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府区
金洞寺经幢
金洞寺又名金门寺,在忻州市城西20千米的合索乡西呼延村西1千米的半坡上。据寺内经幢记载,创建于北宋元祜八年(1093)。转角殿为北宋元祜八年(1093)所建。
崇明寺经幢
在奇村镇西南的温村村南偏西的崇明寺内,有一经幢,保存完好,寺院为重建,其中天王殿和大殿为旧物。 原平市
娄烦寺唐代经幢
位于原平市茹岳村。现存山门(阁楼)1座,唐代经幢1座。在维修
代县东章观音寺经幢
东章石经幢,立于忻州市代县县城东南二十里峪口乡东章村观音寺院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幢立于宋至道三年二月。经幢形状为八角形,高约一米二。这一经幢是代县较早的一处。代县观音寺创建于唐代,历代均有维修。寺院分前后两院,寺外围是土堡,昔日亦颇壮观。寺庙于抗战期间被战火烧毁,现在寺院内仅存有东禅房和两株古柏。寺内原有石灯台,现在代城边靖楼上。寺内有一奇树,叫柏抱榆,此树中间长榆四周长柏,柏树紧紧抱着榆树生长。枝叶榆柏混杂,很有特色。柏抱榆直径约两米。
定祥寺双经幢
代县上磨坊上门王村定祥寺二石塔经幢。
真武庙石经幢
代县新高乡张村真武二郎庙石经幢
佛光寺宋代石经幢
忻州代县峨口佛光寺宋代石经幢 洪济寺经幢
代县峨口镇下木角村。 繁峙寿宁寺经幢
繁峙县东山乡南峪冂村北30米,殿前有金天会年间的经幢一通。另有元至正年间和明嘉靖年间石碑各一通。
繁峙岩山寺幢式石塔及经幢(元·两通)
![]() 岩山寺,位于繁峙县东山乡天岩村。寺内最著名的是彩塑与壁画。寺内现存一通元代幢式僧塔及一通石经幢(残幢)。
其中的幢式僧塔,称特赐广济大师之塔,塔保存完好。塔身正面有一线刻乐器图形,一人正盘腿而坐,手持马尾弓拉奏。有关学者认为,繁峙在元代之前即为蒙古管辖,并以大元为年号,此经幢为“大元二十三年十月十日”建成,即公元1236年,也正值宋代末年。上述两处之乐器图像,均与今日之二胡维妙维肖。这种用马尾弓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是中国北方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的创造,它是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图片资料:古迹寻游
广济大师之塔图片资料
![]() ![]() ![]() ![]() ![]() 定襄县
北社洪福寺经幢(金)
洪福寺位于定襄县宏道镇北社村,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福寺始建年代不详,仅存金代大雄宝殿和清代东配殿。坐北朝南,占地三千三百平方米。大雄宝殿(毗卢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大殿内的宋代彩塑是该寺典型代表,也是五台山地区寺庙彩塑瑰宝。正殿佛坛上现存九尊宋代彩塑佛像,零星塑像及悬塑则甚多。正中为释迦牟尼,置有火焰背光。两旁分别为弟子迦叶和阿难立像。再两旁为文殊和普贤及两尊胁侍菩萨像。外侧则为护法金刚两尊。整个塑像群韵律和谐,排列合度,精妙别致、栩栩如生,富有艺术想像,与一般翻版习作大有悬殊,对研究传统雕塑技巧有相当价值。东配殿中,主塑地藏王菩萨,两旁为四尊龙王,又两旁为十尊阎王,还有判官功曹等。
寺院内有金代天会十年(1132)经幢一通,历代补修碑六通。 寇村太平寺经幢
在定襄城南二十五里寇村。原名太平院,有金承安年的经幢和元朝的碑记。 宁武县
旧寨村古庙经幢
县北四十五里旧寨村路傍古庙中。庭前石柱一,上有石烬柱。下面刻云:‘唯寿昌二年[9]二月十五日立佛顶尊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