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泻下剂

 差点气死 2018-09-29

第二章 泻下剂

泻下剂,以泻下药为主,具有通达肠胃,荡涤积滞的功用,用来治疗有形之邪而致的里实证。里实的含义较广泛,泻下剂治疗的是有形之邪,它属于下法范围,但并不代表整个的下法。另外,食、水、痰、血、虫也是有形的,也可以用泻下的办法来治疗,但是因为分章的不同,所以放在其他章节论述。《内经》云: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另外还有中满者,泻之于内等,因为六腑之气,以通为顺,腑是泻而不藏,必须要通畅,一旦不通畅,结存在里边,就使得人体整个气机紊乱,清浊难分。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正常的时候,清在上,浊在下,而现在有形的积滞在里边,整个气机不能正常升降出入,这样就导致许多变化,产生了各种病。

这种原因造成的病,只要通就可以了,所以临床上,荡涤里实,可以很快使病去。当然。里实包括很多,还有不同性质的问题,例如热积,泻后,马上就能热清。神志不清也能神清,因为它是有形之邪和无形之热相合,不去实就去不了热。外感之病邪传里而化热,本来是无形的,可是当它龌有形之积结合的时候,不去有形,就无法去无形。除了热性的。还有寒性的,还有的不是食而是水,但是通过泻去有形之实,不但寒热之邪随有形之郡而解,而且人体阴阳之气可以正常地恢复。总之,泻下剂是用来通六腑之气,腑气一通,传化就会正常。因为有寒热虚实之分,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方子来具体说明,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里实证,用不同的办法。但是要注意,首先要知道确实是有形之实证,虚证不能用,因为泻下剂经常要配伍行气和活血的药,帮助它更好地泻除有形之实邪,如果是虚证用了行气活血的药,必然损耗气血。还要注意,泻后不等于病痊愈,因为泻后要考虑脾胃是否恢复,脾胃如果没有恢复,一定要继续给予调补。饮食一定要注意,特别是有形之邪祛除以后,因为气通顺。往往喜欢吃,想吃,如不慎饮食容易再次产生食积。至于邪水在里,就更要注意,水需要用泻法的时候,无论是什么性质的水,饮食禁忌都要非常注意。总的原则是,吃东西要寒温适中,清淡而松软。容易消化。热结。就是邪热和有形之实邪相结,外邪或者是寒,或者是热。入里生热,温热之邪本身就是热的,当入里、入阳明或者在其他部位,就可以和有形之邪相结,无形和有形结在一起,这样的实邪就得用寒下的办法。寒下能够清热去积,特别是热病热结阳明的时候,往往是一泻而热清,就是无形之热,随着有形之实一同祛除。这时单用清热是不行的,古人有句话,汤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所以釜底抽薪是治疗阳明热结,阳明腑实证最好最快的办法。但是寒下不仅仅是治疗阳明腑实证,我们通过两个方子就可以理解。另外,所谓急下存阴,是比较好理解的。

因为热邪伤阴,热越盛,阴越伤,热结越实,越不容易下行而出,所以在寒下的同时,要采取滑下的办法,在不同的方剂中,有不同的体现。首先,从大承气汤来看,是典型的阳明腑实,热结在里。主要症状就是身热,汗出,大便不通。大便秘结,腹部满痛拒接,由于胃气不得下降,浊气上填,所以随着里边腑实程度而影响到胸脘部痞满,进一步要注意手足濈然汗出,这个汗出和白虎汤证不同,汗没有那么多,因为热入阳明而成腑实的时候,津液已伤,所以这个汗不要理解为全身大汗。另外到后来。由于里热特盛,所以出现手足不时的汗出较多,一阵一阵的,见到这个情况,因为脾主四肢,阳明也主四肢,汗都是从里而出,临床见到这种汗出说明津液更伤。关于区别津液损耗轻重的问题,要看舌苔,既然是热结阳明,当然是黄腻苔,而且黄是比较深色的黄,而且是干的,程度越重,颜色越深,越干。由深黄而焦黄,而焦黑,甚至舌头上可以出现裂纹、芒刺,这都说明里热盛,津液大伤。掌握了这些情况,就可以知道其他相应出现的症状,如口渴、神昏、谵语。

