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不知道的中秋故事——中秋之际说“仲秋”

 渐华 2018-09-24

一、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普遍性的真理

量子的发现颠覆了传统的尤其是西方的科学文化理论,反之却证明了中华文明的伟大,“量子纠缠”理论使人们认识了“物质具有意识”和“意识是物质”等,相信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中华文化朴素的普遍的真理会得到证实和深化。中华文明有严谨的基础性、普遍性、前瞻性、科学性。

从“一气生万物”便可知道,中华文化最可贵之处是说明了,“不只是生命才拥有意识,而是意识创造了生命!”这个具有悠久的普遍性的真理,而现代尤其是西方社会直到量子理论的出现,才证实了这点。

根据“量子纠缠理论”既然具有意识的微小的量子,能相隔千里之处甚至两个不同宇宙都能相互纠缠,由此可见“意识”这种物质,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二、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设想的“人类进化史”不是科学定律。

一气生万物,万物都是气创造的,那么气既然能创造猿这种生物,就一定能创造人,所以说,人不一定是猿猴进化而来的,仅仅是因为猿与人生理结构上接近,就判定人乃猿进化而来,那么猿呢?难道说猴与猿接近,猿乃猴进化而来的吗?那么猴呢?又是从何进化而来的呢?……仅仅是因为两者生理结构接近,而后者比前者智慧更高,就说后者乃前者进化而来。按此道理,那么我们知道鹅比鸭更聪明,两者生理结构上也接近,也难道说,鹅乃鸭进化而来吗?这个我们都知道事实非也!

由此可见,主要是来源于西方的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设想的“人类进化史”仅仅是一种理论,它既非事实,也不是科学定律。我们发现,很多西方科学理论的最后演化,往往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很快就顶到了天花板。

三、中国古代文化里的“神”和“仙”是否存在?

人是形神合一达到最佳和谐状态的万物之灵的生命,而至中至和之地的地球中央之国——中国,则有可能是地球上最早诞生生命、诞生人类的地方,亦即说,环境是“气”这种物质创造人这种生命其灵魂与肉体结合的完美程度的重要条件。那么在地球最适宜环境的中央之国的中国这个地方,也就有可能会产生地球上最高智慧的生命。一方面可以说其是人之中的极品——那种灵魂与肉体能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的人;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其是超脱于人类的更高智慧的生命——那种灵魂与肉体能超越于自然环境的生命;在这里,我们把前者称之为“神”,而把后者称之为“仙”。

首先说“神”,那么“神”应该就不是神话传说里的那种能腾云驾雾和飞天遁地的人,而是因为其能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那么其灵魂就应该能与周围环境及天地之气相通,亦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其次说“仙”,那么“仙”却应该就是神话传说里的那种能腾云驾雾和飞天遁地的于人之上的生命,即上能通天,下能通地,并可来回于天地之间的生命,也可以说是我们人肉眼所不能看到的没有肉体也能成形的灵魂。

其实在中国的文化里,无论是佛教、道教,都有神仙的传说,而这也有可能其实不是传说,他们是真实存在或存在过的。

道教认为修道有先后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层次之分。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

在此,小编认为,起码在天地初开的那个大自然环境非常利于生命的远古年代,神和仙他们应该是存在过的。

四、远古时代的中华文明

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把伏羲的年代称为上古,把文王的年代称为中古,把孔子的年代称为近古。而宇宙起源和人类诞生就是在上古之前的远古时代。

在远古时期,也就是在伏羲之前的那个时期。宇宙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做鸿蒙,也作鸿蒙,因此把那个时代称作鸿蒙时代,后来此一词也常被用来泛指称远古时代。我们知道,一气混沌而生万物,清者愈清而升为天,而浊者愈浊则降为地。也就是说天地初分,生命诞生,环境也就象初生的婴儿那样纯洁无瑕,那么作为“神”的人就能够与“仙”交流。因为人们为了生活而进行农业生产,人就应该会借助神,而后神再与仙交流,以其通灵的方式,直接与天地相通、以天地之气同时同步而相感应,上晓天文,下晓地理,甚至可以预先料知未来的气候变化。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使之顺利进行而满足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又为什么说是基本需求呢?那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那时候天地初开的人是非常纯洁的,人能与自然和万物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没有名利纷争,没有更多欲望与贪念,因而社会也相对太平。

