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本套路阶段,掌握了套路练习的基本要求之后,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练习,在熟能生巧,细心体悟下,感觉到自我的意识能集中,心静,专心致志地习拳。同时,也体悟到,手指肚偶然会出现“麻手”的感觉,只要放松地打拳,感觉会更加好一些;另外,脸部和头发都有一种发麻和热胀的感觉,有时会伴有某些神经和肌肉的跳动。有了这些现象之后,说明在打拳之后,经脉和气血得以疏通,是一种良好 的反应。这样的现象,可以通过较长的时间,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再经过细心的体悟和正确的练习,以上这样感觉,就可以做到人为地控制了,而且不断地扩大范围和强度,又收到了新的效果。 经过上述的基础练习,可以进入丹田呼吸阶段,以操作丹田的呼吸来催动加强内气和经脉的运行。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地练习。 1 对丹田的了解 丹田,通常分为“上丹田”位于头部两眉中间;“中丹田”位于鸠尾之奥,在胸部;“下丹田”位于腹部脐下一寸三分处以下。太极拳中所指的丹田是指下丹田。要使下丹田精气固本,中、上丹田要相互融通,上下呼应,久练之下,才能使上、中、下丹田的精、气、神三位一体。 丹田,历来被认为是练功的根,为“安炉立鼎”练金丹的地方。“丹田者,谓出生金丹造化之用也”。其实,丹田是指人体的部位,而不是人体中的一个器宫,它位于小腹部,在脐下、阴部上、腰椎前的一大区域。该区域内,骨骼较少,起伏,开合,呼吸,旋转等比较容易,随着腹部的收和突,可以做逆腹式呼吸,也称丹田呼吸。 随着人体腹部的运动,将产生内气,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丹田的运动,将根据人的意识和拳架的需要,使丹田产生内气,鼓动而行,其变化无穷,趣味无穷,妙而乖灵,深不可测。因此,对丹田的了解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2 丹田呼吸 自然呼吸是人的生命之源。人可以几天不吃不喝,但不能一两分钟不呼吸。人一出世即可呼吸,为后天呼吸。自然呼吸是人的本能,不受大脑的意识支配,在人生命全过程中永不停息。其呼吸时,应自然。在吸气时,胸部往外突出,膈肌向上收缩,在呼气时,胸部向体内收缩,膈肌往下放松,人人皆是如此。 逆式呼吸属先天呼吸,也称丹田呼吸,是太极拳内功呼吸法。它有两层含义,第一,逆式呼吸是指逆腹式呼吸。在吸气时逐渐收缩腹部,在呼气时使腹部凸出来。第二,指与拳架动作的开合、折返、折叠、内旋相配合的呼吸方法。 逆式呼吸的部位在人体的中下部,其呼吸的范围大,内脏活动量大,经络气血的运行以及各类劲别的变换作用很大。丹田呼吸的做法是要通过长期地训练,刻苦地钻研,在架子中反复地应用和锻炼才能有所收获。关于如何炼内气和内气产生的方法,请阅《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一书。 3 内气的应用 通过丹田呼吸,会产生内气。因此要掌握内气产生的部位和方法。内气产生的过程对人体的综合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它要求胸肌、腰肌、腿肌、腹肌、臀肌有强有力的活动能力,能紧缩和放松,对压聚内气有作用;它要求将自然呼吸通过肺部呼吸后的带氧气的血液在腹部有所压迫,形成一个压力差的区域;在内气压力差的范围要能逐渐地聚集,同时,也可以做到能紧能松、能多能少、能快能慢的功夫。 内气产生的目的在于应用。尤其在打拳时,不懂内气,不能应用内气,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算在打拳。只有在内气产生后,练拳时,由内至外,内不动外巍然不动,内气催形,用内气的运行,贯穿四肢、百骸,使身体非常地舒适,做到上盘轻、中盘活、下盘稳,周身正。又通过练内气,来增强推动血液循环,反复练习提高,才能使内气量不断提高。同时,进一步修正拳架,做到内外一致,周身相随。 内气的活动促使太极的劲无处不在。各类劲别,捌、捋、挤、按、采、挒、肘、靠、开与合,缠丝劲等相互联系,快速转换,使拳路更加灵活轻盈,顺柔圆滑。能达到这个阶段也是不容易的,往往要经过多年的潜心磨炼,细心体悟,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