了。

因此,这时候,需要穿好袜子,注意防寒。清晨和傍晚要带上一件薄外套,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睡觉盖好被子也很重要。

白露时节,感冒、过敏性鼻炎、咽炎、秋季腹泻等等都容易找上门,因此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耐寒训练,比如慢跑。

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暖身养脾胃的食物,比如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红枣粥、猴头菇排骨汤等,同时,祛湿任务依然要继续完成,茯苓、芡实、白扁豆等食物依然要在餐桌上常备。

说起芡实,白露正是这位健脾补肾高手的丰收时节。人们采收时会乘坐小船或大木盆进入塘、池中,用镰刀割取成熟果实,或捞取已自行开裂浮在水面上的种子。

《本草求真》曾提到:“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

如果你的脾胃不够强大,亦或是容易秋乏、腹泻,不如来一碗芡实山药粥,有助于帮忙元气满满,增强脾胃的实力。

春捂秋冻?不要瞎冻!


春捂秋冻是流传很广的老话儿了,但是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正确的看它。

为什么秋冻?

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顺应天时,毛孔也会开始闭合起来预防着凉,如果这时候早早就把厚衣服穿上了,身体会感知到受热而毛孔腠理重新开放,汗液蒸发、阴津伤耗,容易让阳气外泄。

所以很早就有「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的说法,初秋提倡「薄衣御寒」。

但!要科学「秋冻」,要「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要因人而异,也要因地制宜,千万不能一味作死,要风度不要温度。

1
不露头

《内经》里讲:「头为诸阳之汇」,我们的手三阳经、足三阳经都在头部汇聚,风邪、寒邪很爱伤人阳气,在气温降低的时候,要注意保护我们的大头。

老话儿讲「头要凉,脚要暖」,其实跟现在讲的不露头是不冲突的,孙思邈说,「头边亦不可安火炉」,意思是头部不能近高温,容易火有余而头昏~

适当的对头部进行保暖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体虚阳弱的老年人还有素体就虚寒的小伙伴,头凉并不意味着换季降温的时候让脑袋和寒气短兵相接,入秋风大的时候,出门还是建议护好脑门和脖子,戴个帽子或者围巾,不用太厚,能挡风就足够!

2
不露脚

俗话讲:若要安,脚要暖、寒从脚生,脚上阴阳经交会,分布着70多个反射区,血管和穴位十分丰富。

秋寒秋燥渐重之后,失眠、腹泻、感冒鼻炎、皮肤干燥粗糙这些问题也接踵增加,天气转凉之后,膝盖和脚踝能不露就不要露啦,要穿棉袜子了,宽松舒适就好,晚上的时候尤其适合泡泡脚,让脚丫暖起来~经络疏通、气血盈满,小病自然就找不上门来了。

日常泡脚方:

材料:当归15g、黄芪20g、红花10g、苏木10克、泽兰10g、细辛6g、酸枣仁15g。

用法:上药用纱布包裹,加水1000ml煮沸,煎至600ml,倒入足浴盆,每晚睡前泡脚15~20分钟。

效用:活血安神、养心助眠

白露之后要注重培护肾气,泡脚的时候可以在盆里放几颗鹅卵石,一边泡脚一边按摩涌泉穴,能够有更好的安神助眠效果!

3
不露肚脐

肚脐是个重要的地方,我们出生前,脐带连着妈妈,给我们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出生后,脐带完成使命,被剪断、结扎,退化成肝圆韧带,形成一个对内封闭的疤痕。

这里没有多余的脂肪组织,皮肤也很脆弱,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抵抗外界的寒气,所以是最容易受寒的地方。

而在中医这里,它叫做神阙穴。

中医说它是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神阙穴是我们元神的门户。

肚脐受凉,直接影响穿行而过的任脉、带脉、冲脉,腰腹冷痛、急性腹泻、痛经,说来就来。

所以说,白露以后,露脐装真的不要再穿了!体质虚寒的小伙伴和小朋友、老人,最好贴身穿一个棉质的背心,护住心、腹,也护住肚脐。

不小心受寒导致了腹泻、痛经以后,可以试试隔姜灸神阙穴,可以温通阳气、健脾和胃。

4
露露脸

说完了不能露的,再来说说要露的!

