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呼吸刍议

 毓真 2019-01-22

北戴河当代气功

First Year

太极拳呼吸刍议

王本德


一、呼吸的重要意义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树剥了皮就会死,人停止呼吸哪怕两三分钟也会死亡。这是因为维持人的生命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食物(营养),二是水分,三是氧气,特别是人的大脑一分钟也不能缺氧,而氧气主要通过呼吸获得。吸气就是从空气中吸进新鲜氧气,呼气就是呼出身体的废气——二氧化碳气,这是身体的重要机制之一。呼吸不仅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而且是人类生活,特别是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人要提取重物,先深吸一口气,用力前要闭住气,用力时则大喊一声吐一口气,呼吸能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呼吸对健身的重要作用,称为“吐纳术”,我国传统健身方法气功以及佛教、道教的打坐禅功都十分重视呼吸。现代各项体育活动如长跑、举重等都十分重视调整呼吸。可见呼吸无论对维系生命、日常生活、健身运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为有氧运动,具有气功作用的太极拳重视呼吸自不待言。呼吸在太极拳诸要领中占有重要地位,习练太极拳不可不重视呼吸,研究呼吸,并付诸练拳实践。

二、关于“拳式呼吸”

呼吸是人的生理本能。呼吸器官由鼻腔(口配合)、气管、肺叶组成,肺是主体,人平时呼吸是肺呼吸,可称为生理呼吸或自发呼吸,这是最基本的呼吸方式。此外还有三种呼吸方式:一是喉呼吸,是氧气供应不足时,以喉部为主的急促浅呼吸;二是腹呼吸,即腹部也参与的深呼吸,又分为两种:一是吸气时小腹膨胀,呼气时收缩,称顺式腹呼吸;二是相反,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膨胀,称逆式腹呼吸。腹呼吸要用主观意念指挥与控制,特别关注吸气,所以称为自主式自觉呼吸。第三是体呼吸,即全身毛孔都进行呼吸,这是在“内气”作用下引发毛孔开合产生的呼吸方式。那么太极拳是用哪种呼吸呢?用第二种的第二类,即以鼻为主的逆式腹呼吸(也有主张用顺式的),称为“拳式呼吸”。

关于太极拳呼吸也有不同主张。有人主张完全用“自然呼吸”,这里的“自然呼吸”实际就是肺部的生理呼吸,意念上基本不理会呼吸,更不讲拳式呼吸。这种方法适合初学者,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主要在动作与要领上,还没有精力顾及呼吸,所以“自然呼吸”好了。但当动作比较熟练,有余力的时候,就应当逐渐过渡到“拳式呼吸”,有意识地支配呼吸。当然,这种支配也要自然,不能过分与刻意,如特别用力吸,就会憋气,特别用力呼就会努气,都是不对的。经过一段时间,“拳式呼吸”形成习惯,就可以似有似无、勿忘勿助,达到深长细匀、出入绵绵,如龟息蛇眠,这就进入更高层次的拳式“自然呼吸”了。自然是太极拳的总要求。拳式呼吸的另一个要点是与动作配合,一般是合吸开呼,即收缩蓄劲时,小腹内收,深吸气;放开发力时,小腹放松长呼气,开合与呼吸基本同步。但是动作有快慢,呼吸有深浅,有时不能完全配合,这时就要适当调整,除调整动作速度,更主要的是调整呼吸,如可以长吸短呼,短吸长呼,也可以几吸一呼或一吸几呼。动作慢可以一个动作呼吸几次,动作快也可以一个呼吸做几个动作,还可以在吸气或呼气后作短暂“闭气”。

拳式呼吸意义重大。首先是在技击上,深呼吸可以配合动作的运转,蓄劲发力,使肢体动作发挥更大的威力。其次在强身健体上,深呼吸可以扩大肺活量,吸进更多的新鲜氧气,充分排出废气,促进新陈代谢。腹部的收放鼓荡,不但可以加强腹部肌肉运动,而且可以加大横膈膜的波动幅度,按摩肠胃,提高消化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与促进“内气”的运行,增强“内劲,练”内功“。

三、呼吸与“内气”的关系

呼吸属于外气,相对的是“内气”,中医理论与道家学说称为真气、元气、先天之气,认为是沿经络运行的一种“气”,培养“气”的部位就是丹田。这种“气”是什么性质,姑且不论,在我们按照太极拳要领练拳时的确会产生一种感觉,有股“气”象气流一样贯穿全身,手脚会感到麻、胀、热,强烈时指尖如针扎蚁爬,伴以出口水,这就是所谓“气感”。对这种现象常见的解释是打通了经络,气血畅通,防病袪病,内分泌旺盛,特别是毛细血管膨胀,微循环加强的表现。人们常说“气血畅通,百病不生”,气血旺盛,身体自然健康。所以这种“气感”是十分珍贵的,也是太极拳习练者孜孜以求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产生这种效果呢?这要有很多条件,首先是“用意”。“意到气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哪里,哪里就会有感觉。所以习练太极拳“用意”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精神高度集中。其次是“放松”,只有“放松”,脉络不受压迫,气血才能畅通无阻。又如动作的稳定轻灵、舒展协调、节节贯穿、连续不断等,都是“内气”产生与运行的必要条件。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呼吸的引导与配合,即“外气引内气”。例如当动作回收时,收腹提肛,深吸气,意念想象中,“气”从小腹(丹田)经尾椎(尾闾)、腰椎(命门)、脊椎(夹脊)、颈椎(玉枕)到达头顶(百会),再经双肩(肩井)、双肘(曲池)、腕到手心(劳工),最后达手指末梢,这就是“力(气)达四稍”,“气感”于是产生。当然这种“气”,已不是呼吸之气,因为气体是不可能进入小腹又沿脊椎运行的,这就是所谓“内气”。呼气时又用意念引领“气”从头顶经眉间(祖窍)经舌(舌要上卷)、上腹(檀中)回到小腹(丹田),还可下引至胯(环跳)、膝(阳陵)、踝至脚心(涌泉),达脚趾末梢。这时脚也应产生“气感”,不过可能是因为离得远,不如手的感觉明显。由此可见,在习拳中呼吸与“内气”是紧密联系的。

这样一个开合动作,配合一次深呼吸“内气”循环一周(气功称为“周天”),在动作抻筋拔骨的同时,呼吸鼓荡,“内气”运行,气血流通,“气到力到”,产生“内劲”。在意念指挥下,把动作(拳架)、呼吸(外气)、“内气”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内外统筹,以内为主,身心兼顾,以心为主,力气俱练,以气为主,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效果,这也就是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内功”吧!

转自武当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