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的善与恶——读雨果悲惨世界

 书香园林读书会 2020-11-20

人性的善与恶

——读雨果《悲惨世界》

作者:刘晓玥

主播:王   斐

编辑:郡   主

我从小知道,《悲惨世界》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领袖维克多·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著,终于要打开看看了。

书中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描述了逃犯冉·阿让和流落街头的妇女芳汀,还有她的女儿珂赛特三位中心人物的悲惨遭遇。

主人公冉·阿让为了给饥饿的弟弟妹妹偷一块面包被捕入狱,前后被判了19年徒刑,出狱后的他对社会充满了憎恨,想要报复,却遇到了一个善良真诚的主教,感化了他并送了他一盏银烛台。在出走路上因阴差阳错的抢了一个小孩的一枚钱币,他再次被追捕。

冉·阿让隐姓埋名拿着主教给他的钱在一个城市里搞了一项工业的工艺改革并开办了工厂,成了人人爱戴的富翁和市长,他济穷救苦,大做好事。当他得知芳汀的悲惨遭遇时,决定帮助她,并收养了她寄养在德纳第家艰苦生存的女儿珂赛特。

但终于还是被一个叫沙威的探长知道了他的身份不得不继续逃亡。珂赛特长大后爱上了一个反革命份子马吕斯,他也不得不被卷入了战争,他的善行终于感动了沙威,沙威放过了他但因为自己违背了自己的职责而自杀,冉·阿让最终病死在女儿珂赛特怀中。冉·阿让在被爱中离开了人世,那盏银烛台指引着他走完了他跌宕的一生。

《悲惨世界》中没有提到一个“悲”字,可全书却处处被一层似有若无的悲伤笼罩着,看似平静简单的语言,却让人心头所凉,这种情感从书的一开始就有。

书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善良纯朴的劳动人民注定要陷入受压迫、受歧视、受凌辱境地的必然命运,愤怒地谴责和控诉了造成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感到作者对这种残酷、剥削、黑暗的社会充满了厌恶,非常希望有一个博爱、仁慈、道德的环境。

《悲惨世界》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书中的主教——柯赛特是美好的,洗心革面后的冉·阿让善良、宽大,他们是那里最为真实的象征。警长沙威冷酷、固执,一心只想着钱财的德纳第丑陋、自私、贪婪。每个人都有伪装,那伪装下的心正是当时社会的颜色——黑暗。可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存在着真诚与善良。

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中国有句古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希望我每个人都既可走心又可潇洒的过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