其实就是适当「秋冻」,露脸,主要是冻冻脸,冻冻鼻子。

《黄帝内经》里说:肺开窍与鼻。

入秋之后肺脏当令,燥邪慢慢嚣张,我们的鼻子就很容易吃苦。俗话讲,「秋季到,鼻炎闹」,这个季节过敏性鼻炎、顽固性鼻炎纷纷登上舞台,让人叫苦不迭。

这个时候就适合适当的秋冻,冻冻鼻子,提高一下身体对寒邪的适应度,这样等天气更凉燥,我们也不容易被病邪算计。

一泡二搓三果蔬,祛祛秋燥过好冬


白露意味着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在有些地方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中医学中,认为大自然的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一到,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候不注意,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最好做到早晚添件衣,睡觉莫贪凉。另外,秋季主气为燥,养生主要是祛秋燥,记住一泡二搓三果蔬。

1
一泡:泡脚,驱除寒气

从白露起,可坚持每晚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推荐三个泡脚方:

泡脚+醋:用醋水泡脚不仅可以杀灭细菌,解决脚臭的问题,还可以缓解疲劳,滋润皮肤,软化角质,增加皮肤弹性,同时还能治疗睡眠障碍、能祛除风湿,改善老年人畏寒怕冷的症状。

泡脚+盐:食盐泡脚治感冒,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克左右,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可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温时及时擦干脚部,盖上被子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就好了。

泡脚+姜:老姜泡脚祛风除湿,取老姜、牛膝、秦艽、肉桂、独活、徐长卿适量,加入水中煮沸,水温后泡脚,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改善风湿关节疼痛的作用。

2
二搓:搓耳+搓,通经补肾

搓耳:在泡脚的同时,可以把耳朵搓热。肾开窍于耳,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经常搓揉耳朵是白露时节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搓脚:此外,脚部分布着人体6条重要经脉,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泡完脚以后,要做揉肾经的功课,坐到床上,脚心相对,两脚心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这样可以连通肾经。

3
三果蔬:葡萄石榴加秋梨

白露节气到来,秋意愈来愈浓,天气干燥,皮肤也容易干燥,这个时候要留意给肌肤补水,除了多喝水,也可以补充一些时令水果。

葡萄:葡萄为葡萄科落叶木质藤册植物的果实,别名草龙珠、水晶明珠、蒲桃、蒲陶、李桃、山葫芦。葡萄被人们视为珍果,被誉为世界四大水果之首。它不但营养丰富、香味可口,并且果实、根、叶皆可入药,全身都是宝,可以说是秋季润燥最好的水果。

石榴:颗粒饱满的石榴最是惹人喜爱,口感酸酸甜甜的非常不错。它性温,拥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津液不足、咽干、烦渴不休的人,是秋季的食疗佳品。石榴捣成汁,或者煎汤饮,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

秋梨:秋季有保健调理性质的水果,就要数秋梨了。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秋梨中丰富的水分恰是肌肤所需。

除了搓搓泡泡,白露后也是运动的好时机,天气转凉,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平安过冬。老年人可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青年人则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白露如何调理气血


中医讲的“阴”,是指气、血、精、津,而养阴,则是防秋燥的关键。白露时节,燥主气,容易伤到体内阴气,因此,这个时节女性一定要保持气血通畅。

另外,在中医理论中,外感疾病的诱因有“六邪”,分别是风、寒、暑、湿、燥以及火。而秋冬季节易染疾病的最大特点是“燥邪为病”,其中又有“温燥”、“凉燥”之分。

古书《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中有这样的记载:“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这句话是说,到了白露,夏天的炎热还没有完全褪去,而秋天艳阳高照,白天还是比较热的,所以这个时候燥邪和温热邪气同时存在,会形成“温燥”。这样的天气很容易使上了年纪的,尤其是平时就体瘦阴虚火旺的人感染温燥之邪。

另外,在阴阳转换的时节中,会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需要人体调整适应,如“秋乏”。“秋乏”实则是夏季耗欠下的一笔“身体债务”,是向机体发出周期性修整的信号,因此我们应给予重视。所以,在白露时节,养生的重点就是“润燥除热”。

白露属秋季,秋季属金,五脏中对应的是肺,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1
合谷穴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如果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可以按此穴来消火。

2
内庭穴

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症状,可以多灸此穴,可收到一定的除燥降火之效。

3
太冲穴

此穴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此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香灸此穴位,可泄肝火。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