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

 溪枫典藏图书馆 2018-09-26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学习主题是家国情怀,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的阅读方法是学会精读,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通过批注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体会。《最后一课》是语文教学中一篇经典小说,都德以一个调皮的小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这篇小说是学生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小说主旨的优良材料。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学生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梳理了文章脉络,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为本课时研究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以及进一步了解文章主旨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

1. 勾画出你认为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做一些批注,体会韩麦尔先生的感受。

2. 归纳韩麦尔和小弗朗士的形象特点,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勾画出你认为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做一些批注,体会韩麦尔先生的感受。

【教学难点】

归纳韩麦尔和小弗朗士的形象特点,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准备】

学生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与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勾画精彩语句,体会人物感受

勾画出你认为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做一些批注,体会韩麦尔先生的感受。

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这句话是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描写。韩麦尔先生穿戴和平时不同,非常庄重,为的是向祖国的语言告别。充满了悲剧色彩,异常打动人心。

“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这一段是对于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使得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他是一名普通的老师,身上也有缺点,但是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懊悔与自责却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坦诚。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韩麦尔先生倾注了全部情感写下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让我们看到了他不仅仅是一个法语老师,更是一个用自己的言行去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一个悲壮的爱国志士。

这位工作了40多年的普通教师也曾经不大负责,曾经让我们利用上课时间帮他浇花,为了钓鱼放我们一天假。但是,当他面临着民族命运这样严肃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迸发出爱国热情的老师。无论是他穿着督学来视察的衣服给我们上课;还是告诉大家“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亦或是在下课的时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这几个振奋人心而又含义深刻的大字。这几个画面定格在读者的脑海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悲愤、哀痛更是一个不屈的韩麦尔先生。

二、归纳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

1.典型人物形象归纳

(1)通过小弗朗士心情、态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老师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再次提炼。

小弗朗士从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理解老师、热爱祖国的孩子。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曾经教书并不是很负责任,但是无比热爱自己国家的普通老师。

2. 作者为什么选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这两个身份很普通的人作为主人公?

正因为普通,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三、小结

运用批注的方式记录下自己阅读的个性化感受,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阅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方法。归纳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有助于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明确作者刻画人物的原因也就明确了小说的主题。

四、作业

下课后,小弗朗士在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用第一人称进行续写。(300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