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惨世界》:良心是首要的司法

 msgqs 2018-09-25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限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雨果《悲惨世界》



01


这是一个面包引发的“血案”,这是一个以德报怨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冉·阿让,是雨果投向《悲惨世界》的一束光。


因为偷面包,他被投入监狱,获刑五年。因为试图越狱刑期被延长,服了十九年的苦役才获假释。


小说的叙事,从假释开始。


《悲惨世界》是雨果流亡时期所作,因为主张共和,反对独裁,攻击路易·波拿巴称帝,他被迫流亡国外,漂泊了整整十九年。


他的十九年与冉阿让的苦役十九年不是意外巧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冉阿让就是雨果。这部作品带着时代的烙印,印着生命体验的苦痛,他以超然世外的高瞻,对身居其中的世界和人心,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和追问。


这本书曾被搬上荧屏,然而真正伟大的作品是拒绝阐释的,电影的改编与原著主题貌合神离,相去甚远。




小说中冉·阿让原本就不是罪大恶极的罪犯,他因不忍看着姐姐的几个孩子被活活饿死而打破了面包店的橱窗,他一个面包都没偷到,却为此付出了十九年的牢狱和惨无人道的苦役。


假释后,现实人世对这个不幸的人却没有丝毫同情或怜悯,所有的旅店都拒绝他,所有的人都鄙夷他,他没地方容身,没地方获得食物,连一口水也讨不到,睡到狗窝狗都不容他。


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敲开了主教的门,主教给了他好吃的,给了他舒服的床铺,他过了十九年来第一次象人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离开时他鬼迷心窍偷了主教的银餐具,被警察抓到送回,主教又救了他。这事深深触动了冉阿让的灵魂,他此后一生行善,在那个充满罪恶的悲惨世界留下了若干温暖。




电影的叙事是从主教这里开始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前段人世冷遇被导演略去了。然而那是雨果笔下悲惨世界的大框和世道人心的概貌,它不仅与主教的行善形成鲜明对比,它对之后冉阿让的作为也是一个伏笔,世界如此待他,他当如何回馈?

02


冉阿让救了那个叫方汀的妓女的女儿,拿她当公主一样养大、呵护。他又救了那个她爱上的男子,为避开警察的追捕,背着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他艰难地穿过下水道。在他康复后,送他们走向幸福的婚姻,给他们留下了自己经商时攒下的巨额财富。


因自己的苦役犯经历,又假释在逃,为避免给他们的婚姻带来阴影,他与他们保持距离。


他告诉了小伙子这些,只请求可去看望养女,然而小伙子态度越来越恶劣,越来越不容他,他晚景孤单凄凉,清苦度日。


然而这核心的一幕电影也给略掉了。他对那两个年轻人有救命之恩再造之福,然而他们对他不仁不义,甚至忘恩负义。就在这样的残酷中,他依然不辩解,不怨恨,默默度日而已。


冉·阿让的形象,由此越发显得高尚,并因之有了基督的光芒。


小说里终于有一天小伙子了解了全部真相,知道救他命的就是冉·阿让,知道了他一生那么多伟大的善举,他深受触动,深刻自责,急切喊上妻子前去探望。这番叙述,焕发着人性被唤醒的光辉,是悲惨世界里最温暖最有希望的地方。


电影的叙事却在冉·阿让救了那个小伙子后就戛然而止,那个一直想把冉·阿让送回监狱的警察,因为冉·阿让曾救过自己的命,以自己投河自尽的方式,放了他一条生路。


结局是冉·阿让脸上的阳光,预示着新生活的美好。然而,这并不符合雨果笔下冉·阿让灵魂的形象。


03



冉阿让身上寄托着雨果对那个世界的爱和希望,他把全世界浓缩到这唯一的一个人身上,他又把这唯一的一个人扩大到象上帝一样。


冉阿让身上有一种基督精神,他真诚地爱这个世界,也真诚地承担,他不会以别人的死换来自己的偷生而欢欣。


若如此,他之前有很多机会,他可以在那个唯一知道真相的警察要被共和激进分子枪毙时不救他,他也可以在那个偷苹果的倒霉蛋被当作“冉·阿让”抓起来时,任他代自己陷入冤狱。


