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好志书的辅文

 东盛1 2018-09-25

    辅文是相对于正文来说的,志书的辅文大致包括致辞、序、前言、凡例、后记等。虽说是辅文,但在志书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从首轮修志成果和第二轮修志已出版的志书来看,志书的辅文不乏好的作品,但良莠不齐,写作起来仍比较随意和混乱,在《远安县志》总纂阶段,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归纳,吸取精华去弃糟粕,直接用于指导第二轮修志实践。本文欲结合自己在编写《远安县志》辅文中的实践,就如何写好志书的序、凡例和后记谈点粗浅的体会,供同仁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怎样写好序

(一)什么是序

    国家有关部门早已作出规定,“出版物应尽可能有序言、前言一类的文字,向读者介绍内容及版本情况、译注情况。”考前人之说,序言简称序,也叫作“叙”或“引”,是一种文体,载言用以“叙作者之意也”,而“非以为观美也。”由此看来,序对于一本书籍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编志书也应执行这一规定,于卷首置以序言。序言是现代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位于地方志书之首的引介性和导读性的文章,用来阐明地方志书作者的编纂目的、该书的主要内容、该书的体例等,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序的内容

    序言一是要略述当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建设成就、文化优势和建制以来的历史,突出地方优势,介绍当地发展的大事大略,使读者能通过它了解当地的轮廓,引起阅读的兴趣;二是简述修志历史,阐述方志源流,评价旧志资料,反映地方志书编纂的连续性;三是简介成书经过,记述编纂经验,记述本届修志的缘起、组织领导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等,彰扬修志事迹;四是展示作序者对该志书内容和质量的研究性评价,阐明修志理论;五是提示志书内容,突出重点和特色,以及抒发读志感想,号召使用志书等等,以加深读者对志书内容和编纂思想、方法等的理解。

(三)写作序应注意的问题

    1.序言应避免雷同。尤其是一志多序。各篇序言要有不同的侧重,避免其内容的重复。还要注意避免和凡例、概述、后记等内容的重复或矛盾,力求写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2.序言应以较高的视点,高屋建瓴,介绍修志的宗旨和意图。应立足本志,不应脱离实际,离题万里,言之无物。要围绕志书的内容撰写,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使其真实丰满。

    3.序言应力戒浮词,少用“粉饰之词、抽象阐释之词、空洞展望之词”,进而从深度上反映地情。序言应以说明文为主,兼用记叙文,也可有议有述,褒贬结合。序言应少用数据,少陈史实,以避免和正文的口径不一甚至矛盾。

(四)写序的角度

    纵观首轮地方志书都有序言,有的有一序,有的有两序,有的有多序。序言多为当地党政的主要领导同志来作。他们为官一方,又领导修志,在志成之际,总是要说上几句的。这也是修志历来的传统做法。除党政领导作序之外,有的县市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写序,如首轮志书的由历史学家戴逸为《常熟市志》写的序,来新夏先生为《萧山县志》和《鄢陵县志》写的序,傅振伦先生为《石泉县志》和《海盐县志》写的序,这些序言论述透彻,文采斐然,均系有感而发。有的则是编者自序,如首轮修志书中成志的《宾县志》在县长的序后有主编的序言。新修的《奉贤县续志》则是有其主编姚金祥以个人的名誉写的。由于主编对编写志

    书的实际感受最深,自序可以把编修过程中的辛劳和经验之谈写出来,这对于加深领导同志和人民群众对修志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大有裨益。而且这种序文笔自然、观点清新、感情真挚,少雕饰虚语和客套之言而有真知灼见。新编《远安县志》决定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作序,即请时任中共远安县委书记刘学甫和远安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世敏合写。

