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9-25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多少人长大以后,是这样的?

1.

跟刚认识的朋友说几句话怕别人嫌自己烦

在喜欢的人面前觉得自己不好看

2.

不麻烦别人

自己一个人死撑

总想把所有事都做好

3.

玻璃心和自卑

生怕做错事说错话

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4.

别人稍微对你一点

就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最好的东西给对方

5.

被人告白觉得都是玩笑

被人喜爱觉得爱不持久

这种人,大致是童年缺乏安全感所致。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极为重要的一课。但有些家长确实不知道如何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如同昨天一位妈妈在交流群中说的一番话:

我搞不懂孩子的需求应该如何回应,比如孩子饿了想吃奶,但是她又同时拉了便便,我想给她更换尿布后再喂奶,这样子孩子喝了奶想睡觉也安稳,但是在更换的过程中孩子一直嚎啕大哭,双脚乱踢,很生气。

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算不算立刻满足她的需求,我会不会影响了她的安全感?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我们常常被自己做的是够还是不够所困扰,甚至会担心如果没有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会不会影响安全感的建立。

但小愚想说的是,与其为自己的行为困扰,不如做到及时回应,像刚才的那位妈妈,可以一边换尿布,一边坦诚地告诉孩子: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宝宝,妈妈知道你饿了,但你拉粑粑了,所以我们要先换掉尿布。我会快一点,换完尿布我们就可以喝奶了。

虽然延迟了孩子对喝奶的需求,但是通过及时的表达和沟通,同样可以给到孩子安全感。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亲子间一个健康、稳定的安全感,好比一种量度和平衡,它可以包括三个维度

安全感的尺度在于连接

亲子关系如同银行账户一样,安全感则是我们存折上的数字。任何时候,账户余额都反映了我们和孩子间安全感的深浅,谁也不想过度地透支彼此的安全感。

但如何保持平衡,我们时常摇摆不定,小到开头日常照顾的选择,大到对孩子“独立性与依赖感”两难的担忧。

举个小的例子,孩子是抱好,还是不抱好?很多人担心:“抱,会惯坏孩子”,但实际上,抱这个行为本身并不会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抱对”。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小愚见过一种情感忽视型的“抱”,也可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不安全感。比如,家里人确实会抱着孩子,却很少和孩子说话,也很少和孩子互动,几乎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这种抱,就像一个移动的摇床,孩子并没有从中得到渴求陪伴的需求,更像是在和一个人形玩偶相处。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同样,支持“不抱才能让孩子更独立”的父母,不考量任何场景,纯粹为了“不抱”而“不抱”,在操作上“误入岐途”,让孩子情感上产生很大的不安全感。

孩子哭的原因可以有不下二十种,饥饿、害怕、恐惧、不安……并不是我们简单地只用一个“不抱”就能轻易解决的。

抱与不抱只是形式,并不是对立的两级,操作中我们可以依照具体情况而定,但判断的标准,一定在是否能够和孩子达成爱的连接。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安全感的培养需要时机

一份稳固的安全感,可以让孩子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时,情感上始终保持着安全的依恋状态。

具有安全感的孩子拥有着不断自我探索的动力,并且愿意相信,不管遇到了什么事,只要转身,就可以看到重要的人,在身后守护着,陪着自己。

孩子们总会有大大小小数不过来的需要帮忙的时刻,但是每一次,在决定要不要帮孩子忙的时候,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个挑战中,孩子是否需要我,“此刻”是我需要帮忙的时机吗?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当孩子迫切地希望我们帮忙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冷静地退后一步,判断时机是否恰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看清楚孩子的状态,再去判断适合孩子的引导方法,和让孩子有安全感的回应是什么。

假如孩子的积木倒了,希望我们可以帮忙叠起来,我们先不要着急出手,可以试着鼓励孩子自己直面问题,“你再试试看,你可以的,你需要自己想一想看有什么办法”,帮助孩子积累面对问题的勇气,是成长的第一步。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但如果孩子始终无法保持积木的平衡,不明白为什么别人搭的积木可以搭到十几块不倒,自己的却四五块全散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介入了,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跟孩子探讨并一起解决问题。父母最好的帮助时机,是在孩子尝试过后,依然找不到方向,陷入无解和挫败的时候。

安全感的关键在于沟通

真正的依恋包含了同理心的沟通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言行和沟通,向孩子表达最深层次的“我懂你”。

在搭建安全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情境,这便是同理心的深层含义:我懂你的不容易。也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一篇推文,学会和孩子共情。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而落到实际操作中,便是“映射法”。

我们可以通过重复孩子的话,实现与孩子的交流。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很认真地倾听,并且认可他的情绪,我们在试图表达我们的同理心。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借助身体语言捕捉、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

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的情绪往往会伴随一些身体上的动作,比如皱眉头,双脚晃动,趴在桌面上一声不吭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情绪信息。我们可以尝试揣摩这些信息背后传递的情绪,可以问问孩子,“我看到你皱眉了,你是在生气吗?”、“你拽着我的衣服,我感觉到你很紧张是吗?”

借助自己的想象力,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境

比当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有礼物,自己却没有,因此大喊大叫的时候,可以这样子跟孩子说:“我看到你的表情有点生气,是不是因为别人都有礼物呢?”

接着,我们可以继续设想一下孩子遭遇的处境,跟他进行交流:“你也希望有一份礼物,是吗?我想你是觉得这样子有点不公平,才生气的。”

这两个过程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当我们能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孩子会感到被同理,内心的不平衡感会慢慢恢复,激动的情绪也会随之平复下来。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有多遭罪?再也不敢盲目育儿了!

每一个孩子在迈向独立之前,一定需要足够的安全感和信赖感的支撑。

安全感的形成并非无根的浮萍,我们需要聆听和解码孩子的信号,孩子也同样很需要我们的反馈和回应。我们和孩子彼此之间有爱的连接和回应、更有理解和互相的尊重,都能够让孩子感知到,自己的存在饱满而有力量。

孩子在积累安全感的过程中,有能力适应成长的步调,最终会成为一个有内心充盈、有着完整独立性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