只要他动一动私心,或者利用一下职权,他就会终生平安,不用有入狱的恐惧和梦魇。


然而他没有。


贯穿《悲惨世界》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是主的救赎。当初冉阿让获得假释后迎接他的是一个地狱般冷酷无情的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容他、救他的人是主教,他不仅拯救了他的身体,更救赎了他的灵魂。



他第二次逃离警察的追捕,带着那个小女孩越过高墙跳进一个院子,进的是一个修道院。这部作品自始至终透着一种基督精神,冉阿让在这种精神中重生,一生行善并甘愿吃苦受难,结局是得到理解和敬重后平静地离开,去处想来亦是天堂。


与宗教主题叙事并行的,是对司法的审判和良心的扣问。冉阿让一生行善无数,而他最大的壮举莫过于出庭证明自己是逃犯冉阿让,从而避免了一个无辜的人陷入牢狱。


那人偷苹果(未遂)时被抓,若干人指控他是冉阿让,说曾经和他关在同一个牢房。冉阿让深知牢狱之苦,一旦进去将再无出头之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怎忍心一个无辜的人去遭遇,可他又怎么甘心回到那可怕的地狱,尤其在而今已身居市长之职,享受自由、金钱和世人敬重之时?他内心定会也有过挣扎,如果任凭那个人代他入了狱,他将一生无忧,平安幸福。


然而,他出现在法庭,坦荡荡证实自己就是罪犯冉阿让,他震惊了所有人,颠覆了他们对于人性的想象,直到他大步离开,包括法官警察在内的一众方慢慢回过神来。


他是被救赎者,他又一直做着救赎的事。

04


加缪说,作家是有一种责任感的。


雨果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悲惨世界》的叙事从一个案件入手,而它本身更是一场审判,对司法的,也是对人性的。他带给世界的思索,亦是恒久的。


好的司法该有个合适的度。一个面包,近二十年的苦役,终生追捕。且不说法是如何规定的,从执法者的角度看,以那个“秉公执法”的警察为代表的执法者,不过都是冷漠的执法工具。


作为证人,那些自己曾深陷牢狱深知牢狱之苦的人,法庭上却那么气定神闲信口雌黄信誓旦旦地作伪证,要把一个素不相识无冤无仇的无辜者陷入牢狱之中去,良心何在?


而作为悲惨世界的一员,那些普通大众们,对于那样一个不幸的假释犯没有任何慈悲,却奔走相告一种恶意,百般嘲笑和拒绝,人性之恶同样令人心凉并瞠目结舌。




回到我们的当下,这也是个并未迟到的提醒,当身为看客或者出庭成为证人时,当摸摸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是为人处事的根抵;而若身为法官,遇到这样的案件,又当做出怎样的处理?


类似的案例是有的,张明楷教授就曾讲过一例,说的是一个人很喜欢吃鸡刚下的热鸡蛋,而他所在的村村民都把鸡窝垒在自家房子里,出门不上锁,只在门上系个绳子,这个人就常趁养鸡人农忙不在家的时候进入人家房子,偷吃一两个鸡蛋。他是否构成盗窃罪?


按法律条文,这个人符合“多次”“入户”“盗窃”,答案似乎是肯定的,有罪。但良心不会容许一个好法官做出这样的判断,张明楷教授的答案亦是无罪。


都说法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其实法律原本就不是死的,死的只可能是人的脑筋或良心。针对这个案件张明楷对该条文的解释是:“意图盗窃数额较大的财物”而“多次”“入户”“盗窃”,才构成盗窃罪。


冉·阿让说:良心是首要的司法最好的信仰也许不是宗教,而是良心。好的司法不是死搬条文、铁面无私,它有良心的参与,把握着合乎世道人心的度。


在那个冷漠的《悲惨世界》里,冉·阿让是独特的一束光,它照见曾经的黑暗,也照向无限的远方。良心是首要的司法,良心也是对这世界最深刻的审判,和救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