二、怎样写好凡例

    (一)凡例及其主要内容凡例就是志书的编辑说明、编纂原则、编纂体例及其内容、格局、样式及规则条例,是志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可以说是阅读该志书的一把钥匙。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志书断限、体例结构、行文规则(纪年方法、数字用法、计量单位、称谓简称、标点符号)、立传原则、资料来源等内容。2005年10月,我们初拟的《远安县志》的凡例主要有以下内容:总体要求、时间断限、体例结构、语言运用、篇章结构、纪年方法、人物立传、称谓、计量单位及资料来源等。志稿在总纂时又由主编进行统筹安排,最后裁定。

    (二)写作凡例要注意的问题

    1.要用条目式,并冠于序号。这样条分缕析,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阅读应用。

    2.要根据具体情况举例说明。在有些条目里可以略举二至三例加以说明,使读者更加明白,方便好用。比如简称问题,就列举本志书中几个例子说明之,效果会比较好。

    3.要力求语言简洁。切忌罗里罗嗦,废话连篇。

    4.要和前面的序言及后面的正文照应,不能自相矛盾。

    5.记事时间断限为为197—2005年。为完整反映远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上限时间较第一轮所修《远安县志》下限时间上溯6年。为资料的系统和志书内容的完整,对某些事物的记述,与上部志书有一定重复。为展现某些事项的完整,有些事项时限酌有下延。

    6.篇目设置坚持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横排门类,纵述历史。结构为篇章结体,全书设26篇,篇下设章、节,部分节下设子目。志首设大事记、概述,志末设附录、编后记。

    7.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体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兼用纪事本末体。

    8.行文采用语体文记述体表述,语言力求准确、朴实、简洁、流畅,使用规范的简化字。

    9.文章所使用的数据,以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未进入全县统计口径的数据,采用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

    10.纪年著录,新中国成立前依资料中的纪年,加注公元纪年,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文中“80年代”、“90年代”等系20世纪的时代简称。

    11.称谓:人物称谓,一般直书其名,必要时冠以职务,不加褒贬;地名、机构、职官按当时通用称谓,必要时加注;习惯简称,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加注简称,以后用简称;“县”为远安县简称,必要时用全称;“县委”、“党委”、“党组织”、“党员”为中共远安县委及基层组织和成员。行文以第三人称记述。

    12.人物篇采用传、录、表的体裁。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为在志书断限内去世的有一定历史影响的人物立传。同时,对去世离休干部、受表彰的先进人物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录、表形式记载。上部志书漏记的人物在《前志补遗》中予以补录。

    13.本志资料主要由县内相关单位提供,部分资料由编者查阅档案、书籍、文献及相关社会人士提供的书面、口碑材料所得,均经核实,不注明出处。

三、怎样写好后记

    (一)后记及其作用

    后记主要是记述本志书的编纂经过的文章。一般置于志末,帮助读者了解成书背后的故事,同时表达编纂者的某些愿望。它也是志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修志者往往容易在思想上忽视它。殊不知,一篇好的编后记,也能给志书增色不少。它不仅可以起到存史的作用,也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写作后记应要注意的问题

    1.要实事求是,真实地记载整个志书的编纂经过。按照时间的顺序,从编修此志的缘起、详细经过到成书的全过程都要一一予以交待。这往往也是读者最为关心的东西。总结经验教训,记载对该志成书和出版作出过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这就要求编辑班子从一开始就指定专人对平时的编纂活动进行认真记载,以确保记载的真实性。

    2.要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切忌浮华的空话套话。当然结尾处适当说些谦虚的话语也是有必要的。

    3.要经过编辑委员会讨论,不能只是一家之言。

    4.进程的安排上,宜在整个编修工作即将结束之时。因为届时所有的工作均已告一段落,方能更全面地进行记述。最好是安排在三审之后正式进行。

    5.落款不宜用个人署名,而宜用“编者”这一集体名称,以贯彻“众手成志”的原则。俗话说,会看书的看两头。从志书来看,这一头一尾,正是指的前面的序言、凡例,后面的后记。志书编纂者一定要对此加以研究,认真撰写,使志书质量更加上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