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期的成语故事

 文献资料pzh 2018-09-26

(一)楚国和晋国崛起

楚国、晋国分别位于中原地区南北。楚国在西周时已扩展至越章(大别山南、长江以北地区)及鄂(今湖北鄂城)。春秋初期的楚国,实力不断增强,楚君熊通自尊为王(楚庄王)。

【原创】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成语故事 - 骅翔 - 骅翔的博客

至成王时(公元前671—前626年),国都由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迁郢(今湖北荆州市),已占有江汉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吞并了权、罗、卢、占、邓、申、息等小国。当楚国北向中原扩展时,受到中原霸主齐桓公之遏制。因双方均无必胜把握,遂订立召陵之盟,各自退兵。楚北上受阻,遂转向东方,相继吞并了弦、黄、英等小国。齐桓公死后,齐霸业衰落。楚再度向中原扩展势力。此时,宋襄公亦企图继齐称霸。

成语故事《冒天下之大不韪》楚国吞并息国的故事。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晋国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故事。

二 骊姬乱晋和晋文公即位

晋献公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骊姬,晋献公对骊姬倍加宠爱,晋献公晚年,听信谗言,赐死太子申生,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而申生的异母弟重耳、夷吾害怕殃及自己,先后逃亡。献公死后,大夫里克杀奚齐。荀息又立奚齐异母弟(骊姬之妹少姬之子)悼子为晋国国君。不久,里克弑悼子。而夷吾通过秦穆公的帮助回到晋国,成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惠公。晋惠公担心里克迎立重耳,于是诛杀里克。晋惠公死后,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秦穆公对晋怀公不满,秦穆公帮助重耳入晋,栾枝、郤榖等人为内应,弑晋怀公。重耳立,是为晋文公。

成语故事《一国三公》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写骊姬乱晋的故事。

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饱经磨难,历尽艰辛,继位后成为晋国一代雄主。晋文公继位时已六十二岁,大器晚成,壮心未已。继位后便大刀阔斧地改革晋国政治,全力发展经济、扩充军备,使晋国迅速强盛起来。

成语故事《行将就木》晋文公在国外流亡的故事。

成语故事《贪天之功》晋文公即位后,按功行赏功臣的故事。

成语故事《相敬如宾》晋文公重用贤臣郤缺的故事。

三 晋楚争霸战争

晋楚争霸战争,是指在春秋中期,晋、楚两国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进行的战争。因两国实力都很强大,谁也制服不了谁,最终晋、楚均未能独自控制中原各国,战争以两强并霸中原而告终。其主要战役有“城濮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并称晋楚三大战役。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和《竭泽而渔》),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晋军约八万人,楚军约十一万人。),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

邲之战(公元前597年),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在作战中,楚军利用晋军内部分歧、指挥无力等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至于楚庄王本人,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无可争辩地挤入史所称道的“春秋五霸”位置。(成语故事《筚路蓝缕》、《困兽犹斗》)

鄢陵之战(公元前575年),是役,晋军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争霸中原的老对手——楚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成语故事《甚嚣尘上》)。

晋楚争霸战争,除了上述晋楚之间的三大战役外,还有许多次是为控制小国而进行的战争,其中,争夺郑国之战,成为晋、楚争霸中原的焦点和关键。楚国一旦控制郑国,便可将防线推至黄河南岸,将晋国阻于黄河以北,晋国再想出兵中原就难了。

成语故事《鞭长莫及》、《尔虞我诈》和《投袂而起》楚庄王围攻宋国的故事。

成语故事《唯命是从》楚庄王平定郑国,使郑国归附楚国的故事。

成语故事《各自为政》宋国和郑国交战的故事。

成语故事《 居安思危》晋悼公平定郑国,使郑国归附晋国的故事。

成语故事《多难兴邦》 楚灵王和晋平公争做盟主的故事。

(四)联秦制晋和联吴制楚

通过多年的战争,晋、楚均已认识到,双方力量均衡,不可能以武力独霸中原。由于楚国采取了联秦制晋及晋国采取了联吴制楚战略,使晋、楚均处于两面作战的状态。作战重心亦逐渐转移至秦、晋和吴、楚之间。

成语故事《疲于奔命》是写晋国帮助吴国,吴国进攻楚国,使楚国疲于奔命的故事。后来楚国发生内乱,伍子胥从吴国借兵攻入楚国都城郢,楚国几乎亡国(成语故事《倒行逆施》),由于秦国出兵救楚,才使吴军退兵(成语故事《同仇敌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