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北京只有烤鸭和涮锅子?还有这些不可错过的美食!

 谢文染小默 2018-09-28
吃了么您内!
是北京最寻常最温暖的问候
无论何时何地
这句问候都不会突兀
可见吃在北京吃是多么的重要
今天小编就给伙伴分享地道的北京美食
接下来的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样样有特点哦~

几道“大菜”

北京烤鸭
来北京绝对要吃的第一个肯定就是北京烤鸭。北京烤鸭的技法,经历了“焖炉”和“挂炉”两种变化。“焖炉”烤法最早来自便宜坊,这种烤法是以秫秸将炉膛烧热,放入鸭子,关闭炉门,以余温将鸭子焖熟。
至于“挂炉烤法”则确信出自于清宫“包哈局”,最晚在乾隆年间便已问世,当年全聚德最早礼聘的烤鸭孙师傅,便出身于“包哈局”,清帝逊位后供职于金华馆掌炉。之后孙师傅再传于后人,“挂炉烤鸭”技艺一代代逐渐完善,具体的工艺可细分为十九道步骤,最完整的工艺资料可以追溯到1958年。
一句话来概括,挂炉烤法鸭皮酥脆,肉质稍许发干;焖炉烤法更嫩更肥。
老北京涮羊肉
北京人称吃火锅为“涮锅子”,一般在冬天吃的比较多。与南方的火锅有所不同,老北京涮羊肉的标准配置是铜锅、清汤锅底,追求羊肉的原汁原味,然后再蘸上一点麻酱料,那味道简直绝了!除了羊肉之外必吃的还有糖蒜和蔬菜里的“经典老三套”:白菜、豆腐、粉丝,最后再来一个外酥内软、口口生香的芝麻烧饼,吃的饱饱的~

炸酱面
在北京,炸酱面可是家家必会的一道菜。用料简单做法容易,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来碗炸酱面就好了。炸酱面做法简单但讲究也不少,首先面条用手擀面为最佳,其次炸酱面的灵魂在于酱,在北京称为“小碗干炸”,五花肉丁重要的原料,至于“秘方”是什么,家家都不一样,好吃才是最重要的。最后就是面码(也就是配菜),别看炸酱面只有一碗,这面码可是不下20种,青豆、黄瓜、白菜、豆芽、香椿、芹菜、水萝卜、菠菜、黄豆......一年四季都不一样,难怪如此美味了。当然北京除了炸酱面,打卤面也是hin好吃的哦,有机会都可以尝一尝。


特色小吃



人气套餐
北京最火的套餐:豆汁儿、焦圈儿、咸菜丝儿 
这三样小吃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却是北京人的最爱。至于味道究竟怎么样,还是要看大家的个人喜好了...其中豆汁得争议最大,它的气味和味道都十分独特,有股酸臭味,一般人很难习惯。豆汁的最佳拍档焦圈就比较符合大众的口味了,又脆又香。

芥末墩儿
吃得油腻了,换换口味,芥茉墩最好不过了。别看它长得丑,味道可不一般,芥末墩儿吃起来辣味蹿鼻,恨不得眼泪都流出来,嘴里却爽脆甜香,叫人欲罢不能。喜欢芥末的宝宝一定不定错过!
卤煮火烧
卤煮也是褒贬不一的一道菜,没吃过卤煮得人会觉得很恶心,一旦尝过之后就不会再忘记那个味道了。卤煮是将火烧、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用卤汤熬制出来的,满满当当一大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连汤带菜,盛出一碗,浇点腐乳、韭菜花和辣椒油,再撒上点蒜泥,就俩字,好吃!
咯吱盒儿
    咯吱盒儿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特色食品。几乎每个北京人都会有一边玩闹着,一边嚼着咯吱盒儿的童年记忆。咯吱盒儿分荤素,素的就是绿豆面与白面混合后,直接卷成卷下锅炸。而荤的则是在两层面皮内夹肉馅下锅炸。素的香脆解馋,荤的喷香下酒。
炒肝儿
如今在很多的京味菜馆都能吃到炒肝,北京人都好这口儿!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 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汤汁晶莹透亮,大肠肥香软烂,肝嫩而鲜香,是老北京代表小吃之一。将白水杂碎里的心肺都去掉,只要肝和肠,过个卤,用酱色勾个芡,就变成了肝与肠黏稠的样子,再放上些蒜末,一碗炒肝就完成了!


5样宫廷小吃

豌豆黄
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小窝头
用黄豆、玉米加工成精细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特点是上尖下圆,小巧玲珑,看上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宝塔,吃起来味道香甜,细腻滋润。
芸豆卷
原先是民间小吃,传说是慈禧太后听见宫外有小贩叫卖,便召进宫内品尝,觉得很好吃,于是命令御膳房专门制作,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
肉末烧饼
1975年周总理养病期间经常到仿膳饭庄,称赞到“你们的烧饼不错,别处比不了,家里做不出这个味来。”外焦里酥,咸中略甜,香酥可口,味厚醇正。
奶酪
牛羊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被认为是酒后佳品,乳白滑润,入口即化,香甜爽口,是人们夏季喜欢的清凉食品,也是一种健康的保健食品。

北京小吃还有很多
给大伙分享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更多好吃的,好玩的
伙伴们还得亲自去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