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67-四-手札在书法史的重要地位】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267 每日一題 寫得好的手札、尺牘就是書法,比如王羲之的手札。古代書寫漢字的法則就是書法。漢末前,書法處於不自覺的時期,不以審美爲要。東漢末,人們不再把文字內容看作主要。有意識收藏書法作品,主要就是手札。曹操行軍時,把師宜官的字帶在身邊。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都是手稿。 每日一字 学写四字。第一竖向内倾斜,右竖也是向里倾斜,写完是扇面形的,不能写太高。写四字的时候,写楷书时,严格地说要封口,写行书的时候不用封口也行。行书的四字,左边好像是点了一个点。写草书的四时,不要和网字混了。 ![]()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
【构造】指事字。甲骨文画四个横道,代表四个筹码,表示数目四。金文“四”,像口上有鼻孔形,本为喘息之义。是呬(xì)的本字。借用来表示数目“亖”。古文承接金文并加以简化,只留下鼻孔。篆文承接古文并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四。 【本义】《说文·四部》:“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析形不确,所释为借义。本义当为喘息。 【演变】四,本义指喘息。借用作数词,表示①三加一的和:两仪生~象,~象生八卦。又表示②第四: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曰金,五曰土。又表示③古代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其声凡十:五、凡、工、尺、上、一、~、六、勾、合。“四”为借义所专用,喘息之义便另加义符“口”,写作“呬”来表示。 ○呬,从口从四,四也兼表声。读xì,本义指喘息,嘘气:六九五十四,口中~暖气。 【组字】四,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归入囗部。凡从四取义的字皆与鼻息或数目四等义有关。 以四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呬、泗、驷。 以四作声符的字有:柶。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sì 表意,甲骨文、金文1、《说文》籀文象四根算筹形,金文2象把一个物体分成四份之形,金文3、小篆字形讹变为三份,隶定为“四”。数目四。 【辨析】以“四”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sì:泗、驷。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这里的“四”字原为指事字。甲骨文①的四条横线即代表“四”,该形体沿用到战国。②是金文的形体,像鼻子出气的样子,由原来的指事字变为象形字了。郭沫若先生认为:“四乃呬之初文。”③为小篆的形体,比金文稍有省略。④为楷书的写法。 《说文》:“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此说不足信。“四”字的本义应为“呬”。《尔雅·释诂》:“呬,息也。”郭璞的注:“呬,气息貌。”也就是说,像鼻息的样子,这是对的。后来因读音的关系,就将“四”字借作数目字用了。那么代表鼻息的用字,则只写作“呬”,变成了“从口四声”的新形声字了。 ——《王力古汉语字典》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8/07/13/003543157.shtml(北方网)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