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伊索寓言 读书方法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蝉和狐狸》,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 形象,并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2.通过阅读《我读书,我快乐》学习读整本书的方法,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并总结伊索寓言的特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寓言故事并能摘抄重点内容的习惯,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并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寓言故事的习惯,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读《伊索寓言集》。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预习《蝉和狐狸》,搜集有关伊索和《伊索寓言集》的资料。 2.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知识回顾,引出学法。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狐狸和葡萄》和《牧童和狼》两篇伊索寓言故事,通过感悟 人物形象,也明白了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谁来说一说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2.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品读语言,感悟形象,理解寓意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指名)是啊,狐狸是一种非常会说谎的动物,这不,它又使出了同样的手法来骗人了。这回,他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出示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狐狸和蝉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看看这篇文章中的狐狸和蝉有什么特点?蝉到底为什么没有受骗呢?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学生自读感悟。 (2)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形成共识。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抓关键词、句谈体会,并相机指导朗读。 集体交流蝉的机警和狐狸的狡猾。学生谈到哪句,教师就指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 2.学会对比思考,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讨论交流:这样的花言巧语,狐狸也曾对乌鸦说过,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 (教师预设:“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观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3.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以后遇到这样的人或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相机板书:善于观察、保持清醒、存有戒心、警惕试探) 4.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假如乌鸦遇到了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预设:乌鸦老弟,你怎么会上狐狸的当呢?难怪人们都说菜鸟呢! 哎哟,蝉老弟,我的肉都被狐狸骗走了,以后你遇到它可要注意呀??) 5.有感情朗读。 (1)同学们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形象,能不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他的语言、神态、动作呢?练读后,指名读。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篇寓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蝉的聪明吧。(齐读最后一句) (3)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你觉得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吸取哪些教训? 生活实例: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考试不检查丢分,迷信手机中奖,电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