还有一个不同之处,日晡加重,所以神昏,和热入营血出现的神昏不同,有清楚的时候,但是日晡加重,这样的情况,用寒下的办法,大便一通,可顿然而解。这里还要注意,尽管存在很多有形之积,看上去腹部并不高起,和气胀、腹水都不同,但有一点,腹部是硬而拒按的。还有一个舌苔颜色,强调注意上面津液的多少,但是我们现在条件不同了,往往在医院里经过输液,舌苔就改变为上边是白黄,透过白苔可以看到黄苔。

有时看不到黄苔,是因为输液或寒凉药用得大多。这时还可以通过验齿来确诊,温病辨舌验齿有一句话叫前板齿燥。输液可以解决人体一般体液的不足,使舌苔产生自精苔,但是对于人体的津液亏损,阴分不足就不能起到根本解决的作用,所以这时看牙齿却是干的,严重的甚至牙齿如枯骨。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

大黄四两,酒洗(12g)厚朴八两,去皮,炙(15g)枳实五枚,炙(12g)芒硝二两(9g

【用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现代用法:水煎,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剌,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接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而实。里热实证之熟厥,痉病或发狂等而见里热实结者。

【附方】

1)小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四两,酒洗(10g 厚朴二两,去皮,炙(6g 枳实三枚,大者,炙(9g)。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痢疾初起,腹中胀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亦可用之。

2)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冼(12g 甘草二两,炙(6g)芒硝半升(12g)。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温顿服之,调胃气。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肠胃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亦可治疗。

3)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厚朴15~30g 炒莱菔子15~30g 枳实15g 桃仁9g 赤芍l5g 大黄15g(后下)芒硝9~15g(冲服)。水煎服。最好用胃管注入,经23小时后,可再用本方灌肠,以加强攻下之力量,有助于梗阻之解除。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即痞满)较明显者。

【方解】学习大承气汤,可以回忆一下总论里面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由于主要的病机不同,君药、臣药的位置不阿,用量也不同,在这里,极容易误解。有人机械地认为君药的分量必须是方中最大的,但是,在这里虽然厚朴量比大黄大,但主病之谓君,君药还是大黄,大黄可以泻热积,可以清热。芒硝作为臣药,就是润的意思,它味咸性寒能软坚润燥,协助大黄来泻陈热积而燥实的大便。而厚朴和枳实都是下气的药,特别是枳实,是肠胃经的药,这两个药作为佐药。就是利用它向下行气的作用,协助硝、黄来荡涤积滞。同时大承气证的特点是除了腹部的症状,上面还有胸腹痞满的情况,从胸到腹,都是胀满,而且腹部满痛拒按。在这里要注意煎服法,大黄必须后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大承气汤还可以治疗其他的证,例如痉病,虽然可以用,但关键还在于大便秘结而有热,如果没有腹部症状,没有大便秘结,没有这样的舌苔,就不能用。在临床上热结旁流容易误解为大便自通。其实热结旁流是里热大盛,大便燥结,而里热蒸迫津液下流,排出物是稀的,很少有实物,甚至就是像《伤寒论》上所讲的。下利清水,色纯青,还要注意闻诊,虽然是水,但热毒的臭味特别强。所以,一看是稀永,色青而臭,更需要急下。只有把热结祛除,热清了自然就没有水了。这样的旁流,有两方面均可消耗津液,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是邪热在里,热伤津液,另一个还迫使一部分津液向外流,向下流,津液就有两个途径的损失,阴伤更甚,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就要急下救阴。到这个时候,所存的阴液很少了,如果不急救的话,就要阴竭阳亡,这是大承气汤主要的作用与机制。关于脉象,脉可以是有力,也可以是此较细,因为主要的脉象是抗数,还可能是滑。在这个时候,随着阴液的伤,随着正气的伤,脉有力的程度有区别。甚至是沉迟的脉。就是因为热结大盛,气不流行。影响了血脉的流通,只要沉迟有力,其他症状都是热,痞、满、燥,实俱全,连就不能把迟误解为寒,并根据症状的轻重而酌定药量。

