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得病的其实是这个社会!

 希良 2018-09-28

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施助者与被助者?服务者与顾客?甚至朋友?

用那种关系概况医患关系其实都忽视了双方的复杂关系。

但无论关系多么复杂,“信任”才是医生和患者间唯一的纽带。

对于我们心内科医生来说

心脏病患者入院就医,自然是要花钱的,那就用消费关系来衡量吗?

这恰恰是近年来我们走入医患误区的根源之一。医生和冠心病患者间并没有建立直接的金钱交易,所有的费用其实还是交给医院,而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是由事业财政拨付以及医院配给,简单来说,心脏病患者住院费用是1000元,你的医生也不会工资缩水,住院费用是10万元,医生也不会发家致富。

同时,健康不是商品,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物化,无法衡量。治疗心脏病不同于修理汽车的发动机。在汽车4S店修理发动机要什么零件、花多少工时清清楚楚,一个发动机只不过是一个机械,就算修不好,重新换一个便可。但是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却是独一无二的。人体器官之复杂,当今医学也没有研究透彻,每个人的健康情况不同,治疗效果千差万别,同样一种阿司匹林有的心脏病患者吃了救命,而有的患者吃了反而消化道大出血丢了性命。

健康没有保险柜,医生能够治疗的疾病也仅仅是人类万千疾病中很少的一部分。这就像虽然人类科技十分发达,早已经探索尽地球表面每一个角落,但依然不能横穿百慕大三角,不能探明海底世界一般。

既然医生和患者之间不是消费关系,那可以用救助者和受助者来概括吗?

自然也不行,这种强者和弱者的关系反而是过去几十年的老模式之一。

几十年前,医疗资源短缺,统一分配医疗资源,心脏病患者只能被动选择医院。无论医疗资源好坏,无论病情轻重,患者受限于医学及社会的发展,自主性大打折扣。而现如今,医学发展迅速,心脏病患者选择余地广泛,有充分的的权利选择哪家医院,哪位专家,不再具有强制性。患者在医院及医生面前不再是地位缺失,毫无信息知情的弱势群体。

那么,医生和患者之间是“朋友”吗?

这恐怕并不是科学的定义。本身医生和患者之间是朋友就是一个伪命题。互相没有一同生活,没有共同经历,仅仅经历几天的住院,就可以成为朋友?

更重要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医生只有对患者的病情“置身事外”,冷静客观分析,才能得出一个利弊分明的治疗方案。而真的那些所谓的“朋友”往往只能意气用事,主观臆断。

这里所谓的“朋友”,是说医生对病人的疾苦感同身受,及时施治。

终究,没有一个关系可以概括医患之间的复杂。

我们需要的往往只是“信任”两字便可。

但信任从何而来?

要求医生能摸着良心问心无愧,要求医生智商不凡学历优秀,要求医生努力钻研技术精湛。、

希望病人将心比心去掉主观抵触,希望病人敞开心扉积极协作。

更需要这个社会完善法制,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合法权益。正面宣传合适的生死观,医学有局限,医生不是万能神,医院里同样会有生死悲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