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人人都可以“白相摄影”

 舍得斋主 2018-09-29
当人人都可以“白相摄影”
林路
■ 上海即景 林路 摄影
扫一扫请关注 “新民艺评”
  ◆ 林路

  摄影从小众艺术变成平民热点就是近几年的事,趁着这股东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一年比一年热闹。早在21世纪初,国外就有媒体评选出一千年来影响人类的重要发明,其中摄影排名靠前,并且被认为是人类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天,当摄影术诞生180年之际,回首摄影短暂却又无比生动的发展历程,谁都会感慨万千。因为摄影术的诞生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完全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摄影作为一种“仪式”,已经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并且以其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不可替代的纪实和艺术创造功能,足以和数千年历史的绘画、雕塑傲然并存于世。尤其是摄影狂飙突进的姿态,更是让无数喜爱摄影的人欣喜若狂。

  摄影改变我们的第一种方式,就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坚守摄影对于客观现实记录的底线。也就是说,在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范畴,目击和尽可能地客观呈现,是摄影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媒介的关键点所在。正是因为有了摄影,这个世界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成为可以通过视觉“触摸”的真实存在。之在2018上海国际摄影节上,有一条美妙的时光隧道——通过从1978年到2018年拍摄的一百多幅照片的排列,让我们看到了40年上海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在影像中流动,让许多模糊的记忆突然间清晰起来,不由得怦然心动!我曾在《都市的灵魂》一书中写道“可惜那时候还没有摄影,于是我们只能想象苏格拉底在城市街头雄辩时的模糊身影,或者猜测最早的奥林匹克的勇士们如何角逐在竞技场上……”而通过纪实的方式触及当代生活的敏感层面,多少年后还会令人情不自禁生发出大悲大喜的情怀。这究竟是影像的力量强大,还是岁月过于残酷?但至少,摄影的存在有了不可替代的理由。

  摄影的第二种存在方式,就是其主观的艺术创造空间,从而可以和绘画以及其他的艺术样式同场竞技。这时候摄影的存在,更为强调其个体的创造力和情绪化的营造,从而在心灵的层面达到融合的可能。这时候的摄影也许不像“摄影”,更像是心灵闪光的模糊印迹,或明或暗,或浅或深,将其创造力推向极致,将其情绪化构成“偏激”。只有这样,摄影的艺术创造才是独一无二的,才是无可替代的——客观的真实被心灵的真实所替代,往往更接近于个体的客观存在!当代摄影家从艺术创造的角度,将摄影推向了观念艺术的层面,从而希望借助内心的力量,产生对现实世界的评判。

  摄影的第三种存在方式,是当下最为普遍的现象,也就是摄影的普及化和传播性,让所有人都可以玩一把——上海话就是“白相摄影”。每一个人都可以将照相机作为一种瞬间即可灵活操控的工具,随心所欲地留下世界“美”的痕迹。更重要的是,摄影在大众层面上的传播,更是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比如这些年风生水起的手机摄影,俨然已经成为视觉艺术的一种,更重要的还是视觉文化的一个分支。手机摄影留下的也许只是一些散落的碎片,是一些斑驳的光影,或者随处可见的生活景观。但是如果你真正把握了手机摄影的技巧,则会体验到在一种游移不定的心境下,世界会成为或闲适、或焦虑、或欣喜、或无所适从的视觉折射,一种生活的本真自然漂移在小小的屏幕上,带来意想不到的快感!的确,通过应有的文化底蕴,凭感觉去触摸手机屏幕的空间——尽管恍惚,尽管魔幻,或者有时候真实得让你产生超现实主义的幻觉!这样的幻觉中有迷人的生命气息,有质感,有力度,光和影的氛围也许不一定是唯美的,却是鲜活的。转瞬间,再用更直接、更迅速的传播渠道与大众分享,完美地体现了自媒体范畴里艺术视觉的妙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