通过以上的论述,就可以理解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就是大承气汤去掉芒硝,而且把厚朴、枳实用量减少,它的症状轻,特别是热不如大承气汤证盛,没有濈然汗出,可以有潮热,日晡热剧,总的来说比较轻,可以通过看舌苔,测体温,还有神志,小承气汤可以出现谵语,但不可能和大承气一样,独语如见鬼状发则不识人等,说明不如大承气汤证已经伤了真阴,所以眼睛看东西不清楚,神志也不清。小承气汤之所以去掉芒硝,大黄的量没动,是因为燥实不如大承气汤证严重,不需要润,不需要软,因为热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体内津液的消耗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害,同时还因为痞满的症状也比较轻,所以枳实、厚朴的用量也比较小。特别是厚朴,除了行气还可以燥湿,它是苦辛温燥的药,所以减少了厚朴的同时也去了芒硝。不当用芒硝而用了,容易伤损下焦的阴血,因为咸能伤血。另外,由于芒硝不当用而用了,虽然一次可以见效,但是可能造成再次大便的困难或骨气伤而身体恢复慢。

三承气汤中,大承气汤证是“痞、满、燥、实,如果是痞、满、实而不燥用小承气汤,去芒硝,防止伤下焦阴血。如果上焦痞满不甚,而主要是燥实,就要用调胃承气,主要说明大便燥结在内,因为热盛阴伤,燥结在里,燥实而不瘩满,去枳实、厚朴,恐伤上焦阳气。调胃承气汤有个特点,它不仅仅只是用硝、黄,不用枳、朴,而同时加入甘草。因为硝、黄相合,泻下的作用非常猛烈,通过甘草可以缓,缓的意思是因为大便燥结在里,用药大猛,只能去掉肠中没有结实的部分,燥结的大便却未必下,而且大黄是苦寒的,芒硝是咸寒的,主要是以寒药为主,病在下焦,光用这两个药会伤了胃气,所以用甘草来调和一下,既保护胃气,又通过益气增强推荡燥结的作用,采取的手段与枳实、厚朴不同,一个是行气,一个是补气。在看《伤寒沦》这类方子的时候,要注意甘草的用量,如果是一两甘草,如麻黄汤,就不要说益气,在桂枝汤用到二两就得注意,已经考虑到益气的作用,所以调胃承气汤的甘草也起到这个作用。

另外,从服法要注意,调胃承气汤一次温顿服之,也可以少少温服之。主要利用它清胃中燥热。所谓胃气不和、诰语,是由于胃中燥热,用调胃承气两微和胃气,这是清法,不是作为泻下法的使用。这里少少温服是用来清热,胃中有燥热,并不是因为大便秘结而用下法。在临床,它的舌苔虽然也是黄而干,但是厚的程度不同,腻的程度不同,舌质的红,几个承气汤都是样的,热越盛,红得越深,可是作为调胃承气汤来用,攻补兼施,舌头本身是红的。

由于病人原本体弱,或者是治疗不当。治疗不当是指失去了治疗时机,所谓应下失下,如阳明腑实、阳明热积应该用寒下的办法治疗,没有用,使热结更甚,造成了阴液损伤,阳气损伤。主要是阴伤,既要补人体的气血阴阳,主要是补气补阴,又要祛除热积,在这样的情况下,祛积是主要的,这里的补气和扶正解表的扶正是一样的,不是为治虚,而是为了更好地驱邪,扶正驱邪,通过补盘气阴达到泻下热积的目的。温热学派形成后,对于温热之邪伤阴的问题,就特别注重阴液,以育阴、滋阴增液为主。

增液承气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一两(30g 麦冬八钱,连心(25g 细生地八钱(25g)大黄三钱(9g)芒硝一钱五分(5g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

【方解】增液承气汤,就是增液汤和调胃承气汤去甘草合起来,但是要注意生地、玄参、麦冬的用量要大,如果用量小就谈不上增液润燥的作用,所以在增液汤的同时加上了芒硝、大黄,增加人体的阴液,更好的润燥泻积除热。

新加黄龙汤

(《温病条辨》)