五、远古时代的“仲秋”文化

下面我们仅以中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有关“中秋”的文字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我们所知的、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书籍《尚书·尧典》中就有“仲秋”之说,有“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的记载。古人“中秋”与“仲秋”通用。

“宵中”指昼夜长短相等,“虚星”是北方玄武七宿之一,“殷”是“正”,也就是以虚星黄昏时在南方出现,昼夜平分来说明仲秋时节气候。

春夏秋冬,四时成岁,每季都有孟、仲、季三个月,“孟”是第一,“仲”是第二。

在西汉刘安的《淮南子》里,对每季为什么是三个月的解释是: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面再详细的看看和理解《尚书·尧典》这段关于“中秋”的文字: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翻译为现代文字就是:“又命令大臣和仲,一早便住在西边方向的昧谷,每天恭恭敬敬地观察和送别落日,辨别并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直到测定昼与夜的时间长短相等的那一天,并北方的玄武七宿中的虚星在黄昏的时候出现在天的正南方,然后依据以上这些条件,确定“仲秋”一天和秋天时节。这时,人们又开始搬回到平地上居住,而鸟和兽在这个时候都开始脱掉了旧的毛,又生出了新的毛。”

六、用现代的文明来理解古代的文明存在误区?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想到这点:那就是,古人的文字怎么会是如此简洁而奥妙精深啊!即使自诩为人类历史上科技文明最为发达的现代的我们,看起这些文字,都有些晦涩难懂而云里雾里,那么古代的人又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文字,人们又是如何看懂这些文字呢?难道他们比我们更能一字成语的写作和举一反三的诵读吗?这确实是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那么可能的解释便是,远古的人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历史时间更不是人类进化的资源。而是人其实只是天造地设的生命,而且那时的人类还可能存在着更高智慧的生命。

只不过是,远古的文明只是服务于那时相对纯净的环境下,而心态也相对纯静,身体也必然相对健康,人们只需征服自然环境进行生产,人们只为追求安稳的生活和善始善终的生命罢了。

而现代的文明,却有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变化使人产生更多疾病与磨难,和人与环境作斗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名夺利和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导致的现代的文明。而且重要的是,现代的文明更多是两面性的,在带来人们更多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导致自我的毁灭。无论是核能武器也好,人工智能也罢,现代的文明,更多是灾难与进步的并列。

下面再详细看看和理解远古的中国,人对于“仲伙”进行祭祀的意义:

天地三月而为一时,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踊以为节,兵重三罕以为制。”

“踊”是跳脚号哭,兵以三军为制,“三”也就是终。

按编纂于战国时期的《礼记》的解释,“月者三日成魄,三月而成时”。“三”也就是终。

这里的“中秋”显然指仲秋时节,古人在仲春与仲秋都有顺应时节的歌舞,只是舞蹈性质不同:

“仲春”是击鼓、吹幽管、唱迎暑(迎接夏天)的歌,是为顺应阳气,用斧与盾跳武舞;

“仲秋”是击鼓、吹幽管、唱迎寒(迎接冬天)的歌,是为顺应阴气,用羽毛跳文舞。

而秋分那天的祭月(即现在的中秋节),就是这种顺应时节的礼仪发展而来,又称“祭月节”。

《夏官·司弓矢》中还有:“中春献弓弩,中秋献矢。”“司弓矢”是专管弓箭的官,“矢”是用兽皮做的盛箭的口袋,是为秋冬的狩猎做准备的。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对“神”如此的祭祀呢?并且每种不同的祭祀仪式都有不同,并且如此的非常讲究。那如果是虚无缥缈的没有给人予以实质性帮助的“神”,不至于让人如此谨慎的隆重的恭敬吧!唯有“神”确实是存在并对人们的生产活动带来了实质帮助和影响的,这种解释才比较合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