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损失”和“零浪费”,相互的”教练”过程

 肖毅冥海 2018-09-27

标杆精益

ID:benchmark_lean

关注

作者 | 汤晓磊(转载请注明)


损失和浪费是一回事吗?


谈到损失,一般也会谈到浪费。WCM/TPM专业人士通常会从“损失”角度切入,精益专家但凡谈精益都会从7个或者8个浪费谈起。但实际上,损失和浪费本质上都是“不增值活动”。


损失和浪费也会有些许区别。这里总结如下




这里以自己所负责区域的数据做个简单的说明。如下柱状图是生产区域损失分布,其中最大的损失为检验占比31%。对我团队来说,操作工在等待QC化验的时候,是一种“等待”浪费。等待原料送到生产现场,也是“等待”浪费。从这个解释,大家很容易明白。某一种“浪费”往往会对应很多的具体的“损失”。浪费通常描述的是一种“定性”现象,而损失是具体定量的。




区域损失分布图




 8大浪费


也许大家会问,做实践的有必要抠着概念的细微之处呢。其实呢,在实践中运用“损失”和“浪费”的概念可大有文章呢。


通常来说,从大处着眼,区分改进的优先级,损失就会起到大作用。比如上如检验环节,大家看到对比就知道,我本人必须在这一块做重点突破,才会对产能有大帮助。作者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根据检验损失呢,我们推动了多个一次性合格率高的品类实施了半成品免检。另外也推动建立了线边实验室。


从小处着眼,培养作业人员的问题意识,浪费观念则能发挥奇效。大家都知道大野耐一圈,话说很多公司训练精益人员的第一课就是站在一个圈里,定点观察找问题。这里以我对团队一个操作工的训练案例为例来简单说一下,浪费观念为什么很有用。我团队的操作工平常不一定有很多机会,接触报表,甚至去统计损失,但他们对自己工作费力不费力绝对是一清二楚的,只是平常习惯了,也会把这个费力的作业当作“正常”状态了。


有一次,我心血来潮,就给团队讲了8个浪费(DOWNTIME),然后要求兄弟们拿自己的案例来阐述其中的某些浪费。其中一个小伙,突然有一天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每次从电梯取原料的时候都要搬到平台另外一头去称量,中间还有一个台阶,然后称完了,还要拖到锅口。一天15趟,很累很累。能不能把称装在电梯旁边呢?只要加个电源就好了呀。

 

于是我和主管鼓励他和维修师傅一起完成了这个Kaizen。这里也分享给大家。




从这些案例背后,我和我的主管学会了一件事情,不遗余力的去宣扬“浪费”的观念。还记得昨天,有一个操作工对我的主管说,领导,这原料还没来,我的锅没办法生产,这是等待浪费啊,我正应该教一下计划部门这个等待浪费,如果他们懂这个概念,就会提前跟我们反馈,避免物料不来,中间协调等待的浪费。


我也很欣喜的看到,我的团队中大部分人都意识到“浪费”无处不在。“浪费”意识的建立不就是全员改善文化的开始吗?


“零损失和零浪费” 观念如何植入团队的DNA中?


我想作为改善专业人士,大家都不会陌生。针对OEE/能耗损失等,都会建立一套损失追踪,分析,回顾,建立行动计划的流程,这也是一个PDCA的基本套路。但大家是否也跟我遇到了一样的困惑?我发现在实践中,即便把流程建立的再严丝无缝,责任人,跟进项做的都很到位,产生的数据结果很漂亮,但很少看到零损失文化融入到团队中去。在最近的思考中,我发现流程的建立和规范已经不足以推动文化的深层次变革了。也许该试着从价值观,思维观念入手来推动了。但怎么上手呢?我不懂大道理,但如下的一个实际案例也许是一个好的启示。

 

我负责的一个车间一直面临产能压力。产出需求一下子从45吨/天要提高到60吨/天。

我碰巧刚好学习了突破性改善周的一些知识,就想借着这个机会来对团队骨干进行“零损失”思维的引导。

 

如下是在现场的对话。


——我:D哥,你看呀,如果下游工序开的呼啦呼啦的,我们供应不及,是不是就产生了等待浪费。


——D:是的呀,可是我们工艺要求是这样,不是我们不想多做呀,这怎么可能提上去呢。


——我:我能理解呀,但你看,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就是从45吨/天必须提高到60吨/天呀?


——D:是的。


——我: 我们试着从人机料法的角度看看呀,有没有机会,你看,我们现在工作时间不是无缝对接的吧,中间我们的设备会停下来,对不对,这是啥浪费?


——D: 这是等待浪费,哦,我们把它利用起来,拿差不多5吨/天就有了。


——我:对的,那么,你再看,我们现在看看OEE损失分布啊,30%的时间在等化验室化验,他们实验室在另外一边,换个衣服出去,走路,化验室大姐是不是也不管我们产能压力大,我们还得等他们。这是啥浪费。


——D: 等待。。。


——我:能不能不化验呢?


——D:不化验怎么可能呢?如果不化验,出了问题,我担不起啊。。。


——主管S: 你先这么看,如果可以不化验,我们需要做什么。。。


——D(激动):怎么可能不化验呢,做不到的。


——我:D哥,你先不着急,你看我们最大的配方是哪个?最大的配方系列中,最多的SKU是什么?合格率有多高? 不合格的地方在哪里?你先过一个礼拜给个数据给我,可好?


——D:我尽量吧。


这个对话,显得有点不欢而散。

 

一周后,我在电脑前,继续找到了D,一起回到了这个话题。


——我:怎么样,D 哥,最近excel 数据透视表用的不错嘛。


——D:哈哈,学了蛮久。为了搞清楚这几个问题,我只能学习如何做分析了。


——我:那你告诉我答案吧。


——D: 这个最大的配方是N系列,占比60%。在N系列中,86是做的最多的。考虑多所有指标合格率在99.7%,不合格集中在指标A的调节上。我觉得只要做好AM,让设备稳定,注意操作工关键流程控制节点,对一些指标的调节进行数据跟踪,分享自己的经验。至少我们首先在其他指标上,我们可以不检查,但需要做好AM,做好技术分享,做好流程的关键控制点。我觉得60吨/天问题也不大了。

 

我欣然一笑,是的。其实零损失概念的建立不是说,我做不到,而是应该建立这么一个观念,这可以达到,但做到这个,我需要做哪些。这个观念一旦建立,就突破了自己对局限的认识。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所以大家问我该如何植入团队DNA。秘诀也许在每一天,每个损失,每个浪费的相互的”教练”过程。我想这不容易,但一定是值得我去坚持的事情。

 

以上,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期待您的解读,欢迎文末留言!



近期活动推荐


 →  第二届《标杆精益改善大赛暨中国精益管理高峰论坛》报名入口……

 →  第二届《标杆精益改善大赛》再燃战火,重磅来袭!

 →  开学季!《丰田式低成本智能自动化高级研修班》开班…

 →  135期《丰田精益生产考察研修班》开启报名……

 →  第6期《上汽精益生产考察研修班》

 →  书籍推荐:《绿色工厂》TPM指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