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申曦|关于那些脑子里在忙自己事儿的孩子

 灵石水华 2018-09-26


【芬和她的孩子们18】


作者:顾申曦Maria Gu(PCC)

国际教练学院导师。从小生长在上海

现定居赫尔辛基,有一双聪慧的儿女

 

在前一篇文章《他们如何对待那些好动的孩子?》里,我随着丽莎老师参观了六年级和二年级的特殊班,从二年级的特殊班出来后,丽莎看着我微笑的脸问道:“中国的学校是怎么帮助有多动症的孩子的?”

 

我把视线移开,望向过道里擦得亮亮的地板,想说点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的脑海间能想到的是大人们习惯性地把孩子分成几大类:优秀生,中等生和差等生,“ 调皮捣蛋”,“不守住纪律”,“搞破坏”,“不听话”,“不争气”……都是用来形容差等生,好像都是孩子的罪过,接着是做家长的罪过,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我的思绪顺着这些记忆继续着,要是有哪位专家或者医生能告诉我们:“这孩子没问题,就是有点多动症……”那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变?学校是否会采取什么特别措施吗?

 

 “Maria,我们去教师休息室喝杯咖啡,现在是课间休息时间。” 丽莎打断了我的沉默。

 

宽大的休息室拐角处有个小厨房,那里有热咖啡,还有茶和几种不同的糕点。老师们陆陆续续走进来,各自端着自己的那一份吃的喝的,围坐在长桌边上,边喝边聊,亲切,和谐,风趣。两个特殊班的老师也来了,一回生二回熟,她们打着招呼坐到了我和丽莎的边上。

 

言谈间,我顺便问起学校是怎么确定谁去特殊班学习的。丽莎说:“当发现某个孩子的表现影响了全班正常上课时,我们会邀请家长和那个孩子一起参与一些特定的对话,这些对话由学校专职的心理老师、健康老师和监督老师分别负责,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关注,然后从孩子对某些事物的反应来判断孩子的心理和体能素质,必要的时候还会外请专家来协助。当走完这个过程后,学校和家长再共同决定是否让孩子进特殊班。”

 

“那孩子会怎么想呢?”我插了一句。

 

特殊班的老师回答:“孩子们通常会积极配合的,他们乐意被关注,被欣赏,喜欢在一个适合他们的环境里安心地学习,孩子们知道这是学校给他们的特殊待遇。大部分学生会在一年之内就重新回到正常班去上课了,回去后不适应的还可以再回来。我在这个学校教的这个班有两个学生是从别的学校过来的。”原来,她还担任其他学校特殊班的老师,听起来教育局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课间休息结束了,等大部分老师都离开后,丽莎说她还可以陪我一小时。我求之不得,赶紧让她跟我讲讲学校是怎么关心那些“安静”的、听不进老师讲课的孩子们。我,不敢再用“差等生”二字。

 

丽莎抬了抬头,顺手整理了一下看上去才染过的一头金发,想了想说:“这类孩子的特点是富有想像力,脑子里随时随地都会浮现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念头和画面,然后思路就跟着这些念头和画面走了。他们看到老师在班里讲课,有学生在举手发言,但他们自己不会去参与,因为他们的脑子里在忙自己的事。他们人在课堂,心在别处。有这特点的孩子因为没有听,就不明白学习的内容,不会做作业,自然也跟不上班里的进度。虽然他们不会影响班里其他孩子们听课,但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学习状态的话,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自信心……”

 

怎么听起来很像我女儿的特征? 我们一起去滑雪的时候,她会跟我谈夏天海里游泳的事;在草地里摘蒲公英的时候,她会突然跟我聊起溜冰的事了……我得经常提醒她你应该这应该那的。原来是女儿富有想像力!

 

丽莎说,学校里有不少这样的孩子,学校是这样来帮助学生跟上学习进度的:

 

第一种方法,是让有需要的学生就在自己的班里享受特殊待遇。班主任自己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来帮助这个孩子跟上学习。老师会在其他学生做作业的时候,让这个学生坐到后排位置,一对一的教孩子读书。当孩子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重要的,老师在关心自己的学习,孩子的思绪就不容易飞走了,他们就能够专心了!

 

还有一种方法,是课后一个小时的补习班。在补习班里,老师会分派好时间单独教每个学生,让学生没有机会不听。补习班的学生们经老师同意,从不同班里来的,放学后大家再用点时间,把不会的内容学会,下次回到自己课堂里听课时,就容易跟上了。

 

第三种方法就是课后作业班。这是个开放班,想去的学生都可以去。有的学生喜欢把当天的作业完成后再回家,另外,如果做作业时遇到难题,有班里的辅导老师随时可以讲解,一举两得。

 

邻居的小朋友Aniina和我女儿在一个班里,平时学习不错,但是,有一段时间Aniina的数学有点跟不上了,开始在上补习班。我听说后,问我女儿是不是也想去。女儿毫不犹豫的说:“想啊!可是,老师教我们的我已经都懂了,就不能去了。要是有哪次不懂的话,我一定要去的。我朋友说了,去补习班一学就会的。” 看来孩子们真的不是学不会。

 

在芬兰,很少有学生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学生聪明。我女儿的理论是:“妈妈,你知道吗?拿十分的学生是因为他们想拿十分,所以他们把很多时间用在看书上;拿八分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认为八分就够了,他们还有时间做别的事。” 妈妈我很领会女儿的意思,不强求。

 

这里的教育制度不宣扬赢家,也就没有人怕输了。

 

为感谢丽莎周到的安排和耐心的陪伴,我邀请她和我朋友一起来我们家里吃中餐,那是他们最喜欢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