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资源•自然生态|太湖告别围网养殖

 沐沐阅览室 2018-09-29

太湖告别围网养殖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为了进一步保护太湖的水质和生态环境,9月25号苏州市政府和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联合对外发布公告,公布了太湖当中最后一块围网养殖区的拆除补偿方案。这就意味着明年整个太湖全面禁止围网养殖太湖水域里的围网养殖将成为历史。


围网养殖严重破坏水环境

围网养殖不仅是提高湖泊水产品产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我国渔业经济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围网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全国水产品养殖产量逐年递增,特别是近十年来,增速加快,但在满足人们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也给水环境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制约了我国湖泊围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湖泊底部的水草剧减

近年来我国的超密度、集约化围网养殖导致湖泊底部的水草剧减,围网区更无水草生长,网区外的水域由于某些人为因素水草也大量减少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具有多重净化功能,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供其生长繁殖,从而有效避免了湖区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因此,水草的锐减会造成泊自我调节能力大大降低,失去净化水质的功能 ,从而导致湖水水质下降,限制围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体富营养化

人为投饵是湖泊围网养殖快速提高水产品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投喂的饵料通常有30%以上未被鱼类摄食。未利用的饵料沉人水底后通过微生物分解消耗溶解氧,进而释放氮、磷等营养元素,通过物质循环成为肥料,污染水体环境,改变了湖水水质。所以,投饵量的不断增加是加速湖泊水质富营养化、引起湖泊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

围网养殖的水生动物会产生大量排泄物与分泌物 ,这些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氮化合物,如 :氨、尿素、肌酸、蛋白质等。大量残饵、排泄物与分泌物沉积于湖底,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释放有机物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造成湖水营养过剩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进而污染水质。

3

水质恶化

围网养殖的有些水产需要用药物,如磺胺类药物、杀虫剂、抗生素等,来防治一些有害生物以及控制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类等病害的蔓延。在防治有害生物和控制病害的过程中,围网区水体的用药量远远高于其他水体,加剧了网区水环境的污染,同时会引发一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湖泊围网养殖中的病害防治药物的大量投入加速了水体环境的污染及湖泊水质的恶化。

湖泊围网养殖的日常管理中,尤其是养殖业一些机械设备的漏油燃料废物随意倾入湖泊以及围网养殖的管理人员产生的一些生活垃圾肆意倒入湖水,会加速湖泊围网养殖的水体环境污染和湖水水质恶化。


今后再无太湖大闸蟹?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233平方公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太湖开始围网养殖。“好水养好蟹”,太湖大闸蟹声名鹊起,利益驱使下,到太湖养蟹的不光有本地渔民,农民、外地人也纷纷加入围网养蟹队伍,最多时围网面积20.43万亩。经过1998年、2008年两次集中整治,逐步被压缩到现在的4.5万亩,主要集中在东太湖湖湾的吴中区东山岛与吴江区的庙港、七都沿岸。按照国务院及江苏省相关规定,2020年前取消太湖网围养殖,恢复养殖区原有生态面貌。

湖面上看护棚林立,一圈圈围网、一个个养殖小区,把浩渺的湖面分割成无数的网格,进入湖区宛如进了庞大的迷魂阵。围网的养殖户都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以最小面积追求最大价值,形成高密度养殖。密度大了,投饵也多,饵料沉入湖底,腐烂后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污染。

螃蟹自然繁殖对湖泊不构成影响,把螃蟹网围在太湖里养,投饵的污染,螃蟹吃草等对湖泊生态系统的毁损,对湖泊影响是负面的。湖泊有多重功能,养殖鱼蟹的产量虽然高了,但影响了其他功能。从保护湖泊生态来看,不仅仅是太湖,其它湖泊围网养鱼都应该拆除。

环保部门监测表明,东太湖网围养殖区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均比未养殖水域大幅增加,明显影响水质。国家环保部门明确,太湖最主要功能是提供饮用水源、调蓄防洪,保持流域生态平衡,发展渔业必须服从这一大局。

🔼东太湖位于太湖的东南部,面积虽然只占整个太湖的5.6 %,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蓄水、净水、防洪,及为上海、杭州、嘉兴及周边城市提供生活水源。近年来,由于太湖区域经济的过度开发、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活动频繁,特别是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过度开发,太湖流域水污染不断增加,东太湖的水质已经严重恶化,直接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明确指出江苏省东太湖养殖过程大量投喂冰鱼和颗粒饲料,太湖围网养殖污染突出,要求限期完成清拆

考虑到太湖渔民养殖的大闸蟹,到9月以后将是成熟期,签约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渔民今年一季的螃蟹仍然可以正常销售,因此,今年苏州大闸蟹产量不会受拆围影响。

🔼苏州阳澄湖养大闸蟹的地方,我们吃的大闸蟹就出自这里

历经多年的经营和打拼,太湖大闸蟹已形成良好的品牌和完整的产业链。拆除围网,太湖大闸蟹的牌子会不会倒?

其实拆除围网将促使大闸蟹加快实现生态养殖,水质好,有螺蛳、水草,螃蟹的口味比围养的更鲜美。省渔业管理部门聘请湖泊专家对东太湖进行规划,设立增殖保护区、休闲渔业区。苏州计划用3年时间,推广带有尾水净化功能的标准化池塘改造,目前吴中区已实施,吴江区七都镇规划1.5万亩生态大闸蟹养殖基地,已全部被渔民承包。此外,太湖加大增殖放流鱼蟹苗后,渔民将捕捞到更多的野生太湖螃蟹。所以,太湖大闸蟹的牌子不会倒。

取消围网养殖后,政府部门将在每年春季向太湖投放蟹苗,任其自由增殖、生态育肥,到了秋季,持有捕捞证的蟹农可以自行在太湖捕捞出售,所以“再无太湖蟹”的说法并不准确。

从历史来看,太湖的原始自然条件适宜大闸蟹的存活,通过禁止围网的方式保护水体是太湖治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同样也是顺应自然。


太湖网围初衷是致富渔民,改善群众生活,当时政府还贴息鼓励发展养殖,到后来无序发展,出现众多无证养殖,经过两轮整治,打击取缔无证养殖,控制养殖规模,到目前全面取缔,是环保优先的需要。这次太湖拆围斩草除根,为的就是保护生态太湖重要水源地,这是最大的民生!

美国五大湖没有养鱼,国外河湖都没有围养。为保护生态,对大江、大河、湖泊、水库等开放性水域,我国正在逐步取缔围网养殖。将来人们吃的鱼、虾、蟹,要么是天然捕捞,要么是池塘生态养殖。 

习题链接

练习

我国水质分为五类:Ⅰ类为最好,Ⅲ类以下水质恶劣。下左图示意2001~2006年我国某淡水湖围网养殖面积和水质等级变化,下右图为围网养殖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围网养殖面积与水质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从围网养殖角度,简述防治该湖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解析与答案

【答案】

(1)围网养殖面积越大,水质越差。

原因:过度养殖使水草减少,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养殖过程中未利用的饵料增多;鱼类排泄物增多,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渔民的生活垃圾、渔船漏油等污染增多,引起水质下降。

(2)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污染物的清理;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养殖面积;实行低密度围网养殖;提高水质保护的意识,加强养殖管理。

作者:谈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