【组成】细生地五钱(10g 生甘草二钱(6g)人参一钱五分(4.5g),另煎  生大黄三钱(9g 芒硝一钱(3g 玄参五钱(15g 麦冬五钱,连心(15g 当归一钱五分(4.5g)海参两条,洗(二条) 姜汁六匙(6匙)

【用法】

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即煎取所得的三分之一)、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一剂,余参或可加入。

【功用】滋阴益气,泻结泄热。

【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附方】承气养荣汤(《温疫论》)

知母(9g 当归(6g 生地黄(12g 大黄(12g 枳实(9g 厚朴(9g 白芍(15g)(原书未著分量)。水煎服。功用:泄热通便。滋阴润燥。主治:数下亡阴。唇燥口裂,嘱干渴饮,身热不解,腹硬满面痛,大便不通者。

【方解】新加黄龙汤主治的证。情况比较严重。由于应下失下,病的变化非常快,以致正虚不能运药,因为药要发挥作用,还要靠人体的正气,当人体的正气虚以后,再强烈的药也产生不了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加适当的补药,更主要的是补气,因为正虚指正气、元气,所以在这里要用人参,既用了生地,也用了玄参、麦冬,这就是增液汤。在增液承气汤的基础上又加了人参、当归。用人参大补元气,用当归补血、活血以润肠,用海参来滋阴。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一是人参的用量,特别是服法。一剂汤药先服三分之一,人参的量是大黄的二分之一,在配伍比例时要注意,因为在这时候不用补益元气的人参,就不能达到目的,但是用量过多了以后,同样会产生副作用,相反达不到泻下的目的,还变成了补气而胸痞腹满更重。还要注意生姜汁用量比较大,一是防止服药后吐,更主要的是通过生姜来鼓舞胃气,和人参相合,更好地把药力运行开,达到泻下的目的,另外,因为海参有腥味,加生姜可以纠正味道。

新加黄龙汤是由增液承气汤变化而来的。新加黄龙汤有甘草,这个问题在《温病条辨》原书上是不一致的,它认为增液承气汤就是调胃承气汤合增液汤,可在方中无甘草。在攻补兼施里边,除了增液承气汤,黄龙汤外。所谓新加黄龙汤是由黄龙汤(《伤寒六书·卷三》)加减变化而来,黄龙汤是用大承气汤加上人参、当归补气补血的药和生姜、大枣、桔梗。这里有个药要注意:黄龙汤中的桔梗,煮的时候后下,以开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使全方降中有升,这样就更利于大便下行,配伍相当巧妙,这一点,不仅是黄龙汤,其他地方也可以考虑用,特别是老年人,体虚,我们用各种通大便的方法时。可以仿效。所谓提壶揭盖,就是小便不通时,用开肺气法,因为肺可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谓肺主一身之气。它与大肠相表里,跟膀胱也有关系,可以开上就可以启下,这都是前人在实践当中总结的经验。理解了新加黄龙汤。特别是理解了三个承气汤的变化,对这些方就容易理解。

另外还有承气养荣汤,就是四物汤和小承气汤合起来,这个方子主要就是补血润肠,但是它用了四物汤而没有川芎。加上了知母,所以这个方子着重滋补阴血,本身是阴血虚,肠燥而大使不通,用于产后,或者素体阴虚,或者是大出血以后,大便燥结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好处,经常用大黄、芒硝的人,总是损伤肠中的津液,所以刚通便以后,又造成第二次大便燥结,配这些药以后就能够纠正、防止这些问题。

麻子仁丸

(《伤寒论》)

【组成】

麻子仁二升(500g 芍药半斤(250g 枳实炙,半斤(250g 大黄去皮,一斤(500g

厚朴炙,去皮,一尺(250g 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250g

【用法】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l2次,温开水送服。亦可接原方用量比例酌减。改汤剂煎服)。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附方】

1)润肠丸(《脾胃论》)大黄去皮 当归梢 羌活以上各五钱钱(各15g)桃仁汤浸去皮尖,一两(30g  麻子仁去皮取仁,一两二钱五分(37.5g)。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白汤送下(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2g,空腹温开水送服)。功用:润肠通便,活血祛风。主治,饮食劳倦,大便秘结,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以及风结、血秘等证。

