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聊聊“汉人”

 曹国书馆 2018-09-29

今天和家里人聊天,经家里人提醒,才知道快过中秋节了。在国外太久,这国内的节日,就算是记得,也没了气氛,时间一长就想不起来过。

这快过节了,就聊点文化的话题。今天说说汉人和中国文化。


“中国”这个词,说白了,其实是有点自我中心之嫌。

而华夏之“华”,根据《春秋左传 正义》的“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大概的意思,汉族祖先衣饰较华丽,因此自称“华人”,这也有点矫情。

就汉族祖先的来源,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和考古发现的互相验证,考古学界多倾向于认为当前的汉族并非北京周口店的后代。原因是十万年前中国大陆进入冰川期,那批百万年前由非洲移居中国大陆的人种多已自然灭绝了。此后,原本一批在十万年前开始自非洲东部经中东,到达缅甸地区,并滞留相当长久的,所谓黄种人“西部内陆支”,在两万年前冰川期接近尾声时,开始向黄河上游及渭河流域进发,并在半坡一带形成仰韶文化并逐步形成所谓的华夏民族(“蒙古人种北方远东类型”)。而在大约六千年前,这批人中一些不安分的,又远走西藏。这就是汉、藏分家、但两语言之间有系统性关系的渊源。


 当然有些考古学家对上述理论并不认同,提出周口店北京人有铲形门齿的汉人特征,因此认为汉人是北京人后代的可能性仍旧存在。所以到底是哪个来源还是有待继续考证,不过,可能性大体只有两个,要么是冰川期还有一批大难不死的周口店北京人存活下来;要么是,先后两批非洲移民跑到中原来。


  汉族的祖先毫无疑问最早在中原定居(河南、山西、苏西、徽北之间),其周边自然也有一些沿其他路线移民至此的蒙古种亚群,如阿尔泰族(突厥、蒙、满、朝等)、东夷(汤)北狄(黄帝、炎帝)、西戎(周文武、秦)、以及南部的先越、先蛮。还有一些更早于黄种人沿着海岸线前往南亚、东南亚、东海岸,并继续北上白令海峡,直奔美洲。


  总之,中原地区的汉族祖先通过与周边族群的交往、通婚,再通过文字的发展与文化认同的促进,构成了汉族与华夏文化。严格说来,汉族的最早定型期应当是秦汉,但其后随着周边民族的入侵和社会动荡,民族成分以及文化认同又变得模糊起来。到了宋朝,辗转又进入第二个稳定期。元朝蒙人入侵时,不仅把汉族定为贱民,还要以淮河为界,把汉族划分为地位较高的北方人和最底层的南方人,民族认同又大乱。汉族最后一次稳定期,应开始于明清并延续至今。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中,尽管分分合合,却始终留着一炷烧不尽的香火。

  当然,多说一句,在北纬30度长江流域东部地区还发现了规模很大的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遗址。该文化的古老至少与中原文化一度并存,但由于没有文字可考,其真正地位还有待发掘。


华夏文化与汉民族的社会发展在全球范围独树一帜,其独特性就在于文化一直未灭绝,而他的扩张、壮大依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文化认同。这一社会现象有几个特殊条件:一,汉族主要以农耕为生,而周边多为游牧民族。汉族在战斗力不如人的情况下,只能依靠防守、科技与文化融合。因此,汉族最不讲究血统,其必须习惯于与异族通婚、共处;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与其他社会分道扬镳,走向一条自由经济道路(土地私有化,商品自由交易),这种自由性对周边奴隶制、封建体制社会的老百姓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三,中国同时走的又是政教分离的道路,凡受宗教迫害或精神压力的周边民族都可在中国获得解脱;四,汉族不讲究血统和阶级,而注重文化的有教无类(前两天写中国古代的科举就是要说明这个)。因此只要认同华夏文化,就能接受为自己人,甚至跨进权力中心;五,中国文字发展得早,而且特点在于表意,而周边民族语文多属表音,无法轻易对汉族造成干扰和影响。


 实际上今天已找不到“纯种”汉人,但汉民族的大多心理和文化特征却仍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口中占主要地位。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两千多年前陈胜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恰恰是中华民族中最可贵的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