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法育儿 | 妈妈必看,小儿积食用这些方法好得快!(含视频)

 晨曦月V5 2018-09-25


老话常说,小儿百病,积食为先。

积食是小朋友最易发生的病症,积食引起食欲下降的同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引发很多问题。


什么是积食?

所谓积食,就是孩子无节制的吃某些食物过多,导致脾胃受伤,无法运化食物,影响了气血的运行。


例如日常生活中,孩子过生日,家里总少不了生日蛋糕、零食,孩子一高兴放开了吃,结果第二天突然发烧、咳嗽了。


生日蛋糕使用了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吃得太多,身体一时很难代谢出去,脾胃无法接受,身体开始紊乱,就生产了积食。


如何用中医绿色疗法

调养孩子的积食


近日,拓天教育古法育儿创始人郭育成老师受邀来到武汉次第花开幼儿学府父母课堂,给家长们带来一场生动有趣、贴心温暖的“古法育儿”公益讲座,用中医视角解开家长在日常中孩子健康方面的困惑。


▲古中医传承人、拓天教育古法育儿创始人、拓天教育健卫部主任郭育成老师


下面为您分享本次讲座中小儿积食的中医疗法,简单易行,不打针、吃药,孩子轻松康复!


建议在wifi状态下观看


积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胃就如同肺的母亲,所以脾胃一出问题,肺就受影响。


一旦孩子积食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感冒、咳嗽、腹泻、发烧、肺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便秘、贫血等等很多疾病。


反复食积,会损伤脾胃,导致长期食欲不振,引起孩子营养不良,同时也会影响睡觉质量,最终导致孩子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怎么辨别积食呢?

小儿积食一般表现为:

1、口气重

鼻梁两侧发青,口中味道大,甚至是一种酸腐味,那孩子就是积食了。


2、舌苔变厚

正常的表现为淡红色的舌质,薄薄的白苔,舌头前面舌苔薄,舌根稍微厚一点,如果发现孩子舌体中间部分,有硬币大小的厚舌苔,或者是整个舌苔变厚,那孩子是积食了。


▲孩子积食时的舌苔


3、便便臭

大部分积食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变多,而且便便比平时偏黑或偏臭,甚至还会腹泻。有一小部分孩子,在积食后,还会出现大便硬结的现象。


4、夜卧不安 

如果你发现孩子晚上难以入睡或者睡觉不踏实,一直动来动去,还盗汗,那多半是积食了。这就是“胃不和则卧不安”的道理。


5、胃口变小

宝宝胃口突然变小,明显食欲不振。


6、引起并发症

孩子积食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咽喉红肿、扁桃体发炎、腹胀、腹痛、手足发烧、肤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小儿积食推拿方法

主要推拿手法:捏脊、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补脾、清胃、逆运内八卦、清大肠、平肝、摩腹。

温馨提示

 推法与频次:以下推拿以推法、揉法与运法为主,一般取孩子左手操作,推拿频率:200-300次/分钟。

推拿介质:可选用滑石粉、面粉、香油等,作为润滑皮肤之用。

家长在做推拿时放松身体,大臂带动小臂,身体较不易疲劳。


1

正捏脊


☑ 部位:脊椎两侧的皮肤,在臀部尾骶部往颈部大椎穴之间。

 操作:先搓其背部,将气聚集到背。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移动,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从下往上提捏,动作轻柔,以孩子舒适为度。

“三捏一提”:捏三步提一提皮肤。“一提”时着重在背部脾胃区加重(背部的中间部分)对应在人体腹部胃的位置,将脾胃区皮肤提起来。

 ☑ 时间:在孩子早上未起床时操作,平捏4次,“三捏一提”1次,再平捏4次。

 ☑ 作用:健脾助消化,改善食欲,减少感冒,增强体质。



揉肾腧穴

 部位:在腰部,和肚脐同一水平线的脊椎左右两边中指、食指并拢后的宽度之处(即脊椎两边1.5寸有个窝的地方,大致上是系腰带的高度)。

 操作: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腧穴,其他四指包住腰部,用力按揉。

 时间:揉10次。

 作用:舒筋通络,增进腰部气血循环,消除腰肌疲劳。



2

取天河水


 部位:从肘横纹到腕横纹之间的中点位置。

 操作:从手肘推至手腕,离心方向推。

 时间:3-4分钟。

 作用:清热,泻火,除烦。



3

补肾阴


 部位:小拇指由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用大拇指推,从小拇指尖直推到指根。

 时间:3分钟。

 作用:滋补肾水,制五脏之热。




4

分 阴


部位:掌心向上,掌后腕横纹(腕部第一横纹)。靠近拇指端为阳池,靠近小指端为阴池。

操作:用大拇指自掌后腕横纹中央向小拇指端推,称为推分阴,偶尔推几次分阳,即往大拇指端推。

时间:3-4分钟。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5

补 脾


部位:在大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属线型穴位。

操作:从大拇指桡侧边缘向掌跟方向直推。

时间:3分钟。

作用:健脾调中,补血生肌,消食滞,化痰涎。

 


6

清 胃


部位:自腕横纹至大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操作: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大拇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指,从孩子掌根处推到大拇指根部。

时间:3分钟。

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

注意:补脾清胃可两个穴位同时操作,大拇指推补脾,食指推清胃,一起做3分钟。



7

逆运内八卦


部位: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区。

操作:用运法,用大拇指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用大拇指指腹操作。

时间:3分钟。

作用:治热,降胃气,消宿食,进饮食。



8

清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属线型穴位。

操作:从食指跟桡侧面直推至指尖。

时间:3分钟。

☑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9

平 肝


部位:食指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属线型穴位

操作:自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时间:2分钟。

☑ 作用:解热镇惊,疏肝熄风,除烦燥。



10

摩 腹


☑ 部位:在神阙穴即肚脐眼。

☑ 操作:用手掌鱼际部位,以肚脐为圆心,沿肋弓内侧画圆,进行顺时针运推如果孩子有打嗝放屁属于正常现象。

☑ 时间:5分钟。

☑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小儿积食的辅助措施


饮食调整


发现孩子有积食,除了推拿还需要控制饮食,首先三天不吃晚餐,停止进食所有的零食、饮料,让脾胃休息缓解。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不吃晚餐会营养不良,其实成年人一天一碗米饭就可以保证身体所需能量,所以一天一顿不吃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健脾食疗


三仙饮

【组成】炒麦芽、炒谷芽、焦山楂各 10 克,白糖 15克。

【功能主治】消积除滞,健脾开胃,适用于脾失健运、食积停滞之厌食症。

【用法用量】三碗水煮成一碗水,取药汁下白糖,三餐前1小时服半碗,趁热服。


致家长的话


每当孩子生病难受,作为父母的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大多数家长除了着急上火,这个时候会选择将孩子的健康交给医院,交给抗生素,一次又一次的折腾,孩子的病是好了,但是体质却受到了伤害。


其实,想要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靠父母自己,而不是医生。


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是在医生的呵护下长大的,医生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如同亲生父母般用心对待我们的孩子,如果把孩子的健康全部寄托在医生身上,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作为家长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去学习一些小儿保健的知识、方法懂得一些中医保健常识,让孩子在日常饮食起居中把身体养得棒棒的,即使偶尔有点小病也可以顺利度过。


父母也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