2)五仁丸(《世医得效方》)桃仁半两(15g)杏仁炒,去皮尖,一两(30g)柏子仁一钱二分五厘(3.75g 郁李仁炒,一钱(3g 松子仁一钱(3g 陈皮四两,另研末(120g)。研为膏,再入陈皮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时米饮进下(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2g,空腹时温开水送下)。功用;润肠通便润肠。主治:律枯肠燥。大便艰难,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

 

【方解】麻子仁丸,是在不急于泻下的药当中,总要考虑阴血的问题。麻于仁丸是以小承气汤,实际上是厚朴三物汤,另外加上了麻仁、杏仁、芍药而成。麻仁的特点是可以滋脾阴,润肠道,还兼能补脾气,因为它味甘性平;杏仁可以降气润肠;芍药本来就是养阴补血的药。提壶揭盖是指开肺气,和现在有人把桔梗、杏仁并提是不同的。而这个方子的好处是泻而不伤阴。它所治的证是由于胃中燥热,脾阴也伤,所以叫脾约,脾输津液的作用受到了约束。麻子仁作为润下的药,不同于其他润肠泻下的药,如郁李仁、瓜蒌仁等,麻子仁都可以润肠兼能补脾气,对于老年人习惯性的便秘、产后便秘,都有好处,就因为它照顾了阴血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泻下,而是通过滋阴补血来润肠通便。五仁丸、润肠丸,都是润肠通便,五仁丸纯粹是通过它的润,加一点陈皮。对于陈皮,古人在配伍上有个说法。陈皮配杏仁,治气秘,可以行气下气,润肠通便;跟桃仁相配,行气活血,润肠通便。特别是润肠丸的用法。它所不同的是方中有羌活,这是一个时代用药的特点,那个时候主张用点风药以升脾胃之气,防风、升麻、柴胡、羌活等,李东垣喜欢用,现在来看,润肠丸用羌活还是燥,但其作用猛于麻子仁丸,所以现在不大用了。

冷积,是由于年老或素体虚寒,或肠胃受了风寒,长时间坐在阴湿的地方,则下焦受寒,或者经常吃大量的冷饮,这样的便秘,需要慢慢的温下。

济川煎

(《景岳全书》)

【蛆威】

当归三五钱(9~15g)牛膝二钱(6g 肉苁蓉酒洗去皮,二至三钱(6~9g)泽泻一钱(4.5g)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1.5~2.1g,或3g 枳壳一钱(3g),虚者不必用。

【用法】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老年肾虚。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痠软。

【方解】济川煎,是增水行舟的意思,通过充实水道,使舟畅行,而济川煎所治的病,以及济川煎所用的药,都是以补为泻。用这个方子和泻下剂一起来讲,是不合适的,放在这里是作为温下的一个变法。这是老年人,年老体弱,以阳气虚为主。所以用温润的办法,不仅仅没有用泻的药,相反用升麻和枳壳,一升一降。用当归和苁蓉,苁蓉是温肾益精,当归是补血润肠,牛膝是引而下行。在这里主要的一点要记住,当下焦的阳气正常,能够温养下焦的时候,就能够把人体之精化为气,即所谓蒸水化气,这样的阴才是真阴,才能够养人体的阴。阳气虚,下焦寒,这个阴就是死阴或者叫邪水,对人体有害无益。因此在补肾的时候。无论是阴或阳,都考虑到补的时候要适当地利,利就是去其不能受阳气温化的水。老年人肾虚便秘用此方,因为它着重温肾润燥,润肠,升降并用,同时还通利小便,既要润肠,还要通利小便,目的是去下焦寒水,以便于更好地温肾润肠。

还有个半硫丸,是治疗老年人阳气虚,大便秘结,肾虚便秘。用半夏和硫黄,硫黄温命门,硫黄为火中之精,辛而大热,可以补人体的命门之火,壮阳补阳,但这药很霸道,所以在制法上要注意,一般要用纯净的硫黄,通过和豆腐同时蒸煮,然后再用。还要注意,中医用硫黄,一定要用纯净的,一定要够药用标准。用硫黄来温补命门,用半夏降阳明之气,因为大便之降,主要是胃能降浊的作用,所以一定要通过肠的传导。对于老年人阳气虚而大便秘,必然有阳气虚的见证。最常见的是老年人气不足,而且腰以下特别怕冷,这是一种特殊的见证;其次还有少腹不仁,或者少腹拘急,都是肾阳虚的问题;还有肾虚的人,腰酸痛无力。

真正的润下,按照泻下剂的定义来说,还是麻子仁丸,但作为一个方法来说,相当多。以济川煎为例,只是说明可以用一种以补为下的办法。

逐水的方子,这里是指实证,因为水肿有虚实之分,有寒证,有热证,实证是热证。所以还用寒下的办法。

大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去皮,六两(10g 芒硝一升(10g 甘遂一钱匕(1g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现代用法:水煎,溶芒硝,冲甘遂末服。)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结胸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大便秘结,日晡所小有潮热,或短气躁烦,舌上燥而渴,脉沉紧。按之有力。

【附方】大陷胸丸(《伤寒论》)

大黄半斤(250g 葶苈子半升,熬(175g 芒硝半升(175g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175g)。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现代用法:上药为末,再入甘遂30g,白蜜250g,为丸,每服5~10g,温开水送服)。功用:泻热逐水。主治:结胸证。胸中硬满而痛,项强如柔痉状者。

【方解】大陷胸汤是寒下的方子,治疗结胸证,鼎结胸,症状非常明显,从心下至少腹,阵痛而不可近,实际上还是在阳明,有潮热,也有大便秘结,还可以出现短气,躁烦,舌上燥而渴。一般而言,舌苔白为寒,黄为热,可是有一种痰热证,它可以出现白腻而干的苔,例如温胆汤证,所以本证见到白苔,白而干燥,而且口渴,也不要怀疑,只要是干的,燥的。主要是由于表邪误治以后,伤了中焦的阳气,邪气入里,而此人素来中阳不足,素有停饮,所以就会和进来的邪热相合,结在胸中,而且大便秘结,这是结胸当中最重的症状。正因为是水热互结,所以它用的药,着重用甘遂,硝、黄是泻的,甘遂也是泻的,甘遂还是苦寒有毒的,不过甘遂的泻,是去经络隧道之间的水,实际上从临床来看,甘遂泻水的力量最猛,上至于胸,下至于腹,而且它有两个去路。它不仅是从大便而出,而且还可以使水从小便而出。因为大陷胸汤证不是食积,不是肠中糟粕,而是水饮,所以用甘遂去水,而且甘遂兼能去食滞,这就是甘遂的特点。还要注意服法和用量,甘遂一般都碾成粉束,煎服作用很小,如果甘遂经常用,可以有耐受性。

附方中有一个大陷胸丸,力量较缓,所治的症状也比较轻,这里还要强调一句,猛烈的药并不能使有形之邪一泻而尽,所以大陷胸丸不能因为缓而轻易用。必须确实有水,而且是永热互结的证候才能用。它减少了甘遂,着重用葶苈子、杏仁。杏仁不是用来润肠通大便,主要是帮助葶苈来降肺气以行水,因为我们都知道,葶苈大枣泻肺汤,有时小孩喘咳的时候用。但是葶苈分两种,一种甜葶苈,一种苦葶苈,甜的比较缓和,不伤人正气;苦的,伤气更厉害,但是不管甜苦,都是一种峻烈的逐水药。它的症状比大陷胸汤轻,就是胸中硬满而痛,但其他的指标,舌苔,脉象,与大陷胸汤相比只是程度的不同。

十枣汤

(《伤寒论》)

【组成】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各等分

【用法】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现代用法:上三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0.5~lg,每日一次,以大枣十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实水。一身悉肿,尤阻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等。

【方解】

十枣汤有甘遂、大戟、芫花,除了芫花味辛性温外,甘遂、大戟都是苦寒药,大戟还兼有辛味,有辛散之用,这三个药都是峻烈的透水药,而更加厉害的是甘遂。大戟不同,它不仅可以去水,而且可以行血。通月经,所以有一种说法是行血分之水;大戟本身还能解毒。虽然它本身有小毒,但剩用它泻下的作用,可以祛除毒药之毒,除此以外,它还有清热的作用。然而药性猛烈,体弱或病较轻的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